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学位互授与学位联授是当今各国大学国际化办学的选择之一,其发展动力更多地来自于提高教育质量的追求。学位互授联授项目的学科分布在西方国家和亚洲国家都呈现出商科与工科占优的趋势。反观本土,国内大学开展学位互授联授项目则面临着制度差异、学分互认、学位授予和管理协调四方面的挑战与障碍。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资格框架作为各国高教质量保障的一环,在联系国际间学位文凭互认中是很必要的。英国的高等教育资格框架是一个授予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学术资格框架。本文主要介绍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高等教育资格框架的形成机制与内容,然后举出其特点以期对中国在建立一个完善的高等教育框架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学历、学位等值互认与体制和模式方面缺乏国际理解,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缺乏国际通用性等问题;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推进课程建设与教育方法的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了解到,亚欧高等教育资历互认协作工作组全体成员就建立亚欧高等教育资历互认联盟达成共识,联盟的建立必将为促进亚欧在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尤其是资历互认和质量保障领域的互联互通搭建绿色通道和立交桥。亚欧高等教育资历互认协作工作组第五次会议日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据工作组主席、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立生介绍,与会代表对中方主导的"建设亚洲国家信息  相似文献   

5.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渠道。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如方式较简单、资讯共享程度较低、市场营销意识较弱等问题,章结合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发展实践,提出要拓宽渠道,丰富合作办学方式;加快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或树立教育市场营销理念);主动获取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发布制度;积极制订相关制度体系,探索实现学历学位等值互认。  相似文献   

6.
学分互认是学分银行建设的重要方面,学分互认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实现、扩大高等教育的覆盖面、推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减少学生辍学率并促进学生在高等教育机构间的自由流动.基于欧洲学分互认体系、加拿大B.C.省的学分互认体系、韩国学分银行系统中的学分互认、日本高等教育的学分互认等的比较与分析,建议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中的学分互认应该采取机构驱动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同时应该基于我国现有的学分互认实践,着力研究制定适应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终身教育资格框架,以便发展国际间的学分互认,同时应该认可学生通过先前学习评价所获得的学分.  相似文献   

7.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欧洲学位改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易读、可比、清晰、相通的学位制度是博洛尼亚进程的政策核心,是推进欧洲高教合作、进而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重要措施。它通过简化欧洲各国的学位互认程序而推进人才流动,为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提供便利。博洛尼亚进程折射了世界学位制度的改革趋势,对我国学位制度建设和开展学位互认国际合作具有切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出国版     
《留学生》2003,(Z1)
中法签订高等教育学位和文凭互认行政协议中国教育部长周济与法国青年、国民教育和研究部长吕克·费里,9月30日在巴黎签署了中法高等教育学位和文凭互认行政协议。根据协议,中法同意互相对等承认对方高等教育法定的各种学历、学位和毕业文凭,为两国学生进入对方高等院校学习并在良好条件下继续学业提供方便。协议说.双方除在高等教育领域进一步加强多方面合作外,还就联合培养两国博士生一事达成了共识,并制定了具体的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各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互授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组织宗旨、职能和价值追求不同,这三大国际组织的相关政策文本规则与实践效果必然存在差异,教科文组织以柔性公约劝导为主、世贸组织以刚性规则管制为主、经合组织则以中介指导监督为主。它们各司其职、相互补充、交互作用,共同推动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互授政策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给高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理念在国际上的相互影响;高等教育内容在国际间的相互兼容;高等教育学历在各国之间的相互承认;高等教育活动在国际间的相互交流,包括互招、互派本科生、留学生,教师交流互访,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进行信息合作,跨国联合办学,联合研究科研项目等。我国从1978年就开始积极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按照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规则,即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11.
学分互认的现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互认体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终身学习的要求,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必然趋势,符合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和受教育者的需求,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和分析了学分互认在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等领域的现状,提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利益的难以协调,并指出学分互认需要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留法必读     
《海外求学》2004,(5):62-62
留学法国的中国学生在申请和办理入学手续时,要留意最近法国推行的文凭、学位制度改革,实行LMD文凭体系,要结合中国和法国不久前签订的高等教育学位和文凭互认行政协议和LMD文凭体系选择攻读学位:  相似文献   

13.
专业评估与资质鉴定: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接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中国工程教育“国际接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建立与发展中国工程教育评估专业资质鉴定制度,努力推动工程教育专业评估及学历、学位国际间的互认和关于我国工程教育“国际接轨”对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资格框架作为各国高教质量保障的一环,在联系国际问学位文凭互认中是很必要的。英国的高等教育资格框架是一个授予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学术资格框架。本文主要介绍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高等教育资格框架的形成机制与内容.然后举出其特点以期对中国在建立一个完善的高等教育框架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给高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理念在国际上的相互影响;高等教育内容在国际间的相互兼容;高等教育学历在各国之间的相互承认;高等教育活动在国际间的相互交流,包括互招、互派本科生、留学生,教师交流互访,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进行信息合作,跨国联合办学,联合研究科研项目等。我国从1978年就开始积极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按照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规则,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间医学博士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如何规范博士生培养过程,促进国际间学位对等和学位互认是当前我国医学博士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学科专业目录是我国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医学领域授予研究型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进行比较,发现两国医学领域授予研究型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划分标准不同,学科专业名称也不同,但是大部分学科专业内涵基本相同,两国之间的学科专业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借鉴美国学科专业设置经验,本文提出优化我国医学学科专业,建立弹性的学科专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博洛尼亚进程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欧洲高等教育改革重大举措的博洛尼亚进程,即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进程,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以建构欧洲高等教育区为目标,旨在加强各成员国之间高等教育的可比性和兼容性,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重塑欧洲高等教育的辉煌.1999年6月,欧洲29国教育部长共同签署<博洛尼亚宣言>,提出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具体构想、行动纲领和工作计划.其后,经过历次会议特别是5次部长峰会的评估和改革,逐步形成"学位体系建设、质量保证、学位互认、促进流动、联合学位、终身学习、社会维度和机会均等、提升就业力、全球化背景下的欧洲高等教育"等新的行动目标,并在学制改革、质量保证、学分互换、学位互认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2007年的伦敦会议明确提出,要建设"全球化背景下欧洲高等教育区".从<索邦宣言>欧洲高等教育区的设想到EHEA的形成规模,从当初的4个发起国到现在的46个成员国,博洛尼亚进程走过了10年,其内容不断丰富,目标日益完善,原则广受认同,且一直处于发展、改革和完善之中,致力于协调进程在各国实施进度的差异、保持进程趋同化发展中的多样性、寻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区域性合作和竞争中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国际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推行国内外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跨国修读学分互认是基于学分制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开放式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高校跨国修读学分互认起步晚,发展不均衡;跨国学分互认尚缺乏相关法律及配套政策支持;学分设置及质量考核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文章借鉴国外跨国修读学分互认的典型模式及其特点,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对中国高校跨国修读学分互认机制及实施路径进行制度设计,并从政府和高校等层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制定统一的学分设置标准,构建校际学分互认平台;推行融合互联网的"学分银行"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务管理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骏 《教师博览》2006,(12):16-16
中国目前已与26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的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这标志着中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国际社会公认。将有利于中国师生及学校开展对外交往,也有助于来华国际学生毕业回国就业。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条件,高等教育的自身利益需要通过国际化来加强,人类正面临的一些共同难题需要加强高等教育国际间合作。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日趋广泛和深入,其竞争和合作的趋向也日益突出,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也进行了新的调整。面对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定位及提高竞争力的应对策略是:教育法制建设;改革办学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名牌、特色高校发展战略;扩大国际间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