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灌注异常的CT表现及产生原因,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从3248例肝脏平扫+增强扫描病例中.选取符合肝脏灌注异常产生条件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相关辅助检查证实的5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肝脏灌注异常发生于动脉期,分高密度和低密度灌注;多呈三角形、楔形、新月形及椭圆形;高密度灌注465例,低密度灌注113例;产生原因为肝原发和继发性肿瘤、肝硬化、感染性病变及肝外伤和肝医源性损伤。结论肝脏灌注异常在增强扫描中,有特定的产生时期、部位和影像学表现,原因多种多样;熟悉该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肝脏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肝脏自动分割效率,解决传统手工选取种子点影响肝脏自动分割算法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统计和快速步进的肝脏自动分割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肝脏CT图像序列进行灰度统计分析,能够快速定位到肝内种子点;然后,利用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梯度强度滤波和Sigmoid滤波对CT图像进行平滑滤噪、增强边缘的预处理操作,以提高肝脏边缘的提取效果;最后,在自动获取种子点和预处理图像的基础上,利用快速步进法高效准确的分割出肝脏轮廓。实验结果表明,快速步进法的肝脏分割结果不再因人工选取种子点位置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AFP是哺乳动物胚胎期先由卵黄囊后由肝脏合成的糖蛋白,1964年已证实了肝癌患者血清中存在AFP,它是肿瘤的一种相关抗原,因此,本文对临床上遇到的原发性肝癌的几种情况各举一例加以分析,目的在于了解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及治疗的意义。1 病例介绍 例1:女,58岁。健康体检时发现AFP大于400ng/ml,同时彩超示:肝左叶巨大占位病  相似文献   

4.
海绵制造人工肝脏哈佛大学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医师和工程小组,正在开发一种技术,利用海绵制造人工肝脏。罹患代谢异常或某些会导致肝衰竭的肝硬化病人,过去须换肝或施行移植部分肝脏手术。由於捐赠脏器的短缺,激发研究人员设法寻找更好的方法。他们将可生物分解的...  相似文献   

5.
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已广泛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了较多的帮助.但对小血管、低速血流及部位较深的肿瘤内血管显示仍不满意,人们期待能够应用超声造影改善对肿瘤的诊断能力[1].近年来,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开展非常迅速,令人瞩目,其临床的应用已得到公认,而肾脏占位性病变,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方面[2,3],临床应用报道不多.肾脏本身的血供很丰富,相当于心输出量的1/5~1/4[4],大部分肾脏恶性肿瘤为多血供型[5],造影剂易于灌注.能更好地显示包括1cm以下的肿瘤、细小低速血流灌注情况和缺血区域[6,7].已有学者探索研究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特征[8].本文就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1.显影浓度的调节。显影浓度是指复印品图像的深浅。当显影器内墨粉与载体的比例不符合显影要求时,变换控制杆几乎没有作用。调节显影浓度必须区分机器所使用的显影方式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单一成分显影剂显影器是利用改变显影刮刀与显影辊表面间隙,也就是发迹磁辊上沾附墨粉的厚度来改变显影浓度的;使用载体和墨粉的磁刷显影器则主要利用改变载体与墨粉比例来改变显像浓度的。2.感光鼓表面电位的调节。感光鼓表面电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静电潜像的质量,也关系到复印品图像的质量。不同类型的机器调节表面电位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可…  相似文献   

