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句法显性结构上,英语wh反问句与wh疑问句一样,包含的wh成分发生移位提升至句首。但二者在wh成分构成、特征核查、局部性、辖域和否定极项允准等深层层面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与wh问句一样,修饰性关系分句中也存在wh移位,而且移位必须遵循空语类原则和领属条件等限制。但与wh问句不一样的是,修饰性关系分句并不发生中心语移位。经过wh移位后形成关系分句CP,CP然后嫁接到DP上,与主句一起生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相似文献   

3.
通过参考Takahashi有关多元wh问句的研究,摒弃“最小连接条件”对“优势现象”的解读;基于多元wh短语功能意义之上的“优势效应”能从“语段无渗透条件”的运算中演绎出来。  相似文献   

4.
最新的生成语法观点认为语言中的移位包括中心语移位和短语移位两类,前者是受词缀的诱发,而后者是受语义因素的诱发。本文重在讨论名词性短语内部的这两种移位,即名词移位与名词短语移位,认为前者的动因与“们”有关,而后者与语义有关。  相似文献   

5.
汉语为非移位语言,而英语为移位语言。对于一般疑问句习得,学生倾向于直接把疑问标示填充到疑问句中。英语wh-问句的习得,在疑问词移位的参数上,英语选取的是这个参数的正值(+wh-移位),汉语选取的则是负值(-wh-移位)。在句法学框架下,通过对汉语疑问句填充式特征与英语疑问句移位式特征的讨论表明,二语疑问句习得受母语参数设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回顾了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的主要模型,并指出名词短语移位在每个阶段的发展情况,然后通过"管约论"和"最简方案"对名词短语移位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比较指出"最简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名词短语的分裂移位是指作为句子中某一句法成分的名词短语中的一部分发生移位,而剩余部分仍留在原来位置,分裂后得到的两部分分居于谓语动词的两侧。本文重点考察了名词短语在各类句式中的移位,研究了名词短语分裂移位的句法语义特征,移位后的获格情况以及移位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生成语法下的"中心语移位范式"及最新成果"动态反对称理论"为理论框架,对"的"字短语做关系小句的三种词序进行了分析:前置关系小句;外置(Complement-Specifier-Head/CSH)和内置(SCH);后置关系小句(SHC)。"动态反对称理论"解释了SCH和SHC的共存现象,却无法解释CSH。"中心语移位范式"解释了词序HSC。根据该范式,本文提出"补语移位范式",认为CSH是补语上移至功能位置,置于指示语之前的结果。根据X-bar理论,句子属于曲折短语。因此,此理论亦可解释词序OSV的生成原理,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10.
DP由定指限定词引导时中心词不带u[wh]*特征,岛效应显现;而由不定限定词引导时中心词则携带u[wh]*特征,岛效应消失。DP语段处于Spec-TP"冻结"的位置形成主语岛,而DP主语岛能进行wh提取是由于DP结构经过了未"冻结"的中间过渡位置带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