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观周刊》2006,(15):39-39
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地处云南临沧双江自治县西北勐库镇大雪山原始森林的中上部,分布面积约12000多亩,海拔高度为2200-2750米。  相似文献   

2.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32):60-61
古茶园和大面积野生茶树群落是中国和世界荣文化的“根”,作为世界茶树之源的云南由于受天冰河期的灾害较轻.保存下来的野生大茶树较多.有着得天独厚的古茶资源。但由于近50年来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甚至大面积毁茶种粮、种蔗等原因,云南古茶园的面积由建国初期的50余万亩减少到如今的20余万亩。近几年由于古树茶在市场上价格的升温,不少茶农过度采摘古茶树茶叶,有的古茶树遭到的损坏程度加剧,古茶树种质资源面临着减少和灭绝的危险.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成了当务之急,受到了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一棵深藏在云南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茫茫丛林中的2700年珍奇古茶树王,因为一例名誉侵权案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从而引发了一场如何保护云南珍贵古茶树资源的大讨论,不少专家坚信无论官司本身如何发展,这场讨论都将对千年古茶树王产生深远的影响。 2004年8月23日,云南省茶叶  相似文献   

4.
<正>很早就想为茶乡凤庆写一首长诗,可惜我不是缪斯的宠儿,这种想法一直酝酿在脑海中。昨夜,偶读《滇海虞衡志》,其载“顾宁(凤庆)太平茶,细润似碧螺春,能经三瀹,尤有味也。”于是,一首毫无修饰的诗篇在我的笔尖滴落……凤庆产茶始于两千多年前的两汉时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茶乡,县内至今还生长着一株高9米,树围达5米的栽培型大茶树,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依然清脆欲滴,成为当今地球上量粗大的人工栽培型茶树。  相似文献   

5.
科教     
《全国新书目》2008,(10):35-35
长寿的奥秘本书着重为读者介绍了世界上5个最长寿的地区、古代最长寿的30余位寿星及国内外近50位高寿老人,从他们养生保健生活故事中揭开了人类健康长寿的"奥秘"——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情绪是健康长寿的"第一指挥棒"。  相似文献   

6.
1933年仙逝的李青云,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最长寿之人。他从清康熙年间1677年出生,到民国期间的1933年去世,年龄跨越256年,共经历了九位皇帝、两个朝代、四个甲子时间的过程。这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寿元之王"。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物之间关系的探索是研究当代自然崇拜面貌的重要路径。云南凤庆彝族俐侎人与茶树的关系主要体现于茶树传说、茶业和茶树献祭仪式等茶俗。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俐侎人与茶树的关系呈现出动态的特征:茶树最初因俐侎人的报恩情感获得神性,献茶树成为俐侎人持续获取恩惠的手段;去神圣化后,茶树成为俐侎人改造和劳作的对象;重获神灵地位以来,茶树成为俐侎人表达族群身份和文化的象征符号。自然物不是自然的,而是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意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非是自然崇拜的旨趣。当代自然崇拜所呈现的面貌是,在不同的情境下,人们往往根据不同的意图,以敷衍、挑选、组合等方式,在不同场域积极地创造人与自然的多种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观周刊》2006,(37):58-58
思茅是普洱茶的故乡,历史上是普洱茶的中心原产地,加工地和集散地,思茅(原普洱府辖区)又是茶树起源的摇篮,这里有第三纪景谷宽叶木兰(新种)茶树始祖化石;有景谷,景东,澜沧中华木兰化石,有镇沅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玉及大量的野生茶树自然群落,有澜沧帮崴千年过渡型古茶树,有以澜沧景迈千年栽培型古茶树为代表的大量栽培型古茶园,茶树生产繁衍的生物链环环紧扣,延续进化的历史轨迹无比清晰,它处于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李涛  陈静波 《云南档案》2008,(10):31-31
<正>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里有一张制作精美的普洱茶商标,商标为32开大的一幅图画,画中一年轻貌美女子和一老寿星立于青翠遒劲的长寿松下,注视着一小童牵着的小鹿,图画左右各标有"云南改良"、"普洱贡茶"四个字。这张注册为美寿牌的普洱茶商标设计精美,工笔细腻,色彩柔美,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更难得的是,我们可以从与之相关的一组档案中,深入了解到这张商标背后的一段普洱茶往事。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7月,由中山大学校办、校团委联合举办的毕业嘉年华活动中,最受瞩目的"时光囊"活动受到广大毕业生们的喜爱。在举行毕业典礼的同时,所有中大毕业生都可以凭校园卡免费领取一个印着中大logo的"时光囊",把自己想  相似文献   

