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高校创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已成为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就我国高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开展创业教育存在不足进行分析,旨在促进高校创业教育服务社会、深度参与和引领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建立起高校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共同增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重要思想,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服务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扶持. 高校通过学科建设、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方式为经济发展服务. 在本溪地方经济的新一轮振兴发展中,需要地方高校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开展学科建设、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产学研紧密融合、协同创新,塑造创新驱动力、建设符合本溪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提供服务地方发展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美国高校高度重视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与政府、企业、社区积极互动,形成了"高校主导型"社会服务模式。我国高校可借鉴美国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以质量和效益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逐渐提高我国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高等教育的三种职能决定了高校在区域发展中将成为支撑区域发展的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阵地、推动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此,高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己任,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产学研结合为主线,实现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分类指导、建立完善工作和激励机制、推进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等措施,引导支持高校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典型范例,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服务社会成为美国大学的理想,美国政府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高校和社会在服务中实现了"双赢"。我国高校应借鉴美国高校社会服务的成功经验,通过树立"顶天立地"的服务观,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创新机制,打造契合地方特色的优势学科,不断探寻高校服务社会的有效形式,在助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6.
美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实践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 ,高等教育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种职能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的模式 ,大学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已从理论探索发展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践。区域高校为区域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起步较早、成效显著的是美国。综观美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 ,其主要特点是社会服务领域多 ,社会服务内容宽 ;服务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 ;服务组织实体化水平和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高 ;服务范围不断扩展 ,开始由国内向国外延伸。与美国相比 ,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化起步较晚 ,区域高校的发展以及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开展相对滞后。为了实现 2 1世纪…  相似文献   

7.
为国家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当今高校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地方高校应带头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创建区域创新体系作出贡献.地方高校的法律专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进行科学合理定位,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创建以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管理模式,实现专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一般模式已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7年,武汉等多个城市兴起的"新时代校友经济",为地方政府的招商引智带来了客观的成效,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探索出一条新路径,也开创了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新模式.地方政府和高校需要激发、 强化和运用校友的母校情结和第二故乡情结,内外兼修,不断提高人才培...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合作共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文章借鉴美国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分析滁州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提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策略:转变观念,建立激励机制;修炼内功,建设信心保障机制;凝聚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引领区域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区域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分布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市区及其所辖县市行政区域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本科高校也面临着再次转型,服务地方成为这类高校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区域性中心城市本科高校在服务地方转型升级过程中,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远离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边远、偏远地区的高校发展不仅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而且决定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决定着我国的发展速度、这些高校与位于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高校相比,虽办学条件较差,但却对当地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为了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给予这些高校更大的关心和支持.以使这些高校成为能够为当地发展提供全面服务的综合高校,并与所在地建立积极的互动的发展关系.使这些高校成为所在地的人才培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科技信息咨询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成为当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逐步成为经济新增长点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地方高校文化具有应用型、地方性和开放式等特征,它与区域经济密切关联、相互促进、共生共荣。当前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还存在着互动机制不健全、互动理念滞后、互动内涵单薄等问题。必须要坚持多元互动、互利共赢和特色发展的价值取向,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提升互动目标,以文化传承创新为导向更新互动理念,以文化产品为载体深化互动内涵,构建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参与的全方位互动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被公认为是最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三区联动"围绕着高校与高科技园及社区的合作成为高校服务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从美国高等教育"三区联动"的实际收益出发,阐释它在高等教育经济创新发展之路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区域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地方高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地方高校无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地方高校应以创新驱动为中心,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技和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划分了服务经济理论发展的萌芽、产生、发展及深化阶段,并就各阶段产业背景和主要理论观点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指出是经济社会进步推动了服务业的升级,同时服务的创新也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大力推进中国服务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升浙江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工作会议、浙江省成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试点省份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实施背景下,经济转型升级给浙江地方高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重大挑战.浙江省地方高校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中求生存,在贡献中求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智力支持,不断提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8.
冯雪萍 《文教资料》2020,(6):90-91,89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审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创新服务方式、服务观念、服务意识的建立,以期有助于提升全方位、多层次、创新高效的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9.
区域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区域高校缺乏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动力,致使区域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脱节.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服务区域经济成为区域高校的一个重要使命.区域高校应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积极发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职能,切实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引擎.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服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发重要.我国一些高校为了顺应时代特征积极创新了科技服务人才的培养模式,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科技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研究发现:美国的科技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制度创新、校园环境优良等三个特点,该培养模式能够为美国提供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科技服务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校培养科技服务创新型人才的启示是: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注重基础阶段的通识教育;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与科技服务;重视学生的双创能力,提倡高校办学规模的合理性;以培育出具有品质与复合特性的人才为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