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泪雨满面,又曾不止一次因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不知道雪芹先生为什么要让这两个同为日月之精华的奇女子,在大观园中悲惨地结束一生。记得曾看过很多关于钗黛二人孰是孰非的评论,觉得颇为愤慨。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她们同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我怜黛玉,也惜宝钗,因为她们让我看到了女性特有的美丽与气质。一、大家闺秀篇或许这个标题是百年来人们对这位商贩小姐统一的评价吧。不错,宝钗是一位恪守封建礼不幸。宝钗啊,你就像是一个圆,毫无棱角可言,从不刺痛别人,又善于帮助别人,你的心胸是那么宽,你为人是那么好…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6,(1)
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泪流满面,又曾不止一次以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不知道雪芹先生为什么要让这两个同为日月之精华的奇女子, 在大观园中悲惨地结束一生。记得曾看过很多关于钗黛二人孰是孰非的评论,觉得颇为愤慨。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她们同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我怜黛玉,也惜宝钗,因为她们让我看到了女性特有的美丽与气质。  相似文献   

3.
香菱学诗终有所成,除了自身的刻苦,更得益于黛玉这位老师。 按说香菱拜宝钗为师更为有利,一则她为宝钗的嫂子(尽管身份是妾),同处一府方便请教,二则宝钗的水平也堪为其师。香菱舍近求远,是因为在宝钗认为女孩子无才便是德,多少让香菱敬而远之。黛玉没有因为香菱与宝钗的关系而拒绝她,心无城府;更没有世俗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人们读了《红楼梦》,有的喜欢黛玉的多愁善感,才华出众;有的喜欢袭人的温柔和顺,处事稳重;有的喜欢湘云的意气风发,争强好胜…… 我读《红楼梦》,则喜欢宝钗.我喜欢宝钗够聪明,懂得适者生存;我喜欢宝钗够成熟,懂得经世致用. 不喜欢宝钗的人,皆因她太聪明,一个人步步为营到扮演任何一个角色都能恰如其分,这使旁人觉得恐惧.特别是在电视剧宝玉大婚一集中,黛玉命在旦夕,可宝钗却面带笑容,那笑容中还隐藏着几分得意,可想而知宝钗是何等自私.因此,宝钗城府深、心机重、冷血无情的形象深深烙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5.
黛玉和宝钗对待爱情的不同的态度,导致了她们在爱情中的成与败。黛玉和宝钗的悲剧是封建社会制度和现实人生造成的,她们同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人物宝钗、黛玉都是大观园中诗才的冠首。她们赋诗不仅题目新、内容新、立意更新,而且论诗也不乏独到见解。黛玉的《五美吟》翻古人之意,新奇别致;宝钗的《柳絮词》力摒陈调,独抒新意。钗、黛赋诗评诗各有精识卓见,黛玉强调做诗立意第一、意趣要真;宝钗认为要善翻古人之意,莫随他人脚踪。她们的主张与创作无不体现着曹雪芹的"命意新奇,别开生面","各出己见,不与人同"的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7.
雷雨  张延 《课外阅读》2008,(7):38-38
黛玉很美,她的美,是门里的冷艳;宝钗很美,她的美,是门外的娇娜。——题记黛玉是玉,浑身通透,美却不外现,清冷的色调,藏在门里,自是与人冷落。宝钗是钗,珠光宝气,熠熠生辉,暗藏的尖锐,放在门外,恰好无人察觉。黛玉是个完美的女子,她的完美在于她的超脱。既是超脱,自是曲高和寡,只得藏在门里,孤芳自赏。  相似文献   

8.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贾宝玉与花袭人爱情举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贾宝玉为轴心的情恋姻缘关系中,小姐里宝玉爱的是黛玉,丫鬟里宝玉爱的却是袭人。宝玉对袭人的爱主要体现在:同袭人的关系格外亲密;能像关注黛玉那样关注袭人;在对待袭人与对待晴雯、宝钗、湘云态度异同的比较上宝玉更看重的是袭人。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缘是一种理想的前世仙界情缘;宝玉和袭人之间的情缘是一种温暖的今生世俗情缘。  相似文献   

9.
宝钗和黛玉是人类生存方式选择的两个代表。黛玉代表了少数特立独行的精英的生存方式。而薛宝钗则不同,她尽自己最大努力保持与周围社会的和谐,她选择的是宁愿委屈自己,甚至放弃自己也要与社会规范相一致,也要融入到主流的阵营中去。就一点而言,如果黛玉代表着少数人的生存观念与方式,而宝钗则代表着绝大多数的普通大众的生存观念与方式。  相似文献   

10.
红学史上关于钗黛孰优孰劣的问题 ,历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基本观点。“扬黛抑钗”者认为宝钗是虚伪、奸猾、残忍的“女政客” ,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 ;“取钗弃黛”论者则认为黛玉是个不通人情世故 ,自私又尖酸刻薄的艺术形象。而在作品实际中 ,从钗黛二人的外貌、为人处世、性格等方面看 ,宝钗身上的许多做人道德 ,使她成为美的形象 ;黛玉的叛逆性格和她所实践的爱情观带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因此她们应该是并美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1.
从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分别去探望宝玉时的几个细节,透视出宝钗的张扬、办事周全,黛玉的低调、一味心痛,也透视出宝钗与宝玉不在同一立场上,黛玉与宝玉思想相通,因此宝玉对这两个都想成为宝二奶奶的人感情是不同的:对宝钗,更多的是敬重,对黛玉,却是浓烈的爱情。  相似文献   