11.
钱红梅 《大观周刊》2006,(34):66-66
近日,记者从茶博会组委会了解到.即将于9月22日到26日在云南茶叶市场隆重举行的“首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招商招展火爆,目前已有签约意向2亿元左右,参会人数将达到5000人以上。这是迄今为止由省政府主办的云南茶叶发展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茶事盛会。除了云南省各地州茶叶代表团外.全国各产茶大省以及消费大省,还有国际上的产茶大国及消费大国都将组团参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华夷观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人自视为文明礼仪,"四夷"为野蛮落后.相应地,中国、华夏、中华、诸夏含义等同,代表最先进文明礼仪;用夏变夷,夷夏之防;华夏人统治"四夷";"中国"之外都是"四夷";华尊夷卑等观念,都构成了华夷观念的内涵,是为华夷之辨.在清代,满洲人面临着无处不在的华夷之辨,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对华夷观也有着自身的认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郭全中 《青年记者》2008,(12):21-23
当前,在传媒业流传着"技术为王"、"内容为王"、"经营为王","渠道为王"诸多似是而非的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传媒业的各种理念自然会折射到传媒业实践中,导致传媒业的实践存在着诸多严重问题,制约了传媒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些理念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都片面和过度拔高和重视传媒业价值链条里的某一个环节,而忽视了传媒经营的系统性、协同性.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些理念都是典型的"瞎子摸象"思维,都只是看到了事物的某一个方面,必须完全予以摒弃,并基于系统而统一的传媒业价值链条建立起"信息服务为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云南"晚清钱王"王炽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白手起家,做到"三代一品红顶商人",被称为"清朝之国库"。然而,这位出身云南的商人,不仅在经商上极有才华,还对于家乡的教育事业十分关心,为晚清时云南地区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新闻内容的要求讲究快、准、狠。快,是指理解成本降低,用户能够快速理解内容本质;准,是指新闻报道与解读的程度直击用户的需求点;狠,是指后续的新闻追踪专题报道更透彻,能激发用户的深层次阅读欲望。传媒业界曾流传过"媒介为王"、"渠道为王"、"匹配为王"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断更迭的产品和技术的背后,亘古不变的仍是支撑着新闻产出与供给的内容质量。"内容为王"并不会消失,随着时代的变化,众多媒体也在不断尝试改造新闻生产方式,不断地挖掘内容中新的信息、知识和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三、边城“缉枪王”“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花不谢”的春城昆明 ,历史悠久 ,名胜众多 ,风光绮丽 ,景色迷人 ,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也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印巴次大陆的重要门户。昆明站 ,西南边陲最大的铁路枢纽。出差的、旅游的、探亲的、打工的……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旅客从这里经过。长年驻守这里的武警云南总队某部 ,是全省以至全国都赫赫有名的先进单位 ,除了维护社会秩序 ,确保站区安全外 ,还担负着打击走私、贩毒等罪恶活动。“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杨露就是在这里涌现的威震四海的“缉毒神警”。近两年 ,涉枪案件 ,尤其是大…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道家养生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隽  郭发明 《兰台世界》2012,(33):39-40
"养生"一词最早可追寻到春秋战国时期,其含义在各种文献中也有多种解释,最常用的是指保养生命,以达到长寿的目的。通过对先秦时期道家养生思想基本内容的研究,论述在我国先秦时期道家养生思想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余人 《出版广角》2011,(5):36-39
在如今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品牌化的时代,什么是少儿图书最强有力的竞争力?过去一段时间出版界经常提到"内容为王""产品为王""渠道为王""技术为王""客户为王""发行为王""广告为王""服务为王""终端为王""赢利为王"等,其实概括起来,最核心的就是两点:原创力+传播力。没有优秀的原创,其他的一切就失去了依托与根基;没有强有力的传播,好作品也没法出彩、难以出彩。一、中国少儿出版的隐忧中国少儿出版目前处于历史最好状  相似文献   

19.
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历来都很重视,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在古时有不少别称,有的称"南至",因冬至日太阳行至最南而得名,如<左传·僖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注:"周正月,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极")有的称"短至",因冬至日白天最短而得名.如<礼记·月令>:"是月也,日短至".  相似文献   

20.
在大数据的影响下,新闻传播业产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数据新闻。如何写好数据新闻,是用传统观念的"内容为王",还是紧跟时代潮流运用"技术为王"?本文通过对比两者之间的优势与不足,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单纯注重技术或内容,都是有失偏颇的,只有"分析为王"才能致胜数据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