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流动是大势所趋,教师流动也不可避免。但是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它更需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最近几年,落后地区县城高中教师流动表现出从落后的县城中学流向地区一级学校,从县城中学流向省城较好中学,或者流向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有的干脆就从学校出来,不再从事教育工作。这样造成落后地区县城高中教师缺乏。不得不让原来的初中老教师流向高中,要么是乡镇中学教师流人县城高中,真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由于工作条件较差,人事制度改革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教师流失呈现单向性流动,从农村流向县城,从薄弱学校流向办学条件和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学校;应采取建立农村牧区教师服务期制度和城乡教师交流共享机制,深化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改革,提高教师待遇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出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的现象。教师流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向本地区中心城镇,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公办学校流向民办学校。教师流失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差异扩大,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出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的现象。我们的教师在很多地方流动,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向本地区中心城镇,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公办学校流向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5.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教师流动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入世”之后,教师将拥有更好的成长与发展机会,在选择去留方面也将享有更大的自由。但目前我国在中小学教师流动方面的制度和法规还不健全,这使得管理教师流动还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中日两国在教师管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相当规范,并且富有成效。结合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分析探讨解决我国教师流动问题的策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国教师的流动趋势“入世”客观上催化了中国的教师队伍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流动。总的趋势是:从教育系统内部流向外部,从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高学历…  相似文献   

6.
首先,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地区间存在着很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却直接表现为师资力量的差距。很显然,落后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是这些地区教育长期落后的直接缘由。如果允许教师自主无序流动,势必形成中小城市和落后地区的优秀教师不断流向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那样,这些落后地区的教育到何时才能走向良性的发展之路?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怎样才能变成现实? 其次,大多数教师的流动,更多的是出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社会立足于有序的管理,依赖于制度化的运作。而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却表现出较低的制度化水平。一方面,在职教师不能经常地、自觉地进行流动;另一方面,教师流动的基本走向为,由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向城市,由西部流向东部,由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导致我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部3省12县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探讨了教师流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中部地区教师流动意愿强烈,绝大多数教师希望向城镇地区流动。统计分析表明,工资待遇和职业认同感对教师流动有显著影响。教师从农村到城市、从薄弱学校到重点学校的单向流动将导致农村师资力量更加薄弱,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不合理。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教师流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许多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失到本地区中心城镇,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公办学校流向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10.
由于义务教肓历史发展形成的原因,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其中师资方面的不均衡问题尤为突出、集中和关键。而且,很长时期以来,教师不合理流动的问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一些教师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富裕地区、从薄弱学校流向优质学校,这就给原本发展不够均衡的义务教育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育资源的分布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学校之间已经出现了失衡现象。优质教育资源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一般学校向实验学校流动。教师非正常流动使原本不均衡的教师资源在地区、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此现象已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当然,教育资源和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教师自主流动未必是好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人才政策的变化,使得教师自主流动愈加频繁。我所在地区的一些学校最近两年中,就有十多位教师流向西宁市属中学,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国教育报》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心态调查结果表明,有80.1%的教师对“教育人才应可以自主流动,教育资源实行共享”持肯定的态度。但我认为,在现阶段,允许教师自主流动未必是好事。首先,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在地区间存在着很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但在现实教育工作中,师资力量的差距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很显然,落后地区…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分析,在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呈现出无序失范、单向失衡和比例失调等特征,从而导致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总量不足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化导致城乡教师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农村教师经济待遇低下,农村学校管理不当,家庭本位观念和个人职业发展预期过高的影响,以及教师流动政策实施不到位等。为此,必须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改善农村学校管理,加强教师流动的政策引导和规范,多渠道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相似文献   

14.
对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内部流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的合理流动 ,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教师盲目的、不合理的流动会给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危害。贫困地区教师的流动包括流出贫困地区的教育部门和在贫困地区内部各学校间的流动。本文探讨了目前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内部流动的不合理性 ,分析其原因 ,并尝试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为行文方便 ,下文的教师均指中小学教师)。一、不合理性目前 ,贫困地区内部各学校间教师的流动主要是一种单向上位流动。这里的单向上位流动 ,是指从条件差的学校流向条件好的学校 ,比如从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 ,从乡村学校流向城镇学校。这种单向…  相似文献   

15.
影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师资流向问题。教师需要流动,但这种流动不应是单向的,因为教师无论是单向上位流动还是在同级同类学校连续流动,都会造成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对教育的均衡发展无益。为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国外政府对于师资均衡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高海明 《教育》2014,(6):36-37
2月19日,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就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行通报。据悉,到2020年,成都将全面实行县管教师总量、岗位结构和教师身份,学校按岗配置、使用和考核教师,基本实现县域内教师无校籍管理。在此之前,我国部分地区对教师流动己做出有益尝试。有专家指出,教师无校籍管理,推动教师人力资源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实现有序流动,无疑是师资力量均衡有序配置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要让教育均衡发展,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资源的均衡化,而教师均衡化最好的方式无疑是教师队伍的良性互动交流.只有师资力量平衡了,各校之间的差距才会逐渐缩小:只有教师经常流动学校才能显现活力. 为解决区域内校际师资力量不均衡的问题,可以在区域学校开展教师交叉任教活动,即在同一区域内组织优质学校和一般学校教师进行交叉任教.优质学校选派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到一般学校任教,一般学校派教师到优质学校任教,形成区域内教育相互交流,促进区域薄弱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良师兴国”是因为国家的命脉系于教育,而教育的成功又系于优良的教师。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我们的教师流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失到本地区中心城镇,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公办学校流向民办学校。有关资料表明:江苏苏北有一个市,五年来累计流失1000多名优秀教师;其中一个县,…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中存在着逆向流动现象严重、教师队伍周期循环缓慢、教师流动不畅等问题。解决的对策有:采取学习和借鉴国外中小学教师流动制度、建构本土化实施方案、加强政府统筹管理职能、落实教师聘任制度、设立教师流动的专项资金、扶持薄弱地区师资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主要是在公立基础教育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及特殊教育学校)范围内实行。教师定期流动按流动地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同一市、町、村之间的流动,二是跨县一级(相当于我国的省一级)行政区域间的流动。前者所占比重很大。教师既可以在同级同类学校之间流动,如从小学流向小学、从高中流向高中等;也可以在公立基础教育各类学校之间流动,如从高中流向特殊教育学校,从初中流向小学等。各都道府县对流动的对象都有规定,以东京都为例,其《实施纲要》规定,流动的对象分为几种情况:1.凡在一校连续任教10年以上以及新任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