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投身教育事业长达四十余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博大精神的教育思想。《论语》一书,最集中的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也为后世所传诵。作为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既学孔子,其教育思想是重中之重,努力的汲取孔子教育思想的精华,以更好的为当今的教育服务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从孔子对教育、对学生、对教师的见解与观点三个方面,并结合亲身经历来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比并分析当今大学教育之弊病。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仁"为核心内容,以"礼"为外在形式。培养君子是孔子德育的主要目标,孔子德育的方法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平等性等特点。学校教育应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进行德育教育要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因材施教,注重感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王丽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6):123-128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都在进行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心,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如今的教育现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如"有教无类"、"重在育人"、"因材施教"等。通过对孔子几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形成原因的探析,可以更深入透彻地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从而为当代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为英语教与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实践经验,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乐学"、"学思结合、学而行之、学以致用"、"教学相长"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其中五个方面,教师由此探讨孔子教育思想对小学英语教与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付新艳 《中国教师》2012,(15):24-25
<正>一、孔子教育信仰的内涵孔子的教育信仰就是孔子对教育的崇尚和追求。孔子自述"学不厌,教不倦",一生志学致道,从教四十余载,只为培养君子仁人,实现教育救世。他把教育提升到了拯救世道沧桑的高度,还赋予自己  相似文献   

6.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反映了孔子作为一个教育者,在教育问题上追求公平、平等的朴素情怀。"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对现代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启发我们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在全社会推行终身教育理念;确立起人文关怀取向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7.
孔子有其鲜明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孔子立足于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根基,寓主体性于"有教无类"的公平教育思想之中.孔子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对我们确定当代的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取向以及合乎人性发展需要的教育实践等均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温孔子的"有教无类"对现代教育有重要启示,践行"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有利于实现大众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教育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借鉴孔子的教育思想,树立"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运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培养"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态度,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风气,提升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孔子及犹太教育思想为切入点,以儒家经典《论语》以及希伯来《圣经》、《塔木德》为依据,对孔子教育思想与犹太教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两者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道德教育、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并重以及采用"学、思、行"相贯通的教学原则。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人本主义则是一以贯之的主线;而古典时期的犹太文化是以神本主义为核心的,宗教神学教育始终是犹太教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教育思想属于世界普适价值.其"有教无类"(不分阶层,人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思想,是当代"平权"运动、"教育公平"理论的先驱;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后生可畏"等思想,以及孔子所推崇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的教、学态度等,堪称古今通用的"师道"、"学道".孔子学说被介绍到西方后,孔子就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他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因此孔子的思想特别是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育界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19,(6):99-102
孔子的教育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本,认为人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不断自我完善,其教育思想以"有教无类"为出发点,以"成于乐"为其教学实现的评价标准,其教学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道德高尚,知行合一的"君子"。对于大学生道德教育而言,孔子的教育思想依然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颜洁 《现代教学》2014,(5X):75-77
<正>案例中的闵老师为学生在班级里玩手机游戏进行管理,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而苦恼,再次让我们教育者思考如何构建现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关系。一、从一个点突破——智慧教育何为智慧教育?不妨先看看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一日,子路和冉有向孔子问了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由于子路性勇敢前,做事有时不免轻率,所以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时最好向父兄请教后才去做。而冉有则个性谦退,遇事往往畏缩,因此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后立刻去做。孔子对每一个学生在了解其不同的品性之后,给予不同的教育,这是智慧教育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成武 《青年教师》2007,(12):50-51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颁发"孔子教育奖",这表明伟大教育思想家孔子至今仍为世人所敬仰,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要好好地继承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就应重温孔子,研读《论语》,观摩孔子的教学场景,感悟其中的教育智慧,增长教书育人的才智。  相似文献   

15.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虽然产生于距今两千五百多年前,但其对于当今世界的影响仍然不可估量。从当代初级中学教育的角度,探讨孔子这一教育原则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学会感恩"的最高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感恩思想主要以孔子的德育思想为主导,其所强调忠、孝、信被誉为"感恩"的精髓,不仅对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的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也存在着重要价值。本文将从当前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问题出发,分析孔子德育思想中的感恩元素,探讨孔子德育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应用,为增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先秦学者有关"教"的定义或表述以及"教""学""诲"之类关键词的分辨,以《论语》有关孔子"教""诲"言论的记载为依据,把孔子"教育思想"归结为植根于仁政的"教化说""先教说"与以"学礼"为要义的授业观念,从而显示儒家"教育"理念的特点,进而讨论活教育思想史中的史料、史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孔子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其精华部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文章从"仁者爱人"的教育宗旨、"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诲人不倦"的教育态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孔子教育思想对中等职业教育师德建设的启示,意在使其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作用,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惩戒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与教育赏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链条.基于谈"惩"色变、避"戒"不谈的教育现状,挖掘孔子的教育惩戒遗产,探讨孔子教育惩戒的方式、效果和经验,在今天仍有重要启示价值.孔子教育惩戒的方式有避而不见、言语责备、后果体验、叩击警告等,教育效果体现在学生学习、性格、德行等诸方面的改变上.其主要经验在于因性施戒、因时施戒、因情施戒,良好的教化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入的观察了解等是其施行教育惩戒并得以成功的条件.当然,孔子的教育惩戒也有其历史局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加以辨别和扬弃.  相似文献   

20.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颁发"孔子教育奖",这表明伟大教育思想家孔子至今仍为世人所敬仰,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要好好地继承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就应重温孔子,研读《论语》,观摩孔子的教学场景,感悟其中的教育智慧,增长教书育人的才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