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初等教育是国民政府时期宁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在考察该时期影响宁夏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时,更多地强调了中央政府政策的影响,而忽视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策措施在推动该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作用。马鸿逵接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后,针对当时宁夏教育落后的状况推行了一系列初等教育政策措施。本文重点考察和分析了马鸿逵政府推行这些教育政策措施的原因,并客观评价了这些政策措施对宁夏初等教育事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初等教育是国民政府时期宁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在考察该时期影响宁夏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时,更多地强调了中央政府政策的影响,而忽视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策措施在推动该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作用。马鸿逵接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后,针对当时宁夏教育落后的状况推行了一系列初等教育政策措施。本文重点考察和分析了马鸿逵政府推行这些教育政策措施的原因,并客观评价了这些政策措施对宁夏初等教育事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民政府时期,随着马鸿逵入主宁夏,宁夏边疆教育事业也随之展开。除教育部在宁夏兴办示范边疆学校外,宁夏地方积极争取中央政府边疆教育经费,同时通过云亭教育基金等机构广泛向社会筹集经费,创办了一批回民学校,推动了宁夏地方教育事业的进步。宁夏边疆教育事业,是宁夏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缩影,对深化宁夏地方史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国史纪事本末》一书,由南开大学历史系著名学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小组成员、中国现代史学会名誉会长魏宏运教授牵头主编,南开大学历史系、西北大学历史系、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14位长于中华民国史研究的专家共同撰稿,历时两年半完成,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七卷:第一卷,北京政府时期(上);第二卷,北京政府时期(下);第三卷,南京国民政府确立时期(上);第四卷,南京国民政府确立时期(下);第五卷,抗日战争时期(上);第六卷,抗日战争时期(下);第七卷,南京国民政府崩溃时期。全书总计330万字,是…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湖南省行政区划几经变异。从“1927年前北京政府时期”和“1927年后南京政府时期”两阶段对比研究,可找到两时期不同地方行政区建制特点和湖南省内县以上行政区建置的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6.
战前中国教师薪俸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育红 《湘南学院学报》2010,31(1):99-105,112
比较战前北京政府与南京政府对大、中、小学教师薪俸标准的不同规定,发现南京国民政府对各级教师薪俸标准的制订渐趋完善,而且南京政府时期各级教师薪俸较北京政府时期均有明显提高。同时,从政府(中央与地方)对各级教师薪俸标准的规定中可以看到,教师间薪俸差异悬殊是这一时期教师薪俸最显著的特点,这显示出当时的政府在重视高等教育的同时,相对忽视了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育乃千秋大业,小学教育又是其基础.马鸿逵主政宁夏十七年间的小学教育,无论是在学校数量、学生人数,还是投入经费、师资水平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这主要归结于这一时期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马鸿逵与中央的大力倡导.以通史的眼光看,这一时期宁夏的小学教育为新时期宁夏地方社会水平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北京政府的文官任用制度,沿袭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任用制度,并影响了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文官任用制度,也被当今国家公务员任用制度所借鉴。以北京政府时期文官任用制度为立足点,对文官考试、分发、任用三个环节做全面的概括。从表层的文官任用制度诸内容、深层的文官任用制度实施概况、具体的文官任用制度运作成效三个方面来探讨北京政府文官任用制度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汉绥民校尉熊君碑》进行了较全面的考释,推断出熊尚籍贯当为零陵郡,复原了熊氏南迁历史及其家族变迁,认为汉末零陵熊氏当属士大夫豪族阶层.汉末政局扩大地方县级长官的军事权力,导致了荆南地方豪族军事权力的合法化,这或可视为南朝时期南方地方豪族势力崛起的先声。  相似文献   

10.
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政治背景、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民国时期呈现出明显的几个历史阶段: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是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发端时期;北京政府时期是民国文官考试的发展时期;战前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民国文官考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时期;战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丰富和完善了文官考试法规体系。在立法上,民国文官考试法制化建设有其突出特征;在运行上,尽管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受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没能得以很好地施行,但仍有闪光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相似文献   

