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20,(1):12-18
在对天台山家山外之争的诠解上,唐先生近山外,他指出,真心与妄心皆可成观,性起之"性"在第一义上为性体之"性",性具之"性",最初表"本性",性具与性起不能作为判别圆、别之标准,山外派代表了当时中国佛学发展之一新方向;牟先生立足于山家,他指出,天台观心只能观妄心,性起之"性"指"清净真如心",性具之"性"有"本质"和"法性"虚实两层含义,圆、别之根据在于性具与性起的不同。山外派造成了天台思想的混乱。  相似文献   

2.
游第一山记     
淮水之滨,盱眙城畔,一山耸立,状如巨人,名曰"东南第一山"。名之者谁?宋之米芾也。芾驾舟由洛至淮,见此山,大奇之,故题曰"第一山"也。复游之,题数诗于石上,为后人传颂。  相似文献   

3.
天心月圆     
慈悲的心大家都会唱《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相似文献   

4.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一曲<送别>唱到今天,激起人们多少往日情怀!可是,也许还有人不知道,这首名歌的曲作者是美国音乐家福斯特,而词作者,便是我国近代艺坛上的一位杰出的先驱人物--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  相似文献   

5.
杜甫诗歌对遗山词风的影响是全面的。遗山的那些描写登山临水、表现隐逸之趣的词作,疏快超旷,清丽淡雅,颇得杜诗高旷清婉之致;遗山词还有缠绵悱恻、婉曲深挚的一面,既体现了他重言外意、倡韵外致的词学观念,又可与杜诗婉厚深远之神韵相颉颃。遗山词之学杜,可谓渊源有自,堪称“词中老杜”。其词之学杜,与宋代周邦彦词的学杜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人生四章     
大家都会唱《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晓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相似文献   

7.
<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1914年冬天,大雪纷飞,旧上海一片凄然。许幻园站在李叔同家门外悲切地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罢,许幻园挥泪而别,连好友家门也没进,李叔同独自在雪中站了很久才返身回家,他关上门窗,让妻子弹琴自己作词,含泪写下百年来无人超越的经典《送别》。  相似文献   

8.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因其巧含哲理而流传千古,而"白日依山尽"之"白日"却因理解不同而争论不休。笔者试图给予"白日"以新的解释,并展现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情感倾向。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之"白日",过去主要有四种理解:最传统的是"夕阳"说,认为"白日"即"太阳","山"就是"西方远处的山",整句的意思是"夕阳靠着西山渐渐下沉,  相似文献   

9.
石华 《教育》2011,(14):48-49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脍炙人口的《送别》,歌词作者就是我国近代艺术大师、启蒙音乐教育家李叔同。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  相似文献   

10.
从语义学的角度看,"意象"包括"意"与"象"两个层面."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象",即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及想象中的万物."意"是"象"的主宰,而"象"则是"意"的载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刘熙载<艺概>)这里所说的"烟霞"和"草木"便是意象.此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见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见,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相似文献   

11.
宋代有一位画家这样说过:"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意思是说:画山不要把山的全貌画出来。只要  相似文献   

1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当这熟悉的旋律再次回响耳边时,我们希望带给六年级孩子们的不再只是惆怅与感伤,而是对过去的感恩与怀念;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相似文献   

13.
襄阳"山"之特在于山之灵秀、厚重、田园;襄阳"水"之特在于水之清澈、温暖、包容;襄阳"城"之特在于其延绵存续、固若金汤、恢弘大气;襄阳"文"之特在于其缤纷璀璨、蕴藉深厚、繁荣昌盛、声名远播。襄阳"山水名城"建设需要唱好"山"歌,描好"水"色,扮好"洲"绿,写好"文"韵,塑好"美"景。形成青山环抱——"山为伴"、碧水联天——"水为情"、生态绿洲——"洲为心"、通城达江——"路(桥)为媒"、紫薇香城——"城为景"、文化名城——"文为魂"的"山水襄阳"。  相似文献   

14.
"象外"的哲学渊源可以上溯到老、庄、《易传》,但是上述文献尚未提出"象外"概念。直到六朝,"象外"才进入哲学、佛学的理论视野,进而影响到文艺美学。魏晋玄学语境中的"象外"主要指"象外之意";佛学语境中的"象外"主要指"象外之谈"(象外的佛理),实际依然是"象外之意"。故而六朝玄佛均重"象外之意",而非后世司空图提出并以之知名的"象外之象"。六朝画论"象外"说的审美指向是"象外之精灵",意近于玄佛语境中的"象外之意"。直到唐代,"象外"才正式进入文论之中,这又反证六朝画论"象外"说具有首创之功。  相似文献   

15.
《小学时代》2008,(5):25-25
活火山一座孤单耸立的高山,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它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则喜欢称它为"非洲之王"。它的名称来源于当地的斯瓦希利语,意思是"灿烂发光的山"。此山的乌呼鲁峰是非洲的最高峰,峰顶有一个  相似文献   

16.
游天柱峰     
正2012年12月10日晴去安徽旅行,黄山是首选。我们阴差阳错去了天柱山,但同样的兴致盎然。天柱山虽不如黄山闻名,却也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之赞誉。天柱山,主峰如柱倚天,又名皖山、皖公山,有"江淮第一山"、"古  相似文献   

17.
珠山的名称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春秋时期有淳于城,"淳于,州国也"。故此山时称"州山";唐文献载汉代仙人朱仲入居该山的传说,又"古谓州为朱",故"朱山"一名至明清时期一直为此山的"主要名称";宋时已有"珠山"一说,至清朝时,越来越多的文人因山"累累若珠"之情貌大量吟诗作赋,"珠山"基本取代"朱山"成为山之主名,流传应用至今。此外,该山又称"玉泉山",文化内涵深厚。  相似文献   

18.
正[8]白石神君居九山之数:白石神君居于九山之数内。数:算在数内。九山:说法不一。《吕氏春秋·有始》谓"会稽、太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为九山。白石神君所居白石山系太行山支脉,故有此说。[9]参三条之壹:列为三条山中的一条。参:列。三条:北条山、中条山、南条山。[10]兼将军之号:兼有将军的名号。将军:白石神君名号。[11]秉斧钺之威:秉持斧钺的威风。斧钺:两种兵器。  相似文献   

19.
婺源卧龙谷     
江西婺源大樟山,自古便是"吴楚分源之地"。这里群山环抱,山峰林立。大樟山大峡谷——卧龙谷里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郁郁葱葱,秋季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学习语文的课堂就像是带着孩子爬山一样。爬什么山?是在攀爬知识之山,情感之山,思维之山。当教师带领着孩子们在这座山上不断攀爬的时候,学生才会感受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入境、入情、入神",才能够让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感受到阅读学习的快乐,这是情感游历的三个层次,也是语文学习的三种境界。以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为例,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入境、入情、入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