7.
肝脏疾病病种诸多,B超对肝病的诊断价值与肝脏病理解剖变化有关。一般而言,弥漫性肝病B超诊断的敏感性较低,反之,局灶性肝病B超的敏感性较高。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B超仅可较准确地测得肝脏的大小及其动态变化,但对黄疸的鉴别诊断,目前超声是首选的检查方法,B超以有无肝外。肝内胆管扩张来鉴别是胆道梗阻引起的“外科黄疸”还是肝内胆汁淤滞引起的“内科黄疸”,方法简单。图像容易辨认,敏感性较高,B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临床外科教学中尸源紧张的局面,提出基于虚拟手术技术的肝脏外科教学改革.虚拟手术技术能够直观地显示肝内组织结构与管道系统的毗邻关系,并提供各种手术方案的模拟训练.在肝脏外科教学中,虚拟手术技术可以加快医学生对肝脏解剖结构的熟悉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大鳍鳠肝脏、胰脏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首次在显微水平对大鳍肝脏、胰脏的发育特点作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与大多数硬骨鱼类一致 ,大鳍肝脏、胰脏在仔鱼前期开始发育 ,后逐渐完善 .5日龄仔鱼肝后部开始贮存脂质 ,7日龄仔鱼肝前部开始积累脂质 .肝脏的发育与卵黄囊有密切的关系 .胰脏为弥散型 ,具有丰富的小胰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儿童和少年中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率有所上升。有些家长误以为孩子胖就是健康、身体好,因此对孩子的肥胖不加注意,任其发展,这是不对的。 大部分单纯性肥胖儿与正常体重儿一样活泼、健康。但是,部分单纯性肥胖儿却会出现一些病态现象,其中之一就是肝脏“发胖”,也就是肝脏内脂肪含量明显增多,医学上称之为脂肪肝。正常孩子肝内脂肪含量仅占肝脏湿重的3%~5%,而肝“发胖”的孩子,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湿重的10%。调查表明,有的孩子肝内脂肪含量竟高达40%。 从临床看,脂肪肝患儿大多呈肥胖型,无明显症状,其食欲…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核素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已历数十载,已有碘-131、磷-32、锶-90及钇-90等众多放射性核素被成功用于治疗良恶性疾病。随着新的放射性核素及药物不断应用于骨转移瘤疼痛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其他良恶性肿瘤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放射性核素治疗已进入蓬勃发展期;在亚洲,由于甲状腺和肝脏肿瘤的高发病率,促进了放射性核素治疗及其靶向治疗研究的日益发展。随着放射性核素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放射性核素治疗肿瘤的临床价值必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以及肝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双环醇75~150 mg/d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肝活检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双环醇治疗前后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经双环醇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环醇治疗可以减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反应,同时明显降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用硫酸钡植物油甘油混悬液作造影剂,对四头幼猪(10.7±0.75公斤)的全身动脉,尿路和四个离体幼猪肝内胆管及门静脉进行了灌注,并透视和拍摄了肾区动脉、头部动脉、肾盂、输尿管、肝内胆管及肝内门静脉分支和行经的X线片。结果证明该造影剂可清晰显示200微米左右的细小管腔。在造影液灌注剂量充足的情况下,固定与否以及固定期长短对管腔显影的清晰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脑脓肿是化脓菌侵入脑组织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及限局性脓肿。是脑组织占位性病变中较常见的一种。我院开展CT两年来,共做头部扫描5000余人,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脓肿3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地方     
正陈孝平院士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近日,湖北省政府公布了2016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决定,陈孝平院士被授予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陈孝平是同济医院肝脏外科教授,其3项手术术式"陈氏肝血流阻断法""陈氏肝脏双悬吊技术""陈氏不解剖肝门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让数百万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7岁,健康普查时,B超检查发现,左肾及脾脏占位性病变图像入院。既往有腰胀痛不适病史3年,近来加重,乏力,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末见异常,左上腹轻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饮用不同浓度淫羊藿提取物溶液对小鼠肝脏指数及肝脏中肝糖原、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饮用自来水)和饮用淫羊藿提取物溶液低(2g/L)、中(4g/L)、高(8g/L)剂量组,试验期为3周。试验结束后停食24h,正常饮水,称重,颈椎脱臼处死,取肝脏,测定肝脏指数及肝脏中肝糖原、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研究其对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组肝脏指数升高(P0.05);中、高浓度组肝糖原、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均升高(P0.01),低浓度组肝糖原含量升高(P0.05),甘油三酯含量升高(P0.01)。结论:饮用淫羊藿浓缩物可提高肝组织中肝糖原、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且呈现量效关系,在一定给药浓度范围内,肝脏指数呈现相应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部占位性病变的CT,MRI的影像学表现及对周围各组织解剖结构的压迫,侵犯情况对于病变组织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占位病变进行影像分析,19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IP多平面重建,6例行MRI平扫加增强.分别对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程度、位置、与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的关系等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结果:咽旁间隙向内受压,移位7例,其中6例为腮腺混合瘤,1例为咽旁间隙内淋巴瘤.颈动脉鞘受压,变窄伴咽旁间隙向反方向受压或移位5例.其中1例副神经节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颈动脉鞘不规则扩大变形,颈动脉分叉扩大1例,为颈动脉体瘤.咽旁间隙受侵,变形,向外移位伴鼻咽腔受侵7例,3例为鼻咽癌,4例为淋巴结转移.结论:颈深部占位性病变,除自身大小、密度、形态、位置等因素外,通过观察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的相应变化情况,可对病变进行较准确的定位诊断,尤其在肿块位置较深,较大的情况下,结合多平面重建和MRI的矢冠状位扫描,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可达95%左右.依据病变形态、密度、信号、边缘、强化程度等情况可进行鉴别诊断,甚至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对猞猁(Felis lynx)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肝脏进行了比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水通道蛋白-8(AQP-8)在肝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多数哺乳类相似,猞猁和豹猫的肝脏外被覆一层结缔组织薄膜,肝小叶的界限不清楚,中央静脉周围放射状排列着肝板、肝血窦及狄氏间隙,单层排肝细胞构成肝板,在门管区可清晰观察到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豹猫肝小叶的肝细胞排列较猞猁的规则,但肝细胞的直径较猞猁的小.猞猁肝细胞间比较松散,肝血窦较豹猫的发达.猞猁肝脏AQP-8的表达较豹猫的强烈.结果表明,猞猁和豹猫肝脏的组织结构及肝脏AQP-8在肝脏的表达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山茶油、大豆油和橄榄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病的影响。创新点:通过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成分及对大鼠血糖、血脂、肝脏组织细胞特性和超微结构影响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山茶油对NAFLD的影响与n-6/n-3比率不完全相关,可能还涉及其它因子。方法:分析了山茶油、大豆油和橄榄油的脂肪酸成分;测定和分析了三种油对大鼠的体重、肝脏系数、血脂的影响;采用细胞学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大鼠肝进行细胞学和亚细胞结构的观察。结论:山茶油、橄榄油和大豆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比率分别为7.69%、12.50%和33.33%,但三种油对大鼠血糖、血脂、NAFLD肝细胞特性和亚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比较表明,山茶油对诱导大鼠NAFLD的风险性高于大豆油,但低于橄榄油。这为油脂饮食对NAFLD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