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基于Swain(1995)所提出的输出的注意,触发功能之上,分析了教师不同的反馈方式对高低水平中国学生注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教师反馈促使了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特别是在英语定语从句这一语言形式下,高低水平学生都适合接受三种教师反馈方式(不给予教师反馈除外);在同一教师反馈条件下,高低水平学生的注意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最后文章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以期有助于今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要实现三个面向,推行素质教育,实施课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以“传道、授业、解惑”来概括教师的功用。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流传广,影响大。在这里,韩愈说的教师的三种教学活动,都将教师定位为传授的一方,学生被定位为接受的一方。整体教学活动就成了作为传授一  相似文献   

3.
各方声音     
张莉婧 《中国教师》2012,(10):19-21
<正>办一所让人民满意的学校,离不开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的评价。那么,在他们心目中,青云学府究竟是怎样的一所学校?他们对此是否满意?又是出于什么初衷选择了这所学校呢?教师的声音语文教师王玉玲安丘市青云学府是一座美丽的学校,管理理念先进,教学设施完善,充满朝气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也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 ,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 ,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人们已习惯于把教师理解为传授知识的一方 ,把学生理解为接受知识的一方 ,整个课堂教学就是作为传授一方的教师向作为接受一方的学生在知识上的单向灌输 ,于是在这种旧的教育观念的禁锢下 ,教师的结论 ,或者说照搬参考资料的结论成为理解教材的惟一标准 ,而学生的自由发挥、驰骋想像的余地则完全被抹煞。学生的创…  相似文献   

5.
动态报道     
美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为提高教师的职业身分,已做了六年时间的准备工作以求建立一种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该证书和工程师等其他专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具有同等的作用。 全国性教师资格证书分单科证书和多科证书两大类。证书级别不按教师所教学生年级划分,而按学生年龄阶段划分。教师在申请全国性资格证书之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获得学士学位、拥有州授予的教师资格证书以及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教学经验。 该委员会(NBPTS)的评估方法与原来各州进行的多项选择式的考试方法不同。申请这种资格证书的教师必须在考核中显示其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以及组织课堂教学、制订教学方案和与其他教师协作的能力。他们也必须能够不断地对教学进行自我评估,并从中  相似文献   

6.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已经逐渐被高职院校教师所接受,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被高职学生所接受。文章以高职院校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为起点,剖析微课在高职教学应用中的一些误区,提出了微课制作始终遵循设计大于技术的原则、微课制作必须从教师中来到学生中去、探索移动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完美对接三个建议,以期更有效地提高微课的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吕霞 《教学与管理》2013,(3):149-151
接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通常把接受看成是接纳、承受、收受、采纳等。学生的学就是一种接受,是对教师教学信息的接纳和摄取,也是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理解、整合、重新建构。接受通常有三种情况:第一种,自发性接受。这是由人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接受是自发的,没有明显教与学的关系,接受信息者自发、无意识地接受了外界的某些观点,或者某些事件的影响。第二种,指导下  相似文献   

8.
移动教育全球化学习的新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移动教育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一个实用的移动教育系统必须同时兼顾学生、教师和教育资源这三个方面,将他们通过该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孙丹丹 《考试周刊》2013,(53):123-123
<正>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认为,关心别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生命性的关系;关心可以建立和谐的关系;关心别人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是一种付出,同时也是另一方的接受。人们拥有这种能力,可以建立关心的人际关系,关心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关心的达成需要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如果一方出了问题,关心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知识吸收,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有高超的技与道,才有能力关心学生,才能让走向关心的教育变为现实。关心也可以是学生关心老师,学生相互关心,能者为师,是一种品质,是一  相似文献   

10.
一位教师教学"比多"、"比少"应用题练习课的教法是——首先,让学生板演一道习题:"三(1)班学生植树227棵,三(2)班学生植的树比三(1)班少45棵.三(2)班学生植树多少棵?”学生算完,教师将题中的"少45棵"改成"多45棵"再给学生计算.学生计算完毕,教师引导他们比较两个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突出所谓关键词"多"与"少"来确定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课上完后,听了这节课的教师建议教者出了一道题目给学生解答: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中学生的自主意识逐 渐增强,师生交往也日趋复杂,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话已不再是过去的“言听计从”了,他们不仅要考虑老师的话是否正确,有时还会考虑在心理上能否接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学会把握沟通的心理特点。 沟通分析理论是美国人伯恩(Eric Berne)于1957年最早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的自我状态一般由儿童状态、家长状态和成人状态三部分所构成,而且这三种状态还会在每个人的身上交互存在着。这三者的特点分别是:  相似文献   

12.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逐渐变得优秀呢?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的正确体现将是学生学习优秀的关键!一.接受我们面对的现实一所学校招进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老师就必须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即使有老师调动到别的学校,你依然要面对该所学校所招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们,言行情绪等都流露出"看不起"他们的倾向,那么学生也不会接受你这个老师,即使你是最优秀的老师,有最好的教学方法,也无法顺利让他们接受你——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接受我们面前的这群孩  相似文献   

