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上日出》(第九册)一课,虽无华词丽藻,难字僻典,却生动地展现了海上日出的奇丽景色,充溢着催人奋进的激情,读来如品佳茗,给人以美的享受。一、动态美动与静是相对而存的,或以动显静,或以静衬动。课文开篇先渲染了大海的宁静气氛:“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接着描摹太阳“象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的动态  相似文献   

2.
(1)爹爹出去的时候是挑着豆腐担子出去的,要是卖了豆腐,称回二斤面来,那还能吃上一顿饺子哪。 (《〈白毛女〉选场》 )   “出去的时候”与“出去的”,重复、罗嗦,可删除其一。   (2)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忍受。 (《七根火柴》 )   “更觉饿得难忍受”,读起来拗口,亦不凝炼,可删去“忍”字,抑或改为“更觉饥饿难忍”。   (3)安排若干景物描写,渲染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内心活动……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自读提示” )   “渲染”与“内心活动”搭配不当。“气氛”可以“渲染”,…  相似文献   

3.
男儿有泪不轻弹,不到伤心处不落泪。《背影》中作者通过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心态,四次写到“我”的“泪”,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使文章产生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一、悲伤的泪眼中见一个坚强的父亲第一次写“我”落泪是在文章的第2段。“我”奔丧回家,“到徐州见到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到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泪”是悲伤的泪。眼见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境惨淡,不觉悲从中来。这“泪”为文章渲染了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父  相似文献   

4.
“……世冷暖情为贵,寒冬也会变春天……”当苏芮那悠婉而缠绵的歌声充溢了整个五台山体育馆时,迷离的灯光中《花若离枝》的情绪渲染了现场的气氛,所有的 FANS 都开始躁动,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为她跺足,为她声嘶,为她力竭……这是苏芮喜获今年(第九届)台湾金曲奖“最佳方言演唱人奖”后,第一次在祖国内地亮嗓现身。而这首获奖作品《花若离枝》也  相似文献   

5.
考试三部曲     
考试前“再过几天就要考试了,大家要抓紧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呀!,'老师的督促声渲染着考试的紧张气氛,各种压力从天而降。不言而喻,考试前的日子是黑暗的——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卷子,头脑是黑暗的;面对着明亮的灯光,夜晚是黑暗的;面对着劳累的梦境,黎明是黑暗的。考试的乌云笼罩在教室上空,一场暴雨酝酿着。“这题怎么做?”“啊呀!我们来做这道题吧”……同学  相似文献   

6.
浅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蓄势”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必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课后练习二:(在林冲来到草料场后的这段故事中,作品多次写到朔风和大雪,这些描写渲染了什么气氛?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大早,面包房的麦太太就忙着揉面团、做面包。“啁啾!啁啾!啁啾!”两只小鸟落在窗前的大树上,快乐地叫个不停。“我真想知道,这两个小家伙在说些什么。”麦太太一边揉着面团,一边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地,麦太太把小鸟的叫声也揉进了面团里。  相似文献   

8.
一天午睡时,随着孩子们一阵轻微的鼻息声响起,我揉了揉疲惫的双眼,拿起杯子想去倒杯水喝。正当我准备推门的那一瞬间,我听见一个孩子说话了:“呀,老师终于走了!”听声音像是刘力。好呀,这小家伙刚才故意装睡。待我走远之后便大胆地讲话了。我正要去制止他,可又听见另一个孩子的声音:“刘力,你说咱们的黎老师好不好?”这是吴学明。竟议论起老师来了。“嗯,  相似文献   

9.
天才人生     
对于初三,我有三字感受:忙、乱、急!如果自己是天才多好,什么都不用学就会了。“涓涓,涓涓,乖宝宝该起来了。”真肉麻!老妈已经很久没这样叫我了。我揉揉眼睛,伸了个懒腰,刚准备下床,一看自己的身体,愣住了。“天啊!这是怎么回事啊!”妈妈闻声赶来,赶忙问:“怎么啦,涓涓?”我刚想说话,却被妈妈那样子给吓住了———妈妈变得好年轻啊!我连忙追问:“妈,你今天用了什么化妆品?怎么年轻了好多?”老妈笑着说道:“你这小家伙,什么时候学会逗人开心了。对了,你找我什么事?”我这才想起来这件爆炸性的事情,哭着喊道:“妈,我怎么缩水了那么多?你不会…  相似文献   

10.
松松是这群小女生中年龄最大的,也是这群小女生的头头。琪琪、珍珠。你们帮我上网找些有关芭蕾舞的知识;馨馨、小冉,你们俩负责找些漂亮的《天鹅湖》剧照;叶子你负责《天鹅湖》舞曲……听好,完成好的话,都有奖励!啊……我要冰船冰激凌!我要……一群小家伙开心地欢呼起来。  相似文献   

