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秦汉时期,档案直接为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服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萧何收存秦朝档案典籍,并运用档案帮助刘邦打天下与治天下;曹参“攻城略地,功最多”,被记录在军功档案之中;张苍作为秦汉两代的档案工作者,在“文景之治”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人作为汉初的名相,他们的成功都不同程度地得益于对档案的重视与运用。档案成就了汉初三相的功业,这也反映了秦汉时期档案管理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档案直接为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服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萧何收存秦朝档案典籍,并运用档案帮助刘邦打天下与治天下;曹参“攻城略地,功最多”,被记录在军功档案之中;张苍作为秦汉两代的档案工作者,在“文景之治”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人作为汉初的名相,他们的成功都不同程度地得益于对档案的重视与运用。档案成就了汉初三相的功业,这也反映了秦汉时期档案管理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邦隐居芒、砀的唯一原因是因为解纵刑徒而触犯了秦朝严酷的法律。至于秦始皇“东游厌气说”则完全是刘邦等人为发动和组织民众造反、树立个人权威而制造的政治神话,它是一系列有关刘邦政治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刘邦被迫隐居后,正是利用这一系列政治神话建立和巩固了自己的领袖地位,同时他一直没有断绝与沛县的联络,最后通过萧何、曹参等内应攻占了沛县,而萧、曹等人支持他也是政治神话宣传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古人的雅量     
常啸 《教师》2013,(7):1-1
一个人心胸开阔,能容人容物,我们称其为有气量,古人称之为有"雅量"。近读《史记》,感觉到古人比我们现代人更有气量。萧何与曹参跟随刘邦打天下,两人一文一武,一个在后方主管粮草,一个在前线冲锋陷阵,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是刘邦不可或缺的左右两臂。开国后,英雄排座次,萧、曹二人势均力敌,难分伯仲,最后,刘邦用"功狗""功人"的理论说服了众人  相似文献   

5.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韩信与萧何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三杰韩信、萧何与张良,在辅汉灭楚的过程中,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结局各异:萧何终于相位,张良隐退山林。韩信呢?最初,萧何力荐韩信,刘邦拜为大将军;最后,萧何设计,韩信被吕后斩于长乐钟室。对于韩信的一生荣辱来说,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与韩信的功劳比较在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萧何有三大功劳:第一,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秦都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以后刘邦“所以具知天下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①这不仅在“…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第一册在叙述西汉的政治、经济的章节中说:“惠帝的时候,丞相曹参遵循前任丞相萧何定下的规则,事事不作更改。”这句话便是成语“萧规曹随”的注脚。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二○二年,汉高祖刘邦称帝。之后。他曾置酒洛阳南宫,在与功臣们论及何以取天下时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饣尚),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高度地评价了萧何在楚汉战争中为汉军“给馈(饣尚),不绝粮道”的功绩,认为他“功最盛”(《史记·萧相国世家》),并且是刘氏“得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个估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客观的、历史的。因此,我们觉得楚汉战争数年,这其间除了萧何的“不绝粮道”之外,“敖仓”与  相似文献   

8.
张良字子房,汉初名臣,被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之一。西汉政权建立以后,汉高祖刘邦大封功臣,获侯功者凡一百四十三人,并列以次序,以彰元功之臣,凡最著者一十八人。而张良虽获侯功,却不在十八功臣之列。这与汉初实行的军功爵制,功次制度,汉高祖刘邦的用人观及其与丰沛集团的密切关系等诸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汉承秦制,建立了十分严密的户籍制度,早在汉朝建立前,出身刀笔文吏,深知户籍重要性的箫何,在刘邦入关后,诸将纷纷争取金帛则物之时,萧何却独收秦的律令图书,"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臧之。沛公具知天下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  相似文献   

10.
读典故     
萧规曹随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他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刚刚即位的汉惠帝看到丞相曹参一天到晚都在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治理国家。于是就找了个机会责备曹参。曹参想了一下就大胆地回答惠帝说: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  相似文献   

