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重用贤才辅政,是我国有史以来历代明君贤王的愿望。先秦时代,虽然还只是用贤的初始阶段,但执政中的贤明,却在选贤任能、唯贤是举、知人察贤和宽怀用贤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值得今人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企业在用人原则上,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正确的用人观,树立“文凭不等于水平,身份不等于资格,经验不等于能力,好人不等于能人,无过非英雄”的用人思想,不重身份,重能力;不重资历,重实绩;不重学历,重水平;不重经验,重激情;不重上意,重人格魅力和威信。这样来任用人才,才能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鄢平建 《湖南教育》2002,(13):17-17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政治家的用人原则。“疑人不用”无非就是说要看准了再用,宁愿挑花眼也不能挑错人,误把劣马当良骥。干事业要强化人本主义。校长任用了为人正派、事业心强、精明能干的人,则正气扬,人心聚;错用了心术不正、上诌下欺、平庸无能、阳奉阴违的人,则邪气上升,正气下降。那么,校长怎样选人用人呢?首先应出于公心,唯才是举,荐官唯贤,任事唯能。其次要善于察人。诸葛亮在《知人》中讲了要拿是非、口才、计谋、困难、美色、财物、任务这些东西来试人,考验他如何对付,怎样举措,借以观…  相似文献   

4.
作为明清时期重要的药帮帮口,怀帮药商不但具有开放意识和开拓精神,而且还形成了明确的经营理念,如生意有三宝,伙计、门面、信誉好;人弃我取,人取我予;乐观时变,灵活经营;童叟无欺,服务至上;修身正己,用人惟贤;广求资讯,宣传至重,等等,表现出了其富有远见的才识和谋略。  相似文献   

5.
“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朝诗人顾嗣协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对人才的使用中.用当其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田梦园 《音乐世界》2010,(18):57-63
当很多人还未走出智厚前辈的笑容攻势时,贤重已经以《恶作剧之吻》中天才少年白胜兆的形象再次回归秋季荧屏。如今的贤重多了份内敛也多了些笃定,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花美男形象。  相似文献   

7.
“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然而,农村特别是我国西部农村,初中辍学问题非常严重。通过社会调查,我们认为,这其中既有教育性因素也有非教育性因素。其解决办法作如下建议: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优化发展教育的社会氛围;②加大小城镇建设的力度,为教育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可能;③加大社会用人制度对教育的导向作用,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的风气;④积极建设有农村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⑤加大政府投资,改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8.
武则天非常重视人才,就其人才思想而言,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贤若渴,极力求访;二是任人唯贤,不拘门第、资历;三是广揽英才,不避分怨;四是依赖人才,爱惜人才。为了网罗英贤,为己所用,武则天在执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大力发展科举制度;颁求贤诏书,鼓励官民举贤或自荐;派使臣到地方搜罗人才等。其用人思想及措施基本上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田梦园 《音乐世界》2010,(13):74-75
量近,因为交通事故而受伤的贤重让歌迷们担心不已.但作为SS501的队长,贤重不顾伤痛仍旧积极投入在迷你专辑的活动当中。贤重如此敬业的精神令大家非常感动,正是有这样一份毅力.他才能在演艺梦想之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0.
东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建立在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基础上的东汉王朝,其封建经济、统治政策、政治思想都发生了一些变革。其用人思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仅就亲贤、德才和名实关系等三个问题,时东汉时期的用人思想作一初步的探讨,并分析用人思想变化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刘邦在诛暴秦、打天下、创汉业的历史进程中,千方百计广揽人才,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公正评价重奖人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人方法和用人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人才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人才工作的理念创新在于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能动资源的认识基础;实践中运用人才时,坚持量才用人、看绩用人的原则。人才工作的理念创新的实质内容还在于构建良好的用才环境和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3.
禅宗以心性思想为核心,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成为杜甫的重要思想来源。在儒禅互补影响下,杜甫逐渐在回问内心中进行本体思考,在处世态度上采取不执一端的中和心态,在人生理想中张扬着推己及人的生命关怀。从而构成了其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而作为以有为本的儒者,与王维、白居易等儒禅兼具的文士不同,杜甫对儒禅的互补必然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王维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将王维描述成一个佛教徒,一个隐士,一个田园山水诗人,并习惯于对王维诗中的“禅趣”和“禅意”以及王维同陶渊明,谢灵运等田无山水诗人的传承关系作分析,这种研究有其合理性,但以偏概全,据统计,王维存诗四百多首,田园山水诗只占其中的三分之一,王维诗歌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其中蕴涵的情感也相当复杂,故“佛教徒、隐士,田园山水诗人”还无法概括王维一生及其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情感状态,而从王维与阮籍的关系角度入手可以破解王维研究中的许多迷茫和王维自身及诗歌中表现出的种种矛盾心态,从而揭示王维的“生命本相”。  相似文献   

15.
曹丕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位以文论家的主体意识和自觉精神开展文学批评的文论家,他的文学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品评才性”上,也就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文人”论,也就是作家论。曹丕的“文人”论受儒家和道家及汉魏时期“才性”论与人物品鉴的影响,着重对“文人”的“才性”进行品评。其二是“文气”论。曹丕的“文气”论直接受到儒家和道家关于“气”的思想影响,注重探讨作家作品的生命内涵与生命特质,具体而深入地解释了“气”在文学创作及文学作品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渭是一个艺术天份极高的奇才。在诗文戏曲及书画创作达到巅峰的时期,徐渭因屡败屡试、击杀继室、目空一切、劈头锥耳等言行,造成个性偏执狷狂的缺陷。可以说,偏执的人格缺陷是徐渭生前穷困潦倒、"名不出于乡党"[1]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政治上的失望,加之诗人本身的信仰,最终使他走了一条亦官亦隐的中间道路。王维的生活经历以及心路历程,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便是贵族的气象、盛唐的神韵以及不易察觉的闲适或寂寞。  相似文献   

18.
宋代诗人喜欢"以才学为诗"。苏轼尤甚。苏轼之所以喜好"以才学为诗",自有其不便言说的独特的创伤初衷,这就是:(1)要抒胸中"忧愁不平气",(2)作家(诗人)与学者兼于一身特殊身份所使然,(3)强烈开宗立派意识所驱使。由此形成了苏轼独特的文本类型,即:(1)用典使事型,(2)多次韵型,(3)艺术鉴赏型,(4)因物寓理型。同时,苏轼在"以才学为诗"的实际操作中,自有其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特征:一是经史百家学问穿插互用;二是以才学寓托诗人心志和寻求精神之"适";三是凭才学拓展诗歌题材。此外,苏轼"以才学为诗"具有极其重要的创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朝魏收提出“会须作赋,始成大才士”。南北朝时,作赋须有以下之“才”:作赋须有讽谏之才,作赋须有宏大构思并形成规模效应,作赋须有纪实之才,作赋须有用典与征引之才,作赋须有运用音律之才,作赋须有铺张[扌离]丽之才;作赋还须有诗歌才华。汉时作赋还须有文字学之才,但后世没有推广开来。其实.南北朝作赋须有之“才”,就是指当时赋的基本特质,各个时代赋的基本特质是不大一样的。  相似文献   

20.
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对魏源思想进行剖析和解读,阐述了魏源人本思想触及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魏源人文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文价值理念,魏源西学思想意蕴着可持续性的观点,这有助于我们对魏源及其思想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