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成立的一个理由,在于“审美意识形态”是可以在文学艺术文本的批评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首先是在指明文学作为一种活动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来说的,并不完全指一篇篇的具体的文本的性质;但是既然文学活动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那么它就不能不在文学活动中的一环——文学文本——中体现出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要寻找出“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学文本”之间的对应点,或者说中介。通过对陶渊明的《饮酒》和《红楼梦》第四十一回的个案分析,可以发现,“意蕴”是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在文学文本中的对应点,它承载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故可以进行审美意识形态批评。  相似文献   

2.
郑媛媛  孙治学 《现代语文》2007,(10):114-115
一篇《琵琶行》便可以让诗人名垂千古,在中国古典诗歌描写音乐的佳作中,《琵琶行》与《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堪称“三足鼎立”;《琵琶行》有三次关于音乐的描写,我们称之为“三弹琵琶”,第二次音乐描写是此诗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弹琵琶中最精彩的一次;《琵琶行》之所以卓绝千古,是因为诗中有“三绝”,其中最令人感动的应是第三绝,诗人以一颗伟大的爱心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3.
《琵琶行》《琵琶行》,白居易“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与元九书》)”的感伤诗。老师一袭素妆旗袍,“闪亮”登场,其意似乎在提示: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宜以庄重典雅的装束,拉近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距离。难得老师的用心,这样的亲和自然,的确营造出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看来以着装而体现出来的“肢体语言”,同样具有感动人的力量。录音朗诵的播放,把学生带进了白居易的《琵琶行》。读《琵琶行》,给人印象最深的,首先就是其中有声有色的“乐”,和“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而优秀朗诵的录音,就能把这种“乐”与“情…  相似文献   

4.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提出了“尝试写作文学短评”的要求,写文学短评作为一种手段,可以促进古诗词的深度阅读,但在教学实际中却是学生的“痛点”。结合《琵琶行(并序)》教学实践,通过对文学短评写作的指导与升格,促进古诗词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知音》篇从文学接受角度论述了文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一文学鉴赏。这是作为文学批评的基础提出来的。文学批评要达到客观公正,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则,做到正确鉴赏。批评者首先要成为作品和作者的“知音”。《知音》篇对文学批评者应该具有的鉴赏品格和鉴赏文本着眼点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一、两点构想  考虑到《琵琶行》的篇幅和含量 ,在四十五分钟之内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全部完成的。在这种情形下 ,就不得不大胆地去考虑 ,是否有可能把《琵琶行》最精彩最重要的内容纳入到四十五分钟里。而多媒体手段的介入让这种设想有了实现的可能。  而语文课 ,更应当是语言艺术展示的重要舞台。要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 ,除了要有文质兼美的读本之外 ,更要有语文教师精练流畅的表达 ,文学欣赏课 ,更应如此。  为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在《琵琶行》的教学设计中 ,我们特别注意了教学语言的设计 ,包括新课的导入和各个教学环节之间如…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7月,我参加了寇永升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芣苢》《插秧歌》教学。经过备课、磨课、现场授课、课后教研等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想要使公开课有亮点、有效率,教师必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课前抓文本细读,多角度解读文本,为教学做好充足准备;二是课后深度反思,找准不足,有针对性地弥补和提升。一、细读文本,品味诗歌魅力备课时,细读文本是第一步。经过对文本语言的反复品味,我发现《芣苢》的语言很有趣,尤其是虚词“薄言”耐人寻味。它既然是虚词无实意,为何要放在关键动词前面?重复六次,仅仅是为了凑足音节吗?  相似文献   

