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政策学科发展和教育政策制订本身出发,对教育政策空间的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教育政策空间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多元性、不确定性和外溢性所决定的。教育政策空间要求教育政策的主体必须做到有效的政策知识学习和抓住教育政策的有效时机。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会计工作中的职业判断事项不断增多,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会计政策选择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目标能否实现,各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等。本文通过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信息的介绍,分析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和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影响的原因来讨论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并针对产生的影响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变迁规律可运用政策工具分析的方法。通过选取Rothwell和zegveld两位学者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并基于提高适切性的目的作出修正,结合政策工具的着力主体,构建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变迁二维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发现,政策工具的选择从关注目标——手段的匹配转为关注政策工具与现实环境的匹配;发展着的政策进一步拓展了权力下放的政策工具空间,权力在主体间的分配逐步趋向合理,执行层行为主体的作用从单一走向联合。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制定中,必然伴随着多个主体的不同价值问题。作为政策的制定主体,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在政策中会有一定的价值选择,这种价值选择如果得到政策执行主体(地方政府和基层学校)和目标群体(广大的一线教职员工)的认同,则其政策的合法性就高,政策实施的效果就好。其次,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执行主体和目标群体间的价值冲突问题,如何平衡好这些价值冲突,也是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流动人口的增加,受户籍、基础教育水平差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异地高考政策已经成为我国一项针对特殊群体、影响众多利益主体的特殊教育政策。基于当下异地高考政策执行现状,运用萨巴蒂尔政策执行综合模型,从异地高考政策的特性、政策本身因素、政策外部环境因素和利益相关者因素四个角度对我国异地高考政策执行情况的核心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得出现行的国内户籍制度和不同省市高考招生政策的差异性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多方利益冲突是表现形式,政策门槛是助推因素等基本结论。为使极具中国治理特色的异地高考政策产生切实有效的政策效应,更多地满足各方利益主体的切身利益,可从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网络、逐步放宽户籍门槛、改革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搭建大数据平台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东帝汶作为21世纪的新生国家,历史上曾先后受葡萄牙殖民及印度尼西亚的占领统治,形成了语种丰富的语言现象.为了摆脱过去被统治的阴影、构建国家认同,东帝汶自2002年独立之后便十分重视语言教育政策问题.但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忽视对主体民族语言——德顿语的构建,反而侧重发展原宗主国语言——葡萄牙语,这使政策内容与构建国家认同的目标相背离,对政策实施带来巨大挑战.从主体维度来看,德顿语作为主体民族语言在政策实施中的地位被弱化;从时间维度来看,葡萄牙语出现了集体历史记忆的代际差异;从空间维度来看,葡萄牙语的使用地区有限,无法与广大人民的内在情感产生联系;从权力维度来看,葡萄牙语地位的强化使多数人民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7.
会计信息披露政策选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政策选择是作为理性“经济人”主体的企业的必然行为,不仅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而且又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在委托一代理方式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利益的驱使,会计政策选择带有明显的博弈特征。所以,研究会计信息披露政策选择问题,揭示会计信息披露政策的搏弈主体及其行为特征、博弈过程,推导出博弈均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成为政府、社会和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运用政策网络理论分析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领域相关政策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其所形成的政策网络可以发现,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网络参与主体的多元性与网络结构的开放性是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深层次原因,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在各政策主体高度互动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成为政府、社会和学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运用政策网络理论分析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领域相关政策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其所形成的政策网络可以发现,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网络参与主体的多元性与网络结构的开放性是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深层次原因,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在各政策主体高度互动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政策问题确认是教育政策动态运行过程的逻辑起点,而明晰教育政策问题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则是教育政策问题确认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政策问题源于特定的教育客观情境,是主体对特定教育客观情境的觉察、感受和认同;以协调既存教育利益冲突及满足未来教育价值诉求为目的;是主体"能作为且积极作为"的公益性追求。教育政策问题呈现如下特征:教育政策问题是需要公共权力加以解决的公共领域的公共教育利益问题;呈现为系统之间或系统之内的网状结构样态问题;是主体选择、分析和认定的主观人为问题;是动态形成、发展及解决的问题;是影响人身心发展和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魏明  张艳 《职教论坛》2014,(7):11-14
