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两岸有望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两岸经济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由于发展两岸经济关系的政治环境出现重大积极变化,在两岸民意的推动下,大陆因素在台湾经济振兴规划中占据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台湾经济的未来,两岸将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展开全面合作。随着两岸经济关系进入全面开放交流的新时期,两岸经济关系在以下三个方面有进一步密切发展的趋势。一是两岸大企业合作谋求全球产业制高点,二是两岸将加强科技合作提升两岸产业创新能力,三是推动两岸金融合作为两岸经济合作引入活水。在全面加强两岸经济实务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将成为未来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主轴,在胡连会和胡宋会中提出的建立两岸共同市场和两岸自由贸易区构想,将逐步得到推进落实。两岸要以两岸资本运作和整合两岸优势资源为基础,以两岸产业合作、科技合作、金融合作为支柱,以共同打造两岸国际竞争力,促进两岸经济整合为目标,推进整个两岸经济全面合作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在当下国际经济增长缓慢、两岸政治关系不稳定、闽台经济急需转型等背景下,闽台双方急需借助福建自贸区建立的良好政策,通过协同合作实现"1+1大于2"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问题,结合当前双方合作现状,分别从动力机制、耦合机制、外部环境控制机制、自组织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构建闽台高科技产业协同合作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两岸经济合作在贸易、投资、产业转移、区域布局等领域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一体化目标取向,这一目标取向对两岸经济合作在地域与产业拓展上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在对台湾与大陆西部经济合作进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分析确定了台湾与大陆西部经济合作应选择的重点产业、重点区域,构建了台湾与大陆西部经济合作的政策实施机制,包括台资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区域间利益协调机制、台资产业转移的成本分担机制、效益传导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两岸经济合作始于两岸贸易,两岸贸易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合作尤其是台商投资的带动,因而,贸易合作在两岸经济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两岸贸易的制度化安排,进而促进两岸投资关系、产业分工关系的制度化,并为两岸经济的实质整合创造条件,应是ECFA作为框架协议的着力点所在,也符合两岸关系发展中"先易后难"的原则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随着台商投资的增加,两岸之间已开始形成互补型的产业协作体系。而要实现两岸产业合作与分工的优势互补,关键是要发挥两岸产业现有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多层次合作,发展多类型产业。为此,必须坚持结构升级、平等互惠和优化配置原则,以利于促进两岸的产业合作与分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两岸ECFA是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核心构件之一,其有效运行与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成熟发展,反映出如下主要特征:大陆与台湾共享文化与价值观念是深层心理动力;大陆与台湾获益或失益预期是直接行为动力;一个中国原则是内在要求;两岸公共权力正向有效介入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两岸交流与合作在2008年底迈入转折点,主要原因是台湾的两岸政策松绑与大陆经济发展模式调整.除了透过"两岸搭桥项目",积极推动两岸建立产业合作平台之外,配合着大陆发展自主创新与自主产业标准的战略,两岸产业标准合作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产业标准内涵的角度,强调两岸产业标准合作的发展、变化,提出两犀产业标准合作要从对话到实质合作,要有新内涵、新思维、新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妈祖文化作为两岸共同共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产业发展对当下及未来两岸经济、文化等各层面的沟通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合作历史及现状的概述和分析,从经济、社会等角度对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合作不畅之原因进行了分析。基于两岸发展妈祖文化产业政策机遇分析及粤港、粤澳在合作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镜鉴,提出推动两岸妈祖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两岸经贸发展趋势看,两岸贸易依存度由"相对依存"到部分产业大大超过"绝对依存";从两岸经贸发展向度看,功能性一体化将无可回避地向制度性一体化突破.然而,台湾当局在两岸建立经济合作机制上,存在着"以词害意"之倾向,使两岸在建立经济合作机制模式选择上陷入了困境.两岸经济合作模式本身并不涉及任何政治意涵,而是属于经贸关系.摒弃"以词害意",推动"学理认同"是建立经济合作机制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基于市场力量驱动与两岸经济环境转变,台商于80年代开始向大陆投资,产业型态由传统产业到高科技产业、厂商规模由中小企业到大型上市企业、投资诱因由追求低生产成本到开拓大陆市场,制造业在两岸之间的分工愈见紧密。尤其是台商电子信息产业因应生产全球化与市场销售趋势,除在制造方面进行水平与垂直分工,使两岸资源作有效率整合。并采取两岸功能性分工,布局全球,强化创新、研发及运筹能力,提升台湾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将使两岸经济交流获得制度化的保障,两岸产业进行更紧密的结合,及提高两岸产业分工效益。  相似文献   

11.