11.
话题由来同学们在作文中常常会写到各种各样的场面。如何写好场面呢?抓住典型、渲染气氛,是一种最基本的写法。抓住典型,就是写好“点”,就是写好有代表性的个别人、事、物;渲染气氛,就是写好“面”,就是从整体上写出那个场面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你笔下的场面就“活”了。  相似文献   

12.
《十里长街送总理》我已教过多次,轻车熟路。范读,以“声”传情,让学生一接触课文,就被情感紧紧抓住。然后围绕“送”这条线索,动之以情,逐步深化。抓住三个场面的重点词句感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力创设“举哀”的气氛,使学生在环境渲染中,沉浸于缅怀周总理的哀思。  相似文献   

13.
“暗示”手法在语文课本中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运用。一是渲染特定的环境。读过《阿Q正传》的人,都会记得在《革命》这一章的开头,出现了举人老爷摇到宋庄来的那只乌篷船。这只乌篷船,不仅显示出江南水乡特有的地域风光,更重要的是,随着那神秘夜船的到来,便“暗示”出了革命的风声、宋庄的人心浮动和地主豪绅在慌乱之中的匆忙勾结。这种山而欲来风满楼的气氛就为阿旷神往革命”提供了典型的社会环境。在这里,一只夜航船的巧妙安排,就远胜过那冗长乏味的大段背景的描写。二是暗示主题。《项链》一文是以主人公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  相似文献   

14.
“唉!”我啪的一声关上厚厚的《唐诗三百首》。“真难背!”我边揉太阳穴,边闭上眼睛默想着,“如果能把记忆移植该多好,那我便可一瞬间就满腹诗书,下笔有神了。”“对,不是刚有科学家宣称给动物移植记忆成功了吗?那人类的记忆移植不是也指日可待吗?”我兴奋地遐想着。  相似文献   

15.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记》中写得十分出色的一个片断。《鸿门宴》之所以惊心动魄 ,扣人心弦 ,固然由于揭露的矛盾尖锐复杂 ,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更由于作家善于渲染气氛 ,使人常常紧张得透不过气来。《鸿门宴》以项羽“闻沛公已破咸阳”开始 ,一开头就先写“项羽大怒”。又写项羽命令 :“旦日歹食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 !”这完全是稳操胜券的口气 ;而谋臣范增又火上加油 :“急击勿失 !”这样一来就显出了战火迫在眉睫。妙在司马迁在他们两人说话之间 ,插上一句“当时是 ,项羽兵四十万 ,在新丰鸿门 ,沛公兵十万 ,在霸上”。这样的叙述 ,看…  相似文献   

16.
老爸,OK     
“叮铃铃……”一阵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揉揉眼睛,准备穿衣服。这时,从阳台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读书声,这么早谁在读书?我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来到阳台上。哈,太阳从西边出来啦!只见老爸正聚精会神地读着英语单词:“Hello、thank……”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轻轻地拍了他一下,爸爸扭过头来笑着说:“小家伙,上学去,别耽误爸爸学习。”说完,又叽哩呱啦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与小女孩的相遇,让“我”发现《渴望的尽头亦渴望》;貌似严肃的爸爸,其实很在乎我们说一声《爸爸我爱您》;《听妈妈的话》,握妈妈的手,我们更爱我们的妈妈;有时我们很想《放我的爱心在您的手心》;有时我们会突发奇想,《假如我是一位父亲》我会怎么样;《那双眼……》、《网》和《可敬的手》,让我们《想起了那片废墟》,以及那《小雨中的回忆》……唯有真情,方能动人。真情需要表达,真情需要倾诉。其实,爸爸妈妈很在乎我们“爱的表白”,爷爷奶奶很希望我们“爱的回报”……当你用真诚的语言对爸爸妈妈说一声——“我爱你们”时,你会看到爸爸的惊喜和妈妈的激动,你会发现你的表白会让爸爸妈妈开心无限。不信你试试!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六三年,上海市光明中学的一间大教室里,年轻的陈钟梁老师正在执教鲁迅的名篇——《为了忘却的纪念》。整个教室自始至终充满了凝重、悲愤的气氛,学生们早就沉浸在陈老师那饱含激情的讲课中,连听课者也不知不觉忘了记笔记……课后,在评议会上,一位老教师拉住陈钟梁的手说:“听了这堂课,我享受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美呀!”  相似文献   

19.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智取生辰纲》这一著名片断在写法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环境描写就是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笔。《智取生辰纲》紧紧抓住环境描写中的“热”字,用“热”交待了时间,渲染了气氛,写出了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这篇小说里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一艺术形象,而且还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麻本不仁者的艺术形象——“短衣帮” 《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多次写到“笑”:“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的“君子固穷”“之乎者也”之类的话语,常常“引起众人都哄笑起来。”孔乙己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是在别人的笑声中出场,又在别人的笑声中走向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