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黔东北土家族花灯表演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极富土家特点,它的调式特点是:不完全的五声调式,音阶的构成有三音阶、四音阶,其调式主要以三、五度结构和四、五度结构为主,有的是以上两种调式形态的综合运用;曲式体裁较多,主要表现为歌谣体和歌舞体两大类;灯词的艺术特点表现在:广泛、趣味、歌唱和原始性方面;表演形式上的艺术特点有:打座台、金钱年、闹子、锣鼓花灯等等。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民族民间风情作为一种原生态文化,以持久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合理开发利用土家族民族风情生态文化资源,是盘活梵净山旅游资源、繁荣文化旅游经济的重要举措。多元文化融合的印江土家族民族风情:佛教文化风情、木屋建筑风情、书法风情、花灯风情、农耕风情、饮食风情、过赶年风情、舞火龙风情,在梵净山旅游业发展中有着其他民族风情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安徽省东至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至花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尤其是特色灯种,是集工艺美术、戏剧、舞蹈、民歌、武术表演于一体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东至花灯不仅是当地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宗教、民俗文化内涵,而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欢乐闹元宵     
小金子 《阅读》2014,(1):69-73
小朋友,元宵节就要到了。元宵节可是春节之后的又一个重要节日,在元宵节,我们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元宵,而且还可以看花灯、猜灯谜,真有趣呀!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中关于灯市的描写,与明武宗朱厚照喜爱花灯、赏玩花灯有相似之处,由此推论<金瓶梅>是对武宗正德朝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笔者用文献分析法对土家族刺绣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学者们主要从传统土家族刺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土家族刺绣产业发展、土家族刺绣图案和土家族刺绣技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旨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土家族刺绣艺术的发展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旅游表演学是指建立在人类表演学理论基础上,把旅游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并当做人类表演学中的"表演"来研究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既包括旅游活动中戏剧影视的表演,即狭义上的表演;也包括旅游活动中人的一切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已经关注到的旅游真实性、文化商品化、传统保护、旅游体验等诸多问题的广义上的表演.文章从旅游表演学的理论基础、内涵与内容及其实践阐述该学科.  相似文献   

8.
薅苹锣鼓是武陵地区土家族人民特有的劳动歌谣,它是按一天的劳动时间而形成的声乐套曲,主要由歌头、请神、扬歌、送神四部分组成;曲体、体裁、唱腔、调式多姿多彩;歌词分固定歌词和即兴歌词,内容主要是以提高劳动热情和劳动效率服务。表演在田间地头,以锣鼓为主要伴奏乐器,与劳动紧密结合;表现土家族人民的朴质感情和美好愿望,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劳动效率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黔东土家族摆手舞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其特征集群体性、艺术性、娱乐性、审美性、传承性、教育性等为一体,作为土家族最具民间艺术魅力的代表,土家族摆手舞承载着土家族民族文化积淀与艺术审美价值,集音乐审美、体育娱乐、歌舞乐剧于一体,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土家族摆手舞的相关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目前黔东土家族摆手舞出现的传承危机入手,探究对土家族摆手舞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欲了解土家族学生的体质现状,在湘西北对土家族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抽样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土家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运动素质存在城乡和土汉差异:土家族学生的身高、体重、男生肺活量、女生仰卧起坐等城市优于乡村,男生上肢力量等素质乡村优于城市;与汉族比较,土家族学生身高发育较晚,较矮,肺活量较小,城市学生体重较轻,耐力素质较好,农村学生的体型较矮胖,中学男生上肢力量素质较好.体质差异主要是地区经济、生活、教育条件和锻炼机会的差异所致,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提高土家族学生体质的根本途径.建议体质监测时,土家族学生按城、乡分组,消除因样本城乡构成不同所致的偏倚.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学、历史学的视角对安徽民俗体育项目"凤阳花鼓"进行研究,分析、阐释了其演变历程,探析了它的历史传承性、地域性、民间自发性等特征。研究认为,其文化价值体现在健身塑体、健心娱乐、艺术审美等方面。另外,对凤阳花鼓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凤阳花鼓虽得到了文化产业化发展,但也出现了文化变异。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社会大背景下,民间歌乐原有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传承模式出现了断裂现象,如何在当今的文化生态环境背景下使民族歌乐得以有效传承并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当今文化传承主阵地的学校应当说是理想的场所.鸡场坪民族中学所探索的“学校传承、民间传承、民间歌舞文化生态环境重塑、再回到校园传承”这一传承模式,在解决学校教育与民间传承矛盾方面的有益经验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民俗体育的扩布现象,并分析了影响民俗体育产生扩布性的原因。研究表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民俗体育文化适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特性是民俗体育产生扩布性的动因;民俗体育的扩布性现象也正是民俗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适应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的一种表现,体现了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对民俗体育扩布现象的研究,有利于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保护、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俗体育在猛亢高歌的现代化社会虽日渐式微,但他所具有独特的"天人合一"文化意蕴却可极好的作为现代化社会后期发展的文化资源及精神补充,为民所用。通过以大量的古典文学诗歌考证作为"天人合一"论点的支撑,较为详细的论证了我国民俗体育活动中蕴含着"人与自然之天合一"、"人与神灵信仰之天合一"、"人与社会理义之天合一"的三重"天人合一"境界,"天人合一"作为民俗体育的文化意蕴在当代社会仍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潜力。  相似文献   

15.
从民俗学、社会学、体育史学视角对山东地区民俗体育形成的农耕文化因素进行探讨.认为:山东地区民俗体育的起源、活动方式等都带有很明显的农耕文化痕迹,表现出世代相袭的传承性,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对山东民俗体育未来的走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古徽州民俗体育文化,从体育的角度展示了古微州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文化。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古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特征,着重阐述了古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缘起、文化特点,提出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努力保持古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地方特色,使其优秀的文化成分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思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中国民间体育文化是现代体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试图从民俗文化的角度对中国民间体育进行梳理,对中国民间体育的深层文化意蕴、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特性、提倡中国民间体育的文化建设意义、中国民间体育和现代竞技体育的关系以及当前民间体育的生存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中国民间体育文化的研究做一些文化思索.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及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学、文化学视角,对广西田阳敢壮山歌圩中民俗体育与布洛陀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壮族民俗体育文化是布洛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壮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在布洛陀祭祀大典中举行的斗牛、抛绣球、跳蚂拐(青蛙)舞等民俗体育活动与壮族的农耕文化、种族繁衍文化和宗教信仰文化息息相关。在当下,敢壮山歌圩中民俗体育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且为民族团结和农村全民健身的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永宁河船工号子具有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生成背景,在其演唱结构、形式、语言以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随着川滇公路的开通,船舶的机械化,永宁河船工号子已近名存实亡。如何挖掘、传承古老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值得重视和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