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朴素理论认为,儿童原有的观念与科学理论之间有着相似性与内在的一致性。这些是在儿童早期在观察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存在于在大脑中的原始性的表象与思维。这一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儿童在学习某知识前,就已经从生活中形成了对某知识的表象认识。因此,《课程标准》要求: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要注意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  相似文献   

2.
<正>“思维”一词大家并不陌生,《现代汉语词典》对思维的解释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对“思维”的研究离不开对人的大脑运作机制的研究,信息加工理论甚至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的“思维”就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如图1),  相似文献   

3.
蔡达辉 《地理教育》2010,(7):103-104
一、“思维模型”的内涵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学习的“思维模型”理论,是美国教育家鲍威尔从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入手而提出来的。鲍威尔认为,学生学习的“思维模型”是感知、操作-形成表象-书写、表述-形成定义这样一个过程。鲍威尔这一理论符合“学习的认识心理循序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认“数”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儿童认“数”的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即从依靠操作实物的具体形象思维到依靠实物表象的映象思维,再向理解数词实际含义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关于数字的形状、名称及它所代表的实际含义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各数词在音、形、义上的联系。儿童的认数过程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即认识10以内数、认识20以内数和认识百以内数,每一阶段各有其特点。本将结合每一阶段的特点来阐述数学教育的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5.
促进儿童思维由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转化,是教育任务之一。但这个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学习与实际训练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上升的漫长过程。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该积极地以各种科学的方式去帮助儿童顺利地完成这个转化。在美术教学中,促进儿童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方法有很多,现仅就加强对词的运用和培养表象能力进行讨论。一、加强对“词”的运用“词”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进行抽象概括认识中所形成的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通过加强对词的运用,可以帮助儿童去掌握事物本质的特征并去掉非…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新世纪初,笔者曾指出,教育理论必将从与心理学的结合转向同生理学结合的方向发展,并开始倡导生理教育理论。随后的研究发现:文学思维对儿童数学(“算术”和几何除外)学习有较大的抵触性;而数学思维对儿童文科学习有很好的兼容性。笔者由此提出“儿童思维可分为文学型思维、数学型思维、文数相兼型思维,即使是文数相兼型思维也还有两者之间更加倾向一方的特点”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7.
《创新人才教育》2019,(3):24-28
儿童的思维发展、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在数学学习中,儿童习惯的手指表达、视觉化表达等方式与其大脑运作机制相关。相关研究表明,基于视觉化思维的数学学习对于儿童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需要重视这一点,并鼓励儿童发展视觉化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想象思维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创新思维。阅读教学中,儿童想象思维更具有其鲜明特征。本文在解析儿童想象思维特征的同时,针对现实不足,就如何找准儿童想象思维的生发点、如何创设儿童想象表达的路径、如何完善儿童想象表达等问题进行探究,以期实现儿童想象、思维、语言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所谓创造性,是指个人在一定动机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的最高标志;创造性能否获得充分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正确运用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发现学习的基本原理出发,谈谈怎样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发现学习法的基本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认知学习论中曾经说过:“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在这当中,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因而,他主张运用“发现学习法”来进行教学、因为,发现学…  相似文献   

10.
林芳芳 《江西教育》2023,(19):78-79
把数学图式灵活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能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图式学习模式。数学图式既有形象化的一面,也有抽象化的一面,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入“感知图式”,为儿童迁移学习打下基础;引入“操作图式”,促进学生数学表象的积累;引入“图形图式”,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知;引入“结构图式”,加速学生对数学认知的建构,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更有质量。  相似文献   