8.
题型之一不限文体的命题作文例题以《追求》为题作文。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题型解析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宽泛灵活:选材范围宽广,体式写法灵活。首先是立意。对这样的宽泛命题要善于大题小做,角度要小,立意要明确集中。如写记叙文,最好是构思具体的故事表现一个人的一种“追求”,例如王老师追求教学艺术的高境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通过设计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单元特点整合任务群教学目标,确定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主题;设计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围绕学习主题精选文本,拓展与教材互为补充的学习资源,组成主题文本群;根据文本特点设计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在于创设一种富有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情景。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教师要依据教材文本特点、学生个性以及任务群理念的要求设计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同阶段、单元、文体的文本阅读中,汲取文学养料,学会创意表达。本文从“深入文本解读,拓宽审美视野”“注重文本联系,激发联想想象”“坚持读写结合,鼓励创意表达”等方面出发,探索“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基于学生内生力提升的批判性阅读是一种积极的阅读活动。批判性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作品,精选切入角度,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探究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从而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教学《百合花》时,笔者选定的切入角度是“百合花”这一意象。在小说中,“百合花”是新媳妇被子上的图案,也是小说的标题。笔者以“探索”和“还原”为主线,  相似文献   

13.
刘晓华 《学语文》2009,(1):32-33
刘心武在《百家讲谈》时说:“《红楼梦》不能随随便便地读,要慢慢地咀嚼,要读小味来”,由“咀嚼”而“读出味来”可谓一语道破文学文本解读的奥义。中学语文的文学教学也同样如此,不能光把文本当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来使用,而更应当把文本当作传播美的载体、鉴赏艺术的媒介,让学生体验内心的情感碰撞,感受出隐藏在文本深处的心灵震撼,从而达到喜欢阅读自觉阅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教学立意是一堂课的中心和灵魂所在,承载着一堂课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尤其要坚持立意至上。为此,道德与法治课开展主题情境探究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立意,精心设计,精准把脉,精当定位,确保教学立意准、聚、深、高,让课堂实现有人、有料、有辩、有魂。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文学作品大约占85%左右。常见教师未能明确其“文学”身份,而把它们附属于“文章”之中进行教学,或者被当做语言材料和应试训练的例文,使文学作品教学陷入枯燥、机械、苍白、乏味的境地。因此,倡导文学作品的教学要追求文学味道,必须着眼于两方面:一是从文学视角解读文本,二是用文学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6.
<正>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文本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由高效“输入”转化为有效“输出”。一、借助教材文本,指导学生立意、选材立意和选材紧密相关,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教材文章《散步》,作者选取平凡小事——祖孙三代一起在田野散步,来表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内容看似平常,但平凡小事中流淌着亲情,滋润读者的心灵。那么,在写作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为例,探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教学中实施“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策略,基础层级要结合文本意象创意表达,发展层级要结合文本表现手法创意表达,提升层级要结合文本意境创意表达。这种层级训练,都是缘文生成,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8.
贺树军 《教学考试》2023,(46):40-43
<正>2023年新课标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自陈村的散文《给儿子》,第9题给出两组关键词,要求考生选择一组写文学短评的思路,这一创新题型扣合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写文学短评”这一学习任务群。考试是对教学的回应,“文学短评”写作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提升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为强调“全新中国”政治构想所推出的“全新文学”构想,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乌托邦意识.从其乌托邦意识形成和表现来看,农民子弟身份和浪漫主义诗人情怀强化了毛泽东文化实践和革命生活中的乌托邦色彩,直接影响到《讲话》“政治文本的文学想象”品质形成;从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来看,《讲话》是对《新民主主义论》的一次文学艺术方面具体出演,演绎的是社会发展形态的构想与展望,服从于毛泽东关于社会发展的乌托邦想象;从20世纪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来看,《讲话》所包含的乌托邦意识表现在对民族国家形象与文学形象的共鸣式叠合的理性诉求,是对历史的自行展开过程的一种高清度的把握.毛泽东借用乌托邦思想所显示的不满现存、指向未来的努力,使《讲话》文本和全新文学实践保持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张力,体现了超越时代的历史性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古代诗词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等方面。然而,目前古代诗词教学要达到这个目标有一定难度,传统的讲解方式普遍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总结对《琵琶行》的教学,依笔者之见,教师可以教学过程中融入想象或模仿因素,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古代诗词教学课堂充满艺术性与趣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