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青少年中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有重要意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历史和现实,是教育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的重要方法。激励青少年以高度责任感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青少年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有重要意义。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以待历史和现实,是教育青少年树立民族自尊、自信和精神的重要方法,激励青少年对高度责任感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发展经济的实践中,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沈艳  吴雯雯  汪丹丹 《考试周刊》2013,(56):162-163
本文在所开展的青少年抗挫力训练项目实践基础上,结合青少年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对贯穿整个抗挫力训练过程的抗挫技能进行探讨研究。研究发现,抗挫力技能的运用与掌握对于青少年抗挫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效用,其中,自尊自信技能的提高对于其他技能的发展起到催化作用,使青少年在面临学习生活中的挫折时自主性更强,抗挫折的积极性更高。然而,自尊过强、自信过度会对青少年自我认知的发展产生负面效应,进而在归因方式及对其他技能的理解上会产生偏差,抗挫能力表面上有所提高,却依然存在隐患,这是在青少年抗挫力训练中必须关注的一点。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 ,使学生明确自尊自信与虚荣忌妒、自卑、自傲、自负之间的区别。能力目标 :使学生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原因 ,正确认识自尊自信的真正含义。觉悟目标 :培养学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原因。【教学难点】要自尊自信 ,不要虚荣忌妒、自卑、自傲、自负的道理及其区别。【教学过程】师 :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贵有自尊自信” ,懂得了自尊自信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 ,自尊自信对于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但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能正确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现状的分析,阐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具有积极的作用。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成为真正健康快乐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自信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信不足的表现及成因,提出对青少年自信的培养的策略,进而使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网婚”现象的伦理考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朋友、对成长、对自我个性以及与异性交往的心理渴求,但是由于"网婚"具有的虚拟性、游戏性、符号性对青少年的道德心理、行为品质和理想人格产生了相当的负面影响,亟需准确的道德评价和伦理导向,引导青少年保持虚拟社会道德和现实社会道德人格的一致,唤醒青少年的"善良意志",倡导自尊自爱,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同时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也应承担应尽的社会道德责任,引导青少年走出"网婚"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作为个体对自己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的主观内省 ,是人的重要心理机能。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 ,自我意识是否良好 ,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一、为学生树立自信、自尊的榜样。自信和自尊是积极自我意识的基础 ,教师应为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是知识的化身 ,是自信和自尊的表率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自信的表现、自尊的人格去感染学生 ,去点燃学生自信和自尊的火炬 ,照亮学生…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文化自信关乎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发展,关乎自身成长成才。当下,青少年文化无知、文化自卑、文化自负等文化自信危机现象突出。基于此,我们有必要提出加强网络文化环境治理、加大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力度、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增强青少年文化认知和评判能力的策略,借以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加强学生“知羞耻”的心理品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一新教材,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材下册第七课强调:自尊自信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大影响。笔者通过多年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高度的自尊心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晓东 《教育探索》2003,(10):83-84
自尊自信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高度自尊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征,而缺乏自尊则容易导致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各种障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学校更应充分利用其教育影响力,主动寻找与家庭教育的结合点,引导家长走出认识误区,从而相互配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强调,要结合青少年的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多采取学榜样、讲故事、举例子等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青少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成长经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四个"自信"教育的宝贵资源。伟人成长故事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把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转化为青少年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行为习惯在各自成长经验中自然形成,蕴含丰富的道德因子,而其成长经验又呈现"多源"与"异质"特征.这意味着学校德育需要与青少年成长经验相连结,寻求异质中的同一德育价值观,这是德育新的生长点.要实现青少年成长经验的德育价值,需重视并挖掘青少年多源和异质成长经验,提升其对自我成长经验的有意注意,并运用叙事德育提高青少年道德省思能力,最终实现其道德人格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行为习惯在各自成长经验中自然形成,蕴含丰富的道德因子,而其成长经验又呈现"多源"与"异质"特征.这意味着学校德育需要与青少年成长经验相连结,寻求异质中的同一德育价值观,这是德育新的生长点.要实现青少年成长经验的德育价值,需重视并挖掘青少年多源和异质成长经验,提升其对自我成长经验的有意注意,并运用叙事德育提高青少年道德省思能力,最终实现其道德人格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林婕  谢龙华 《文教资料》2009,(34):73-75
自尊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自信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要给儿童创造条件,让儿童学会正确自我评价,从而让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理解、尊重和自信,进而形成成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学文科》2007,(1):15-17
【考点预测】1.知识:(1)自尊的含义和表现。(2)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3)知耻是自尊的表现。(4)自信的含义和表现。(5)自信、自负、自卑的区别以及与成功的关系。(6)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2.能力与活动:(1)在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3)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负、不自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社会变革与意识转变的双重影响,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更趋于前瞻性、开放式、多元化发展。在"四个自信"思想建构的驱动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诉求、社会意义不再局限于理论诱导,呼应时代要求、培育新型人才、协助社会发展成为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任务。这就需要全面把握"四个自信"的思想内涵,有针对性地优化现有教育理念与操作模式,充分提升青少年群体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及实践能力,实现"四个自信"践行与综合型人才培育的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18.
自尊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它是一个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做人的重要品格,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信自尊 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已不再适应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忘记自己是老师、是长者,要视学生为朋友、为知心人,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转变,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积极调整心态,大胆激发起学生活泼、张扬的个性,培养自信、树立自尊.要善于用表扬的方式去肯定学生的优点,用宽容的方式对待学生的缺点,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置身于民主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真诚地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和不足,树立自信和自尊.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和测量工具,采用变量为中心和个体为中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深入探索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类型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基于对来自北京、辽宁和河南三省2099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1)青少年积极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积极发展水平与幸福感、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积极发展水平较高的青少年可分为全面积极发展型、高能力高自信型、高品格高联结型和高联结高自信型,其中全面积极发展型的人数占比最大;(3)高积极发展组的青少年的学校适应水平显著高于低积极发展组的青少年;(4)不同发展类型的青少年在学校适应方面表现有所差异,其中全面积极发展型和高品格高联结型青少年的学校适应水平整体相对较好。该结果提示我们,积极青少年发展的各维度彼此关联、相互促进,积极发展水平与学校适应存在重要关联。培养积极发展的青少年,不但要重视品格教育和能力发展的关键作用,也不能忽视自尊自信以及良好的社会联结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