13.
一、借助“游戏”,开展创造活动爱因斯坦认为:“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这就是讲假如能将知识“包装”成“礼物”赠给学生,也就是将“知识的传授”变为“给学生赠礼物的过程”,那么学生更乐于接受。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就要创造各种有趣的活动,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他们的兴奋点,使知识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礼物”。如一位教师在《捏橡皮泥说话》实践活动课上,设计了一个猜谜游戏。他用一只手拿—个硬币出示给学生看,另一只手是空的,也出示给学生看,然后把…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的界定特指向教育的产品(学生),而不是生产出这些产品的资源和过程。在这种质量观指导下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由政府主导,国家教育部制定统一的评估方案和标准,教育主管部门从各个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评估专家。评估活动主要面向学校和教师,重在考察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作为一种产品在评估中被忽视。随着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服务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或“顾客”,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个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评估将重在考察学习过程的质量,也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质量,学生应逐步成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网络在拓宽人们视野的同时,也对三尺讲台的教学空间提出了质疑.可以这么说,网络使教师的语言魅力大打折扣;网络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仰视教师的三尺讲台.网络时代的到来,正悄悄改变着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它要求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帮助者、促进者.无疑,一贯主宰课堂的教师也无法回避网络的冲击,必将接受新的挑战.那么,网络教学中教师这一角色被赋予了哪些内涵,他们将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6.
网络在拓宽人们视野的同时,也对三尺讲台的教学空间提出了质疑。可以这么说,网络使教师的语言魅力大打折扣,网络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仰视教师的三尺讲台。网络时代的到来,正悄悄改变教师的角色与地位。它要求教师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帮助者、促进者。毫无疑问,一贯主宰课堂的教师也无法回避网络的冲击,必须接受新的挑战。那么网络教学对这一角色赋予了哪些内涵?他们将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7.
“主动、探究、合作”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三个特征。在学生某个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他们可能是自己独立自主地学习,也可能是与同伴合作进行探究,因此,他们的学习方式可能具备三个特征中的一个、两个,或是三个特征的综合,我们暂且把它称做开放式学习。但是,是否这就意味着不能有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呢?有的教师认为,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可以完全取代原有的学习方式;也有的教师认为接受式学习是不可取代的,有的学习可以探究、合作,有的学习必须是接受式的。您更支持哪一方的观点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的构成主要是文本(作者)、教师和学生三方的互动组合,分享教学就是要实现三方的共赢共成,满足文本(作者)的表达欲望和信息输出,满足教师的教学主导和课堂组织,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和对话欲望。文本(作者)找到了知音,实现了自身价值;教师完成了教学目标,掌握了教学参与的主导权;学生受到了尊重,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三方之间从意会到言传的互动是分享教学的课堂组织元素。分享教学的理论源头主要有三。中国传统诗文学习的涵泳会意理论。古人讲“涵泳”指的是自我阅读体验,个性参悟品味,强调本我的意会和心法。语文的学习不是外在的求取,而是内在的发现和体会,如果能将这一学习理论结合当今社会化、集体化的学习环境,在个体涵泳会意的基础上,引入分享交流的机制和平台,将集体智慧和集体经验融入“自有所见”中,那将大大促进每一个体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其全面发展。母语习得理论。习得是一种下意识的掌握语言的过程。语言习得者通常意识不到他们在习得一种语言,而只知道他们是为了交际、实用而运用这种语言,而“学得”,是有意识的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规则的过程。一般语言学家认为人类童年时期主要是通过家庭(特别是母亲“)习得”母语,而到一定年龄才具备“学得...  相似文献   

19.
一、课题、实验背景及目标 (一)课题 初中语文分编型教材推广性教学实验 (二)实验背景 该教材(以下简称“分编”教材)的可行性试验已在一些地方进行过一轮或两轮,教材也在试验过程中作了修改,1987年开始进行推广实验。我们天门市有78所学校参加实验,占当时初中总数的62.4%,此后每年新生入学后也参加这项实验,现在第四批实验班学生已毕业。由于推行义务教育教材,1993——1994学年度只有部分学校三年级在继续进行实验。 (三)目标与研究要点 进一步验证该教材的科学性与实用价值,探讨“教学三角”中人对物(教师、学生对教材)、物对人(教材对学生、教师)的适应契机。研究的要点为:宏观控制、背景障碍、教材系统、教法系统、学生的接受性、教师的适应性等。  相似文献   

20.
李慧芬 《文教资料》2006,(14):108-109
接受性学习方式是把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把知识纳入到头脑中;探究性学习是把学习的内容,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两种学习方式所蕴涵的内容上看,他们是相互对立的,但是,从人类学习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接受性学习对于获取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自然地结合起来?这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一、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习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