12.
<正>翻开《红楼梦》,旁观荣国府的日常生活,就如同我们每一日的平淡生活:平凡到这一天里好像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不外乎吃吃喝喝,戏耍玩闹,攀比斗嘴……细数数,仿佛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闲话小事。可这些小事细细品味却又饱含着人情世故、成长感悟。就拿林黛玉来说:初入荣国府时,六七岁的她就能细细观察荣国府的礼仪规矩,生怕自己哪里做错了,甚至因宝玉摔了玉而自责哭泣。可后来谨言慎行的黛玉变了,变成了尖酸刻薄的“怼人”黛玉,连流泪也大多是因为和人赌气。那是什么让她变成这样的呢?读一读《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宝钗探望生病的黛玉时黛玉与宝钗的对话,你就能感受到黛玉的成长了。  相似文献   

13.
“两峰对峙,双水分流”,黛玉和宝钗是对立的一组艺术形象。她们在对待生活理想、伦理道德、待人处事上颇多分歧;但是在创作思想上倒是有一致的地方:她们都强调作文、写诗第一要紧的是立意。黛玉教导正在学诗的香菱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并提醒她要“不以词害意”。宝钗与湘云论诗时也说:“头一件,只要主意清新,措词就不俗了。”他们不仅有这样的“创作理论”,也有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创作实践”和“文艺批评”。如黛玉写出了有“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那样佳句的《咏白海棠》,便赢得了众人的喝采:“从何处想来!”  相似文献   

14.
薛宝钗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复杂的文学典,作者赋予了她丰满,立体的性格特征,她表面上"装愚守拙"一举一动显得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但其实,宝钗和黛玉一样可怜,一样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一样值得我们同情,只不过在她身上的社会人生悲剧,是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从另一个角度控诉了封建社会制度,而与黛玉相比宝钗的悲剧意味更浓,悲剧层次也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5.
她,饱读诗书,严守礼仪,从不失大家风范。她,沉默。隐忍,安静,事事谨慎为之。她。文墨不输黛玉。相貌尤胜可卿,才能堪比凤姐,女红不下袭人。袭人曾说:“宝姑娘原配牡丹花。”是啊。牡丹乃群芳之首,宝钗实在是当之无愧。可在后世的“金陵十二钗录”中,世人将她归之其二。居黛玉之后。世人皆肯定了她的才貌。但却认为黛玉的性情更胜于她。这也许是因为她的“无情”——  相似文献   

16.
<正>看《红楼梦》,对贾宝玉生出各种羡慕嫉妒恨,旁的不说,光说贾府上上下下若干女性,除赵姨娘外,谁人不爱贾宝玉?上有贾母王夫人爱怜,中有黛玉宝钗湘云妙玉等小姐的爱慕,下有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等丫鬟的爱护,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实在让人羡慕有加啊!贾宝玉心中认定的女友,自然是林黛玉啦,"我只念木石前盟",而他们之间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如影随形,黛玉在第三回中进了荣国府,宝钗后脚就跟来了。“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偈语始终在矛盾与冲突中激荡着读者的心弦。宝钗深知对手的强大,因此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她使尽了手段。我们且看宝钗之三“借”。  相似文献   

18.
杨柳 《现代语文》2006,(5):125-127
千百年来,不知曾发生过多少缠绵的爱情故事,也不知曾有过多少作家以自己敏感细腻的笔触写下一篇篇令人梦牵魂绕的爱情诗章。中国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日本平安时期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就是中日学史上两部以爱情为着墨点的长篇巨。虽然两部作品都未仅局限于爱情韵描写:而是通过以爱情为引线写出了贵族阶级的腐朽本质,反映了这个阶级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但两部作品中最令人动情、最让人难忘的仍是那凄美伤感的爱情悲剧和那些哀婉动人的恋情画卷。与此同时,两部作品中爱情的主角宝玉、黛玉、宝钗,源氏:藤壶、紫姬的命运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绪和情思,从古绵延至今。多年以来,许多人都以黛玉和紫姬作比,把她们归为一类,赞之、哀之、痛之、惜之。而我以为,宝钗和紫姬却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虽宝钗常遭人厌弃、紫姬多另人敬慕,但细细究来,二人却同属一种女子,只是经历:表现各不相同罢了。  相似文献   

19.
黛玉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女性形象,两人的言语风格各具风采,主要原因在于她们的经历、身世、遭遇、处境的不同,天分、气质的相异,以及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一读再读,我最大的收获是读出了一位教育家———林黛玉。说黛玉是诗人,不会有人反对,因为有她的诗为证;说她是教育家,也不应该有异议,我们可从香菱学诗得到佐证。香菱得机会住进了大观园,便央黛玉教她作诗。黛玉满口答应,给香菱布置了作业,并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更指出香菱努力的结果:“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一开始就道出了香菱的潜力,使香菱倍受鼓舞,没几日就■河北海兴中学张淑华读完了一百首王维的五言律诗。香菱第一首诗做出后,宝钗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黛玉看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