11.
孙马大战是在蒋介石的蓄意策划下,包括马鸿逵在内的盘踞在西北地区的诸马军阀与东陵大盗孙殿英的一场混战。战争历时三个月,虽以孙军主力的溃败北逃而宣告结束,但无疑也给宁夏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随着战争的结束,国民党中央政权与西北马家军阀的关系也由此确定了下来。依据档案史料可详细解读孙马大战的起因、经过,以及善后一系列措施,孙马大战对马鸿逵统治时期的宁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建军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1):10-14,25
北京政府时期,不少省区、军队先后在北京设立常驻机构,由其作为在京代理人和联络员,为本派系谋求军政利益。各地驻京机构并非依照某一特定法律而设,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其置废时间多不可考。其职员不仅有自本地新派者,而且也有指派在京城任职者充任的。袁世凯时期,某些省区在京开始派设办事人员。1917年护法运动起,各省北洋系督军及一些南方军头纷纷在北京城内设立办事处。1920年代起,作战部队和各省镇守使也起而效之。张作霖时代,中央政府试图整顿和统一所属各省区、军队驻京机关。北京政府的很快覆亡,终使得各办事处不散而散。  相似文献   

13.
清代对乡、会试考官的甄选与简任备受重视,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考官任用制度。《清秘述闻》记载了清代历科乡、会试主考官、同考官的官职、籍贯情况。通过对清代考官籍贯的统计分类,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各地考官数量及其所占比重总体呈现出“前北多后南多”的格局,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北方的直隶、山东、河南以及南方的江南、浙江、江西等地。这种地域的变化既与政局变动有关,又与一时学风变迁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训政体制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时期实行的主要政治体制,该文从整体上探讨了南京国民政府训政体制的内涵、特征及其与孙中山训政构想的关系。南京国民政府训政体制的内涵主要包括以党治国、五院制、地方自治等方面,这一体制在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上具有一定特色,但其中传统和现代混杂、中央与地方脱节、政府能力低下、武力至上,难以承担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训政体制在形式上对孙中山的训政构想有一定遵循,但在根本精神与原则方面和后者相云甚远,可以说貌合神离。  相似文献   

15.
从清末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开始,中国开始了现代职业教育法制化的进程。1912~1913年,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公布了《学校系统令》及各学校令和规程,又称壬子—癸丑学制,其中包括《实业学校令》和《实业学校规程》。1922年,壬戌学制由民国北京政府颁布,以综合的形式规定了职业教育学制。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戊辰学制,基本上延续了壬戌学制中关于职业教育的规定。1932年2月17日,国民政府颁布《职业学校法》,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职业学校规程》和《职业补习学校规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法规和措施,基本上形成了旧时中国职业教育的法律和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初期,宁夏境内水陆交通便利,宁夏府(银川市)、吴忠堡、石嘴山和中卫等地大小商号林立,商业比较繁荣。马鸿逵主政后,由于其对商业的垄断措施,加之抗战的影响,使得商业逐渐衰落。对此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些促进商业发展的措施。为了控制物价,调剂供求,繁荣市面,宁夏省商会主持成立了宁夏省会日用货品平价销售委员会,规定了市布、洋布、棉布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1943年以后对主要货物实行定量分配制度。但这些措施对于马鸿逵垄断统治下的商业无疑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当时商业不景气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而《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山西易帜,系指1927年6月3日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军事集团,公开宣布遵守三民主义,在山西地区降下原来北京政府时代的五色国旗,改悬南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国旗的政治转向事件.山西易帜从过程来看,包括准备易帜、形式易帜及晋奉之战三个阶段.作为晋系集团对南京、武汉、北京三个中央政府对晋工作反应的最终结果,山西易帜在客观上孤立了武汉政府,打击了北京政府,对南京政府的"二次北伐",及其此后形式上的统一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制度的建构与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梳理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制度建构与变迁的历程,可将其分为大学预科制度时期、高师教育转变与师范大学改制时期、师范大学时期的学分制与自由选修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对大学课程的整理以及共同必修课程的加强、全校公共选修课的重构时期、通识教育模式的当今探索时期6个阶段。外来移植与本土化是北师大通识教育制度产生的路径,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是通识教育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力.学青、国家和大学的共识诉求是通识教育制度重构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高校招考制度的总趋势是由各高校自主招考向全国统一招考转变。这种变迁既是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探讨国民政府时期招考制度变迁的规律,对改革和完善当今高校招考制度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