中职免学费政策实施以来,受益主体范围逐步扩大,但也有研究者对政策目标实效提出质疑。分析原因,在于政策相关利益主体由于利益追求的差异而形成的价值认识和选择上的冲突,也折射出我国政策过程的线性模式之困。政策效应的显现需进一步细化政策目标分类,构建政策目标保障体系,多举措配套保障政策落实实效,实现为农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儿童政策是现代化国家力量为儿童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的主要依据。我国的儿童政策始终反映了中国特殊的文化脉络和发展现实。在制定儿童政策时要立足当前儿童生存与发展现状,辨析儿童培养过程中的"家庭工具性"和"儿童工具性",强调儿童的本体性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儿童作为权益主体、国家和家庭作为责任主体的均衡关系。建议在我国未来的儿童政策中,坚持儿童保护底线原则的同时,全面促进儿童发展。在儿童发展责任主体层面,强调以家庭为本、国家支持的责任取向。在儿童政策发展趋势上,从补缺型儿童福利政策逐步实现向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政策转变。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建设及公众观念现状,以及我国传统的历史和文化脉络的影响,综合决定着我国儿童政策和儿童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基本价值,儿童培养目标所体现的价值是儿童政策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阶段,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政府有效地制定并执行相关政策,然而在现实中,政策执行却面临着种种困境。作为公共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执行主体的心理缺陷是导致困境产生的重要原因。要消除产生政策执行困境的心理因素,提高政策认知能力,规范利益需要,强化政策执行责任意识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需要相应体制机制的完善作为支撑,其中激励机制对执行主体的心理有着最为直接的针对性。因此有必要通过创新理念、充实内容、改进方法和规范目标来对执行主体形成有效的激励,以促进政策的顺利执行,化解困境。  相似文献   

14.
独立学院政策变迁是沿着制度供给-需求路径进行的,其中不仅有对经济效用等直接价值的追求,也包含了对公正、平等、自由等政策元价值的追逐,但这些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清晰地展现出来。政策的经济价值作为独立学院政策变迁的直接诱因,包括教育政策主体在内的教育权利主体对它的认识以及对教育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从教育政策本质看,独立学院政策作为服务和增进公共利益的政府性产品,是对教育资源的权威性再分配,其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这一本质决定了独立学院政策不能忽视伦理价值。因此,要更加深刻地挖掘独立学院这种特殊的办学模式所具有的价值内涵、要更好地为独立学院的政策评估和制定提出富有创建性的政策建议,对其价值的分析就不能仅停留在单向度的说理上,而要对其进行复合性阐释。  相似文献   

15.
作为教育政策核心构成的教师政策,其执行效力直接关乎整个"教育政策效能"的实现。通过对教师教育政策、新课程改革政策以及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执行所遇到的问题分析发现:教师政策执行主体地位的缺失;目标利益群体激励机制的缺位;教师利益主体利益诉求与表达政策考量的缺乏是当前教师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路径可定位于三个基点:基于教师的行动逻辑与利益选择的教育政策执行;基于教师体验与主体参与的教育政策执行;以及基于执行路径多元化取向的教育政策执行。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项公共政策,中国博士后政策在运作过程中存在政策主体精英主导、政策目标优先序模糊、政策工具选择及组合单一等问题。为了中国博士后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政策主体由“单中心治理”走向“多中心共同治理”、确立政策目标优先序与加强政策监督、推进政策工具的协调化与多样化三方面进行政策优化。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教育政策执行的主体之一,其群体的规模性、工作的基层性和自主性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政策执行中不可忽视的作用。①已有的研究过分注重政策执行的制度性研究,忽略了政策执行中的人——教师作为教育政策执行行动者、监督与评估者及决策者的角色研究。明确教师在教育政策执行中的角色对于促进教育政策执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会计政策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会产生不同结果的会计信息,对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导致不同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它本质上是一项经济、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契约安排。从契约论角度评述会计政策选择的趋势及我国在这方面的不足与对策,为企业会计政策的建立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利益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均具有根源性和支配性。人与人的关系,说到底是一种利益关系。利益是指主体在需要得以满足上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主体的需要是利益的产生原因;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客观属性,是利益的存在基础。主客体间的主被动关系是利益的表现形式,主体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利益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政策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必然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而政策一旦形成,又为各利益主体提供了依此获利的制度空间,并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最终对教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政策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节约教育交易成本、提升教育效率、促进教育发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