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围绕列宁的"四月转向"及其限度问题,讨论季诺维也夫对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批判。文章从是否存在列宁的"四月转向"(俄国革命是二阶段抑或一阶段)、"四月转向"中的农民问题、列宁"四月转向"的限度(托洛茨基在列宁身后对"不断革命论"的完成)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从而澄清了列宁在二月革命后的理论变化及其与"不断革命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概括苏联20年代党内两场重大斗争的基础上,指出斯大林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中,实现现了以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为基础的左翼反对派的诸多政策主张.本文认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以经典理论同迂回过渡理论的“揉合”为基础,以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矛盾和严峻的国际形势作为内外条件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的弊病只有经过曲折发展后才能被认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说明落后国家绕过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在前期必然是十分曲折的,但仍不能因此否定这是一条通向共产主义更少曲折、更少痛苦、需时更短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浅谈毛泽东“农民革命动力论”及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农民观,是其一系列独创性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农民革命动力论”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的大胆突破和创新。同时,毛泽东也看到了中国农民的历史局限,从思想教育和走集体化道路两方面对农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社会主义改造。但是由于这改造缺乏一定的物质生产力的进步与之相适应,没能从根本上铲除产生农民消极的阶级特征的物质基础,因而其实际效果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20年代初俄共(布)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中,列宁的结论使工会的性质、作用和任务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重温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工会任务的教导,进一步发挥工会团结教育工人阶级的作用,加强对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教育,把工会办成真正的“共产主义学校”,仍是工会“特殊而主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之一就是俄共(布)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俄共(布)和共产国际之所以大力帮助中国共产党建立,是因为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在西方没有获得预期效果,于是列宁将实现"世界革命"思想的重点由欧洲转向了东方。在东方,中国的情况完全符合列宁的条件,因此得到了俄共(布)和共产国际的大力帮助。  相似文献   

6.
民主革命嵌入于社会主义革命中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世界性,是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两大内容。前者是托洛茨基对马、恩理论的一种发展,基本切合了俄国革命的实际,与列宁后期的观点也基本一致;后者本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识,也是列宁主义的题中之义,但当代托派对这一理论的沿用及其革命实践存在较大缺陷,这一缺陷可以追溯到自托洛茨基以来的哲学基础中。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一系列经典著作中常见的两个概念,很多人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对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认识并不全面。在列宁的著作《国家与革命》中,他对这两个概念作了区分。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应当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基于此,通过研读列宁著作《国家与革命》,阐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区分,旨在加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解,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革命思想由来已久,在被迫流亡中写就的《国家与革命》集中体现了他的国家与革命的思想。在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临时政府无力镇压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直至布尔什维克发动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列宁的革命专政思想使布尔什维克赢得了政权,也招致了俄国其他政治力量的激烈反抗和全国性内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9.
伯恩斯坦是“股份制中性论”首倡者:(1)写于1919年的《帝国主义论》在总体上把股份制论定为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实际上也是列宁与当时所谓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潮论战的需要。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就是伯恩斯坦。他曾多年担任德国社会民主党负责人。“股份制中性论”是他被斥责为“修正主义”的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马列革命文论在中国的流播是建立在译介的基础上,译介过程不是简单的不同语言的转换,其中渗透的意识形态蕴含体现在译介者的翻译实践中.对拒斥内容的遮蔽与对有利信息的强化同是基于革命活动的实际需要,译介者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意识形态并将其引入政治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平民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分别是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理论,本文比较了这两个理论的异同,并通过比较揭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真理。  相似文献   

12.
南非共产党(简称南非共)是非洲第一个马列主义政党,也是非洲现存力量及影响最大的共产党。民族民主革命理论是现阶段南非共指导南非工人阶级和穷人大众向社会主义过渡最重要的理论。“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是这一理论形成的指导思想,南非特殊类型殖民主义是这一理论形成的社会背景。南非共认为民族民主革命理论包含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阶级斗争、性别斗争及民族问题。民族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并不矛盾,而是互为补充。当前向社会主义过渡,应着重从经济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3.
探析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农民的革命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然当革命还是遥望海中只能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时,其革命心态却是颇为复杂的。传统心理的沉淀、安全感的渴求、中共某些错误政策的影响、国民党的造谣、中伤以及认同革命所需时间过渡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使农民产生了对革命的畏惧、参加革命时的从众与游移、革命需求的保守和低调等多元心理。分析这一时期的农民革命心态,一方面,可以看出贫穷与革命并不是简单的逻辑必然,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一生的革命实践活动和理论创造活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过渡时期理论进退与共,成败相关。民主革命时期他曾突破了这两个理论原理的束缚;建国初期他又退回到这两个理论原理的立场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又延长和扩大这两个理论原理的使用范围。他为我们提供的经验教训证明,这两个理论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5.
问题还原是当前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新问题。文章梳理了近代物理学革命中的一些典型问题还原案例,从而为问题还原的现实存在提供了新的案例支撑。同时,凭借这种案例分析,笔者认为问题还原与科学革命其实各属不同的范畴,但二者本质上并不绝对是互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民问题的理论探索方面,又有长足的进步。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农民问题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明确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并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群众,掀起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同时,在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中,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和一切反对农民运动的思想观点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从而,促进了农民问题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明确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17.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农民在革命运动中的重要性,采取了多种手段动员和组织农民参与国民革命,这其中,通俗文学作为贴近农民生活的一种形式在革命观点的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广东省农民协会会刊《犁头》"农民俱乐部"为例,讨论通俗文学在国民革命时期的农民动员中如何起到宣传革命思想和动员农民的作用,同时探讨这种宣传形式对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领导理论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具有丰富深刻的变革观点及内涵。中国历代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做变革的先锋和向导,实现自身变革并领导变革,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变革领导理论的观点,并对新时期领导实践提出了领导观念和心态、领导方式方法、领导素质、领导体制、领导关系等方面的变革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