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史”与“政治”具有内在同一性,高校思政课与“四史”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四史”教育与大学生政治自觉培育具有内在关联性。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对培育大学生政治自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此,阐述了大学生政治自觉的基本内涵与大学生政治自觉培育的迫切性,论述“四史”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自觉培育的逻辑关联,总结了“四史”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自觉培育的价值,并提出了“四史”教育对大学生政治自觉培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对教师党支部书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适时提出,是创新教师党支部数据设置方式,选拔与培育高层次的“党建、学术”带头人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全面工作实施的重要战斗堡垒,对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紧紧围绕新时代党校培训机制下的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五维一体培育机制开展研究,明确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机遇与挑战,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新形势下党校培训机制的具体实施和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莹 《林区教学》2022,(9):47-51
近年来,“学霸集体”在高校中越来越受鼓励。探究“学霸集体”的形成及特点对于发挥高校育人作用,促进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社会资本是嵌入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特殊资源,其核心要素是信任、互惠、规范和参与,与“学霸集体”的形成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是促进“学霸集体”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培育学生间的社会信任、非正式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和培育学习共同体文化等途径来推进“学霸集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专门强调了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说明了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培育大学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动大学生锻造放眼“总体”的整体性思维、厚植立足“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培育注重“安全”的居安思危意识。当前,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零”与“整”、“广”与“专”、“虚”与“实”三个维度的矛盾。针对于此,应当坚持“守正-创新”结合性教育原则,利用“理论-实践”耦合式教育方法,培育“研究-教学”并重型教育人才,注重“知识-意识”同向化教育内容,四位一体,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施的“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创新了教师党支部书记设置方式,选拔培育了一批“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类型的党支部书记,对于助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紧密围绕“双带头人”建设目标,明确其优越性,清晰其在高校的实施状态,同时提出了完善建议,对于高校实践中进一步促进“双带头人”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情商培育与德育的分离,是当前学分制下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下,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情商培育与当代德育的融合是学分制下高校构建“以人为本”德育理念,实现“占有式德育”向“生存式德育”转换的内在要求。情商培育是实施情感教育法的本质要求,有助于拓宽学分制下高校德育的实践途径、丰富德育方法论研究.是学分制下高校德育走出实效性低下困境的现实之维。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入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与提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而“00后”大学生具有个性鲜明、思想开放、精神匮乏等特点,基于此,培育与提升“00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助力,对培养“0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00后”大学生个性特点具有共性,因此本研究可为各高校、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与提升提供有关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校既需要培育像雄鹰一样勇于拼搏的大学生,更需要培育具有团队意识、愿意和团队共成长的人。实验证明,通过规范的团体辅导系列训练,有利于增加高校寝室成员的团队凝聚力,加强高校寝室“雁文化”建设;通过系统性教练技术指导,可以较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加强高校学生“鹰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时代新人”的提出,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命题提供了答案。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都与青年息息相关。高校在开展时代新人培育工作中需要借助有效载体,而高校“青马工程”的尝试和创新给时代新人培育工作带来了新方案。本文探究高校“青马工程”与时代新人培育的内在逻辑,依托高校“青马工程”创新时代新人的培育模式,构建青马领航计划的六边形矩阵,即“青马研马、青马言马、青马系青马、青马访马、青马践马、青马育青苗”六种模式,以期提升高校时代新人培育的系统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苏格拉底问题”既是对“值得过的生活”的内容的反思,也是对追求“值得过的生活”的实践理性途径的启迪.“苏格拉底问题”正是高校之根本职责所在,高校教育应是一种诉求公共责任意识的价值教育.但当前高校自身管理、教师管理与学生培育的现状却是公共责任意识观念淡薄.高校诉求公共责任教育要培育社会批判的责任意识,鼓励师生探索真理、以终极关怀为己任,并注重对“思”的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方式之一,也是评价高校本科生教育质量的指标之一。本研究以42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发现,“双一流”高校本科生科研参与比例达到75.37%,但发表学术论文者仅占23.70%。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年级、科研参与意愿和投入时间上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对撰写学术论文的指导需求不同,参与科研动机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倾向。本研究建议:首先,制定操作性强的培育政策,完成政策从“虚”到“实”的转变;其次,稳扎稳打做好本科生导师制的各环节工作,完成制度从“浮”到“沉”的转变;最后,尝试创办面向本科生的学术期刊,完成期刊从“无”到“有”的转变,为本科生学术成果交流提供渠道和平台。  相似文献   

12.
试论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和高校德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培养“一懂两爱”高素质人才是新时代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通过对现阶段涉农高校“三农情怀”培育现状分析及查摆共性困点,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构建“三进三阶五融合”的“三农情怀”培育体系的新思路。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三农情怀”培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围绕思政课程体系、实践育人平台、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关键环节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转变,如何拓展高校生态德育理论内涵、加强“生态人”培育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为此,高校可通过“生态人”视角,构建“生态人”理论框架,挖掘“生态人”的当代价值,突显高校生态德育在“生态人”培育中起到的主要动力作用,同时围绕“提质”“提量”“提绿”,系统化重塑高校生态德育以实现加强培育“生态人”的育人目标,为国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持久的人才力量。  相似文献   

15.
培育高校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高校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高志华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实现江总书记提出的“两个重要转变”,而在实现这“两个重要转变”的过程中,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是一支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生力军。这支队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希望和未来,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稳定青年教师...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双创”群体的重要构成,高校图书馆从大学生“双创”实践的需求出发开展服务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梳理和总结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创业的现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双创”实践的服务模式创新的困难,并从创新信息素养培育模式、创新创客空间服务模式、创新智慧服务支持模式三个路径提出开展面向“双创”实践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建立全面立体的校园“双创”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西藏红色歌曲在高校音乐教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为西藏高校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红色资源。挖掘西藏红色歌曲的价值内涵,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西藏红色歌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价值,探索“课程思政”背景下西藏红色歌曲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力求发挥西藏红色歌曲在高校音乐教学“课程思政”的教育引导作用,以红色文化价值助力高校音乐素质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高校肩负着培育优秀人才的责任,在教学的过程中基于立德树人回答“怎么育人”“为谁育人“”培育怎样的人”等问题,还要在问题驱动下探索高效育人出路。“三全育人”为高校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可全程、全员、全方位地整合利用教学素材,使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成长为优秀的人才。本文探讨了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声乐教学的价值、要点、思路以及手段,以期为高校培育更多声乐专业人才、完善高校思政育人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可三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殷切期许。在“三全育人”大思政视域下,如何引导全体高校教师按照“三可三为”标准加强自身建设,对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三可”涵育为人“品”格,“三为”规范处事“行”为。以“三可三为”标准加强高校教师培养,既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外在要求,也是高校教师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智慧选择。应从强化思想导航、加强文化融入、培育高尚师德等维度培育“三可三为”高校教师,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0.
培育民族精神是21世纪高校的重要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民族精神的培育有着特殊的内涵与时代要求。高校应当结合育人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模式,切实加强民族精神培育的“五个一”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