11.
表象是指在事物没有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所出现的该事物的情景。表象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这里所说的“生活表象”是指那些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表象。由于它们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环境或事物的感知,往往自发形成,内容丰富,并且较为牢固地扎根于大脑中。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生活表象的积极作用.这不仅能保证教学质量,还能大大减少课堂上用于观察和实验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不失为一种好的教法之一。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本人在“运动合成”的教学中偿试着采用了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人手、建立相关表象、再对表象进行思维加工的方法来得出“运动合成”的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1背景概率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内容,其中的运算并不复杂,推理也不多.然而,在概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所接触的对象具有原始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使得他们很难用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去求解“活”的概率问题.概率知识内容的这一特征,决定了教师在概率与统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更加“原始”的概率模型的构建过程及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抽象”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是抽象思维反映的客观内容.“直观”则是感性认识,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是表象思维反映的客观内容.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尽快地将“抽象”概念与“直观”的事物统一起来,是教师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易建华 《物理教师》2006,27(1):13-14,21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大脑中已经有了许多与物质和物质的运动相关的表象.这样的表象起源于学生长期、大量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感知.表象是认知的组成部分,也是思维活动的基础材料.思维的过程就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的过程,在思维过程中会对已有表象进行大量的操作.对已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施正一教授的《论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是对马克思科学理论思维方法的突破性研究,主要表现在:准确界定了理性认识、理论思维、理性思维等范畴。从民族兴旺的角度指出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辩证地指出理论思维和认识过程不仅包括“具体——抽象”的过程,还包括“抽象——具体”的过程,并突出强调了后者的作用;科学地分析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表象——抽象”和“抽象——具体”的方法是辩证统一的。指出表象是理论研究的起点,理论研究还必须由抽象上升到具体;“表象——抽象——具体”的方法不仅是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叙述方法,更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同时施正一教授为我们指出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意义并为我们树立了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儿童哲学教育。针对小学生缺乏主体意识与主体素养,教学体系缺乏儿童哲学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儿童哲学思想,小学生主体地位才有保障,语文学习过程中语言思维角度才能形成,思辨学习、深度学习、创新学习才能落地。儿童哲学视域下的语言思维角度训练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认识时间是培智学校生活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认知和思维等方面的缺陷,智障儿童在认识时间这一概念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常规教学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嵌入式教学根据智障儿童学习的实际情况,嵌入例行活动,帮助其建立表象,感知时间;嵌入不同手段,发挥优势,帮助其理解时间概念;嵌入课堂教学,帮助其内化吸收,掌握时间概念;嵌入真实情境,帮助其拓展延伸,应用时间概念,从而使智障儿童有效掌握时间概念。  相似文献   

18.
董桂芬 《知识文库》2024,(2):163-166
<正>儿童是怎样学习的?儿童通过感官、动作、语言与周围环境互动,以游戏、观察、体验、探究、运动、日常生活等形式积极主动学习。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遵循着自然的发展过程,是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学习,从而获得自身不同层次的发展。儿童深度学习是指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较长的一个时段,围绕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全身心地积极投入,通过同伴间的合作与探究,运用高阶思维,迁移已有经验,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事是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了解儿童当下的发展水平,预测未来可达到的水平,通过观察和支持的方式,不断引导儿童逐渐“翻山越岭”,实现从原有水平向高阶思维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儿童身心发展来剖析儿童的“学习权利”,将其划分为三种向度:指向具有从事学习这一活动的权利;指向具有选择和决定学习目的、内容以及学习途径和手段的权利;指向具有表达自己如何学习的权利。并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大可能地尊重儿童学习权利实质上是一种“在学习中的权利”。为此,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特有的学习意向,允许儿童开放自己的学习路径,宽容地对待儿童的“抵抗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20.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已成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由于小学三到六年级的儿童大脑可塑性强,他们在习得自然的语音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在这一年龄阶段学习外语能够在他们大脑中留下痕迹,激发神经功能系统,逐步形成语言习惯和能力.因此,外语从娃娃抓起是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为此,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能够为儿童提供准确、丰富的语言输入,还必须了解教育、教学理论,能够在心理上了解儿童,指导他们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活化的语言情景,使儿童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将外语作为思维、游戏和交际的工具,使儿童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