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教育关涉到社会多元主体的教育追求。处于经济大潮中的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在个人、国家和学校这三大利益主体出于各自的利益需要通过教育这一活动间接地进行博弈的过程中,越来越走向功利化。道德和道德教育由于被人们认为不能直接成为征服世界、占有物质利益的工具从而受到轻视和遗忘。学校变得“去道德化”,道德教育“边缘化”,德育成为人们教育博弈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关涉到社会多元主体的教育追求。处于经济大潮中的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在个人、国家和学校这三大利益主体出于各自的利益需要通过教育这一活动间接地进行博弈的过程中,越来越走向功利化。道德和道德教育由于被人们认为不能直接成为征服世界、占有物质利益的工具,从而受到轻视和遗忘。学校变得“去道德化”,道德教育“边缘化”。  相似文献   

3.
<正>宗诚、王常文在《江苏高教》2016年第2期中撰文,用正和博弈理论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利益主体的诉求,阐述了平衡高等职业教育主体间利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主体间利益博弈现状,并提出了正和博弈实现的基本条件。平衡高等职业教育主体间的利益是指包括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行业企业等高等职业教育所涉及到的利益主体共同参与"以合作伙伴关系为基础"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合理而准确地定位和协调各方主体利益,明确各主体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实现融合式全流程协同育人。不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2015,(4):36-42
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顽疾。从组织分析的角度看,应试教育产生的原因是:在微观层次上,升学率的考核制度使得学校有选择应试教育的动力和激励,而学校一旦成功选择应试教育来提高成绩和升学率,这一选择又会因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零和博弈竞争和路径依赖而得到强化和巩固,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在宏观层次上,组织制度自上而下的约束机制由于学校和地方政府共同的利益处境,以及地方政府认为应试教育在提高升学率方面比素质教育更具"合理性"而难以有效运行,自下而上的约束机制也因为家长和教师认为应试教育在提高成绩方面具有"合理性",以及教师与学校之间力量的不对称性而难以奏效,因此宏观的组织制度难以约束学校的应试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各类学校中悄然兴起,而作为载体的导学案,我们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当前学校中现行的导学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呈现一种功利化倾向,这对人文教育的实施必不可少的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教师和学生是高职教育不可分割的两个主体,而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又制造了两者的利益关系,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双方如何选择所谓的"合作",并探讨了这一"合作"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戴铜 《江苏教育》2012,(Z2):60-64
【我的主张】人本和谐幸福——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儿童本位"是百年传承的教育主张,我们把"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追求幸福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人"在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成就"人"的幸福。1.立足人本,打好教育的人文底色我们倡导"以人为本",既是对传统"生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实践创新。学校"人本"的内涵,就是把"人"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个性,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西方价值观、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中国学校教育的功利化非常明显,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几乎贯穿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大学的全过程。而这种功利化的倾向,也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物质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不再单纯地追求"应试教育"及"功利化教育",而是提出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需求,更加趋向于认同回归现代教育的生命本质,即强调尊重生命特性,欣赏和发现生命的美好,自我欣赏、鼓励,进而提升内心的修养及力量,而艺术教育就是最有效的载体之一。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生命教育,它调动了人对生命的欣赏和期待,从而挖掘人的潜能,使人成为更加完美合理的个体。  相似文献   

10.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新课改是在其"穷村场域"里所进行的,新课改的执行主体受资本的限制而趋于追求短期的、个人的利益,这与新课改决策主体追求长远的、国家的利益产生冲突,两者间的博弈导致课改陷入困境,从而影响博弈两方理性水平提高,即新课改推进的阻力因素主要有城乡二元结构、课改评价制度及"贫教惯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社会利益集团把自己的教育利益诉求投入到教育政策体系中,由此会产生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博弈并可能导致利益冲突,呈现复杂化态势。在此背景下,教育政策分析中凸显利益分析的地位,就成为一个有着重要价值的课题。通过分析教育政策的实质,探讨教育政策过程中利益主体进行博弈的活动过程,提出协调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的相关条件,对保证教育政策过程的有效开展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平公正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从人性利己性的视角看,个人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和利益博弈主体的不对等地位,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缺失中的利己行为对制度的僭越等.影响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公平公正。尊重和利用人性的利己性及其合理性.规范和约束人的利己行为.在互利互惠中向弱势群体倾斜,有助于建设公平公正的现代学校制度。  相似文献   

13.
吴卫国 《考试周刊》2013,(78):120-120
<正>一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择校热"得不到有效治理,演变成一种社会问题,各界都把它归因为择校背后的利益链——政府、学校及其家长或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实现择校热背景下的政府、学校、家长的互利共赢,需梳理教育产权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及其关系;分析择校热背后的教育产权制困境;建立政府、学校、家长三方制衡的正和博弈的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受教育者的权益,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的当今社会,不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社会教育,其功利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大学数学教育同样也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功利化倾向。本文重点阐述了大学数学教育中功利化的各种表现,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如何弱化这一现象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教育能否实现公平,归根到底就是衡量涉及教育的政府、学校和个人这三个主体的利益分配能否公平.这三个不同的主体都有各自的利益,都希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各主体所采取的策略也主要是根据自身的利益来进行选择.因此,这三者基于自身利益的博弈选择引起了教育资源的不同分配,进而造成教育不公的现象.我们应以教育公平为核心,权衡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加强外部监督和信息反馈,及时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改进和完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制度创新,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健全教育资助和补偿机制,保障教育公平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参与主体"单一化"特点和体系构成"边缘化"现象三个方面的偏离。需要在价值取向上,从注重功利化的外在价值向注重学生发展、激发学生自身双创意识的内在价值转变;在参与主体上,从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向构建多元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转变;在体系构成上从"游离""分散"的要素状态向"整合""系统"的体系转变。同时,还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平台建设和持续改进机制四个环节进行系统改进,探寻适切路径。  相似文献   

18.
岭南路小学是邯郸市复兴区实验小学,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积淀了厚重的校园文化。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化和实用化,逐渐偏离了科学的人文价值,偏离了人的主体地位。现实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文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郑心合 《教育文汇》2011,(10):17-17
“一票否决”是一些学校领导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以自身的功利化行为迫使教师追求教育教学功利化。教师只有追求学生考高分,考核才得“高分”,才能成为“先进”或“优秀”,才能有更多的绩效工资。教师唯“分”是举,如果学生考不出高分,就会恨铁不成钢,周六、周日“加餐”补课。学生如果考不好,就体罚或变相体罚。  相似文献   

20.
毕立立 《考试周刊》2013,(49):171-172
现代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规训的事实和追求自由的目的之间的矛盾。自由是教育实现个体发展的基本追求,在学校管理中规训无处不在。受教育者的主体自由在规训中被消解,自由的权利和主体的发展在规训中被压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