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加以探讨。具体到广西而言,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源方面主要有三大特征: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是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动力源,工业化是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二动力源,区域一体化是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三动力源。为提升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的成效,实践中既需着眼内生性因素来完善内生性动力机制和着眼外生性因素来完善外生性动力机制,同时也需建立产业转移承接的联动协调机制以及切实完善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2.
产业转移的根本是制度转移和制度承接,制度是承接产业转移最关键的因素,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实质是制度创新过程,产业转移承接实质是制度承接.该文从制度创新视角,考察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制度创新的制约因素和制度供给现状,并针对现有制度缺陷和制度缺失提出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方案,试图为广西乃至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产业承接对广西经济增长增量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并通过资本积累效应、技术外溢效应、就业效应对广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未来的10年中,产业承接对广西GDP增长的贡献率应有40%左右.广西应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方向,大力培育、发展本地区的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山东省在产业结构水平上亟需提升改善,有必要思考从京津地区等高产业梯度地区承接相关产业转移,优化自身结构。通过构建产业承接力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山东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强弱,认为山东省在各一级指标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与京津地区形成有效互补,但在产业基础配套、劳动力素质提升、资源整合流动与营商环境改善方面还亟需提升,才能更好提高对高梯度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相似文献   

5.
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合肥经济圈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助推器。合肥经济圈承接产业转移应从自身优势出发,遵从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趋势,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找准承接重点,坚持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并重。  相似文献   

6.
提升广西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转移成功与否取决于供需双方的要素匹配程度.广西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坚持要素匹配原则,围绕投资方所关注的区域资源禀赋、人力资源和营商环境等要素,加强作为承接地的自生能力建设,努力提升自己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地处广西最东部的梧州市,如果能够合理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无疑有利于快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梧州市应该根据发展壮大自身产业的需要,以承接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为主,通过错位对接,打造梧州市的特色产业,借助外生力量发展内生力量。  相似文献   

8.
梧州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思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广西最东部的梧州市,如果能够合理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无疑有利于快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梧州市应该根据发展壮大自身产业的需要,以承接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为主,通过错位对接,打造梧州市的特色产业,借助外生力量发展内生力量.  相似文献   

9.
衡郴永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湖南省继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第二个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本文以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大湘南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及其当前面临的现状、主要问题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有助于中部地区成功地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0.
梧州是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阵地,产业转移对推动梧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梧州承接产业转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梧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效应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分析。产业转移对梧州第一产业的优化效应较为明显,对梧州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但优化效应并未完全显现。产业转移还在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正面作用。随着梧州产业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还应积极应对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压力、财税流失、产业和技术依赖等负面风险。  相似文献   

11.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现象,国际产业转移是现代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中国部分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现向东南亚转移的发展趋势,部分高端制造业则开始回流欧美。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制造业应积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国际服务业正加快向中国转移。基于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趋势,研究其对高职院校的影响,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产业梯度是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客观基础,有效承接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中部地区加速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总结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基础上,运用产业梯度系数法分析中部六省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得到各省应重点承接的产业。在中部六省产业承接的背景下,安徽省产业发展应与长三角产业互补,和中部六省错位发展,软硬兼施。  相似文献   

14.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考察福建沿海产业带的动态分布,发现福建省主要制造业在各地的分布具有非常态性,各地区产业的形成与集聚过程有很强的内在规律性,产业在各梯度地区之间也无明显的转移特征。这些现象及其背后的规律要求区域产业政策应当基于地方经济环境,遵循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大力发展为本地生产服务的行业,协同各地区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承接产业转移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即产业转移承接力,是实施产业承接的前提与基础,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产业承接能力理论,以梅州为例,通过对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相转移催化是一种有机合成新方法,在有机化工生产的烃化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加成及缩合反应,二氯卡宾的形成及反应、氧化还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其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与美国、日本等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进行横向比较,进一步对全球零部件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进行深一层次的探讨与剖析。并分析我国汽车配件产业的发展前景,就如何促进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向我国转移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天津滨海新区服务外包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中,服务外包成为了服务业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服务外包业,是加快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我们依据滨海新区服务外包业发展竞争战略SWOT分析,确定了其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原则和战略定位,提出了三种主要发展模式,建议从位置、政策、通道、平台等方面促进滨海新区服务外包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作用机理和效应等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首先,从产业转移吸纳概况、主要来源地、市区结构和主要领域等方面分析了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然后剖析了产业转移对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即资本效应、技术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等.最后,构建了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的估计模型,并运用这些模型对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