物流金融是现代物流与金融共同创新的一种集成式的新型服务,它不仅拓展了两岸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范围,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两岸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和发展,能够有效地解决两岸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是一种共赢性的金融服务产品。目前,物流金融已被两岸物流业、金融业视为新的合作空间和利润增长点,两岸物流金融合作势在必行。两岸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应借助大陆振兴物流产业、《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签订的东风,加快探讨两岸物流金融业务合作的可行性以及合作的领域,为迎接两岸新一轮经济合作的发展与繁荣,做好硬件与软件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的演替是经济、政治、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因素。受海峡两岸各自经济条件的影响,两岸产业结构演替的历程和发展趋向各具特征,由此形成两岸产业合作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两岸农业合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大陆与台湾一水相连、同根共祖、资源互补,具有良好而坚实的合作基础。从农业合作的视角,分析两岸产业合作的背景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大陆与台湾农业合作的可行性、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加以梳理,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深化两岸农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次区域旅游业合作研究——以桂台旅游合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关系改善以来,随着"两会"协商机制的恢复,制约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一系列阻碍因素消除,两岸经济由功能性一体化走向制度性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为两岸旅游业的合作创造了条件.桂林是中国旅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在国家明确提出"将旅游业从潜在的战略性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背景下,选取桂林和台湾进行两岸次区域旅游业合作试验,不仅可为两岸经济一体化运行提供丰富的经验,也将为特定区域旅游产业转型和国家旅游改革产生试验示范效应.在此意义上,本文遵循旅游业合作规律对桂台旅游业合作的阶段与模式进行了规划分析,相应提出了以桂台旅游合作促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政策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从海峡两岸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现状出发 ,对两岸产业发展进行横向对比研究 ,既肯定两岸在各产业中的成就 ,两岸各产业发展的特征 ,又正视两岸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 ,以便在两岸产业发展的全方位、大视野中进一步认识两岸产业合作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6.
阐述闽台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闽台电子信息产业的必要性,提出闽台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即正确选择合作领域、集中力量重点发展,提高在闽台资企业的产业关联度、扩大产业聚集辐射力,转变闽台信息产业合作方式、推动闽台产业衔接,促进两岸经济科技创新、提高闽台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长期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加强闽台的物流合作,可以促进闽台产业的全方位对接,实现海峡经济区经济的共同繁荣。在目前两岸经贸关系还未走出非正常化的情况下,必须首先实现两岸的直接“三通”,解决双方物流合作的制度性障碍和市场准入问题,实现闽台物流的互补性合作。  相似文献   

18.
进—步加强和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对振兴两岸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两岸同胞的当务之急。 祖国大陆始终坚持“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的主张,为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两岸合作办学是合作办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明确两岸合作办学的法律特征、法律性质等法律问题,全面掌握合作办学中存在的法律方面的缺陷、不足及其成因,进而完善两岸合作办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促进两岸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经济目前已走向机制性整合,即通过构建两岸协定性经济合作制度框架,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已是必然趋势。在目前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两岸当局授权、民间协商,组建多个经济类别的共同委员会,签署相关合作协定;在不违背WTO规则的前提下,签订“两岸自由贸易区”性质的协定,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机制性建设;两岸应逐步达成关税同盟.最终形成两岸共同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