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跨学科研究具有以问题为导向的本质属性,也是解决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中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的重要切入点。英国即将进行的大学科研卓越框架2021(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2021)建立了完善的跨学科研究成果评价机制,对评价的内涵与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流程等作了明确阐述和规定,体现出注重严谨、强调全面、关注公平、重视合作的评价理念,能为我国跨学科研究评价机制的建设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2.
影响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制度诞生的宏观因素包括大学的自治传统、新公共管理思潮、撒切尔主义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科研评估在1986年诞生之后,出现了"路径依赖"现象,而该制度路径选择的实质是对当时英国经济领域市场化改革路径的依赖。2008年是英国大学科研评估的"关键节点",此制度被卓越科研框架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3.
英国"创新国家"战略的实施,要求本国高校的科研发展方式由资源型转变为创新型。为提升科研创新水平,英国深化科研评估制度改革,实施全新的卓越科研框架(REF)评估,在评估的内容、组织和技术方面展现出新的特点。借鉴REF评估,我国科研质量管理应将进一步确立权威、规范系统内外的关系并保证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4.
英国大学的战略定位及其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与英国不同类型大学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实践相比,我国大学战略定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类型上的同质性和学科上的同构性,目标选择缺乏理性,发展思路缺乏继承性和连续性;政府对大学战略定位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有待加强。我国大学在战略定位上要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改革大学评价标准,将战略定位上升为全体人员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5.
英国大学科研管理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军  沈萍 《江苏高教》2006,(6):134-136
20世纪80年代后,英国政府推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促使科研管理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该过程中变化明显。通过对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战略性调整,在提高科研产出质量、提升科研评估等级、获取更多高等教育基金会科研拨款的同时,加强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推进大学科研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联动,获取更多来自科研委员会和企业界的竞争性科研经费。这些变化对大学科研管理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创新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政府科研拨款的选择性和透明度,提高其使用效率,英国大学科研评估应运而生。在其实施的20多年间,科研评估活动根据时代发展做出创新与调整,因此对英国大学、学系和研究人员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研究质量普遍提高,出现了资源"集聚效应"和"管理文化",学系和研究人员等都对科研评估活动作出积极反应。而对科研评估活动的创新与发展进行回顾并总结其影响是全面解读该评估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被国家教委选派赴英国进行了一年的留学访问。在此期间,我在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Strathclyde University)参加了近一年的科研工作,对其科研项目的立项、申请、研究、市场预测及实用化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表述如下,以供国内同行参考,希望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2013中国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了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掌握我国独立学院当前的科研发展状况,本研究选择论文、课题、专利和奖励四个考察视角,对国内292所独立学院的现时科研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其结果显示:除少数独立学院的科研业绩较好之外,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科研业绩都比较低;从省市区域角度看,科研业绩比较好的是浙江省、广东省;从学科设置结构和教师队伍结构等角度看,独立学院这一类型高校的学科设置中"文科"比例较高,"工科"比例较低;由于大部分院校的科研业绩都比较少,而且还普遍存在着主要依靠个别教师做科研的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因此排序结果还很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研评价应积极探索以质量为导向、以服务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的机制,加强教学部门与科研部门的协同,在教学评估中提高科研创新融入教学的考核权重;在科研评价中加大对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成果的引导,鼓励并推动各层次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师职称评定上不断探索科研促进教学、教学推动科研、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制度设计。这对促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保证科研可持续发展,提升科研成果的育人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能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英国大学科研成本分担原则与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大学科研成本分担主要遵循可持续性、全部经济成本和分类定价等三个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资助者和大学自身发展的需求,英国大学采取两种不同的科研成本分担策略:基于成本的策略和基于市场的策略,前者是主要的策略,而后者主要针对企业资助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科研业绩绩效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星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5):104-106
探讨了高校教师科研业绩绩效评价的必要性,通过对高校教师科研业绩绩效评价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指出了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中存在的制度、体系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校教师科研业绩绩效评价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主要职能和任务之一,而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则是大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首次以国内本科院校为评价对象,从“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出发,以分类评价为原则,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投入、产出、效益为主线的科研竞争力评价体系,发布了“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两个报告,对我国科研竞争力评价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研究型大学科学创新系统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一个创新系统来说,激励原始创新,提供创新条件,培育创新人力资源,传播创新知识成果是最主要的创新要素,而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科学创新的主体正是因为它是一个最能涵盖这几个因素的系统,本文从系统的观点来剖析研究型大学的科学创新,并试图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研究型大学科学创新系统的范式。  相似文献   

14.
伴随科学发展,科学研究的模式也不断随之调整。在相应变化中,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系统性和规模性特点日益显现,使得"大科学""大学科"不断涌现,同时也让"协作"行为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科研协作行为同样重要,正在成为他们适应科学问题及研究范式变革的需要、减少资源消耗及工作重复问题的需要以及获取品牌效应与更好科研机会的需要。但是,部分高校教师的科研协作意识和共同体意识还不够强,在协作行为的实质性、科研选题的规划性以及协作关系的稳定性上尚存明显短板。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有基础性科研交流机制、协作性工作绩效测度和功利性内部利益博弈等。教师科研协作不足束缚了大学科研合力的形成,对学校和教师发展都极为不利,亟待通过明确整体科研目标与学科定位、推进高效科研团队形成与发展、建立常态化内部学术交流制度、探索适宜科研协作发生的评价制度以及提升高校教师科研工作情怀等措施加之治理。  相似文献   

15.
刘君 《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12-113
在高校科研机构构建科学完备的绩效评价机制,对推进高校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提高高校学术地位至关重要。文章通过阐述高校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分析高校科研机构绩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高校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绩效评价的有序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科学研究与大学生学习之间存在着自然联系,这基本上已引起有识之士的共鸣。通过工作实践,探索了二之间结合的形式,包括大学生论坛的特点、原则、处理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科研能力是教师个人能力的重要展示,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教科研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的现状,并对现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针对评价行政化严重、教科研活动缺少教师参与、经费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高职院校教科研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透过学术不端行为反思高校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多所高校不断传出学术丑闻。高校缘何学术风气日益浮躁,学术不端行为激增?有专家分析后指出,其根源在于当前高校过于量化的科研评价体系与管理机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改进这种科研考核评价机制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种好的评价体系需要好的制度来支撑,还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科研决策及管理部门应建立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正确认识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切实做好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导大学生参加有指导的科学研究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之一,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的意义,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深化高校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学制形式等不同层面的改革,为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建立保证体系,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