11.
曹参一生分为两个时期:一是随刘邦起事逐鹿中原,二是为相治国。作为名将,他功评第一,应有可歌可泣的地方,但司马迁忽略不计,把记事重点放在后期,原因首先在于他记事有自己的原则。其次是为韩信鸣冤,认为曹参真正功劳应在"萧规曹随",为汉朝振兴打下基础。再次是有意彰显汉初的无为而治,与《酷吏列传》遥相比照,针砭汉武帝的多欲政治。曹参清静无为并非保身,而是以进为守,在治理好朝廷中求自保。至于说他陷惠帝于无所作为,是无稽之谈,不值一辩。  相似文献   

12.
从心理史学的视角研究,陈平自信志坚,锐意进取,择明主展抱负,为汉高祖刘邦参赞谋划、献奇计定天下。以其智,亦深知"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然其在汉定后,仍积极用世,辅惠帝,安高后,佐文帝,以丞相之身全其功。陈平善为人谋,亦善为己谋,故能自脱于汉初莫测的政治漩涡,以荣名终。  相似文献   

13.
晚清出使大臣刘瑞芬因军功入仕,多次担任地方要员,在管理地方政务、参与洋务方面,政绩突出。在任职的各个阶段,刘瑞芬都能审时度势,实干兴邦,忠于职守,勤勉有加,成功地给自己担当的角色添上浓墨重彩的妙笔。作为地方官员,他在筹饷征税、清理词讼、整治吏治、厘正民风、关心百姓疾苦、崇文兴教等方面都做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政绩。在晚清风云际会之际,刘瑞芬尽瘁国事,是近代史上一位值得关注的官员。  相似文献   

14.
金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87-89
张良是秦末汉初著名的谋臣,他那传奇的一生都与道家思想的影响息息相关。他通过道家自然之"天道"找到了政治依靠刘邦,完成了人生的重大选择,并运用"以弱胜强"、"以退为进"的道家"顺天"思想,为刘邦取得了争霸天下的有利条件;张良"无为而治"的道家政治措施,使汉初经济很快复苏;道家淡泊名利、珍视生命的思想促使又张良走上了归隐之路,他运用辟谷、导引等道家养生方法自我修炼,达到了超凡脱俗的殊胜境界。  相似文献   

15.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政府在回疆派驻官员管理并驻扎大量官兵。为解决部分行政和军事费用,回疆屯田事业在参赞大臣悉心经营管理下迅速蓬勃发展起来。一方面屯田的收入满足了军需和行政费用,另一方面屯田活动还加强了回疆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协作,密切了不同地区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宰相论     
任命宰相统管一切日常政务,是中国封建君主的一大发明。中国的宰相为数众多,可分如下几类:开国宰相;太平宰相;出将入相的宰相;权相;贤相;奸相;贪相;无所作为相;傀儡相等等。举凡良相,都善于抓大事。劣相们也有一些共同特点。中国君主制下的宰相制,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总结。  相似文献   

17.
彭孙,北宋福建汀州人,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青年时期的彭孙协助官府平定叛乱因封赏不公而沦为盗贼,后率众为宋朝招安.彭孙招安后屡立战功,在所其经历的战争中表现勇猛,逐步由一名普通武官升至路级钤辖.但在彭孙为官过程中,宋朝其他官员多因他曾为盗贼这一经历而对其歧视,导致彭孙难以充分展现其军事才能并获得与能力相称的声望.  相似文献   

18.
根据曹丕与建安文士之间不同的隶属关系,本文拟将建安文士分为三类:一是作为曹操属吏的王粲、陈琳、阮瑀、繁钦等人;二是担任过五官将文学的刘桢、徐幹和应瑒等人;三是作为曹丕政治智囊团的主要人物的吴质,通过钩稽史籍,论述曹丕同建安文士非同一般的文学友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