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去年以来,在“普世价值观”问题上“左”、右两派发生了激烈争论,但是他们都不讲马克思主义的普世价值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者对劳动发展和无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追求的普世价值的论述,可知一般普世价值,就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人类社会里的个人和群体创造的能够向全世界普遍推广的有益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科学理论、实践方式和存在物。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有三个规定性或特性,即普适性、非独立性(或阶级性)和历史发展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反“左”防右,才能排除“左”、右两派的干扰,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顺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全人类的进步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佳嬴  柴琳 《文化学刊》2024,(3):124-127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庄子的“道德哲学”进行阐释。首先,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阐释庄子道德哲学的本体论之“道”的五种基本特性。其次,以“自然之德”与“至德之境”来阐释庄子道德哲学的实践论。最后,论述了庄子实现“道德之境”的方法与途径,即通过“吾丧我”“心斋”“坐忘”“用心若镜”“与物为春”,达到“全德之境”与“逍遥之境”,即与“道”合一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法天贵真是庄子生命哲学生命美学的核心命题。由天与真两个基本范畴和法天与贵真两个子命题组成的这一核心命题,集中地体现了庄子生命哲学生命美学的三个基本的理论层面:本原论、境界论、创生论和他所追求的自由(无待)生存、美的生存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4.
徐强 《文化学刊》2014,(5):90-98
汉学界对《庄子》"自我"观念有浓厚兴趣并进行了极具特色的研究。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对《庄子》"自我"的西式诠释是用西方的"自我"解读《庄子》"自我",但难免将西式"自我"的蕴含强行赋予《庄子》。比较研究则试图解释两种"自我"观在深层次上的差异或相似,以期真正理解两者。对《庄子》"自我"的当代意义研究则着重于揭示《庄子》自我观对于当下的自我理解或人生的启示。这些研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丰富了我们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对于推动《庄子》哲学走向世界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12,(3):91-91
杨晓光在《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6期撰文指出,在自然面前,我们必须做的就是缓和自然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关键。我们有能力去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去不断解决我们的生存环境。如今真正要做到天人合一的发展战略目标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不断去强化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外宣图书有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中国人的故事。因为,人物的命运和经历能触动人类的普世价值观,海外受众能够从中挖掘社会的更广泛的信息。所以,给“老外”讲中国人的故事这一活题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7.
叶建华 《职业圈》2013,(1):30-31
庄子,又称庄周,生活年代在公元前369~286年,原系楚国贵族,楚庄王后裔,后因战乱迁至宋国。庄子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而庄子的文采更胜于老子,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相似文献   

8.
《在通向语言的途中》一书中,海德格尔建议把德语中的道路“Weg”与道家的“道”相对应。《庄子》中“道”作为形而上的存在,不可言传,不用语言显露自身,与语言疏离。海德格尔所说的“道”,特指文学书写的运思和表述,与语言结缘。《庄子》用于文学书写的卮言以“道”为依托,是对“道”的顺应。海德格尔则认为文学书写的语言是对大道召唤的回应。在“道”与语言关系方面的持论,《庄子》与海德格尔殊途同归。《庄子》的寓言和海德格尔所说的语言的诗意因素,都是象征性的表现方式,具有暗示性。象征义与象征物之间的本质关联,反映出两位哲人对思想表达媒介深层认识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是最主要,也是最活跃的要素。在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中,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也成为生产力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美学讲究生命的和谐共生,因此,儒家的"中和"思想在中国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生命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和谐;人类自我身心的和谐等方面阐述了"中和"美学思想在各个领域中所发挥的价值,以及其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栗谷论“孝”及其现代意义葛荣晋儒家向以注重伦理道德著称于世,而“孝”为“百行之首”,所以栗谷先生作为李氏王朝的大儒论学也是“以孝敬为先”。栗谷所谓孝道,并不只限于“正家”范围,而是按照孟子的“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的仁学结构,...  相似文献   

12.
苗族姊妹节中的文化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姊妹节是贵州最具代表性的苗族传统节日,节日中的姊妹饭、游方、跳踩鼓舞等文化事象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在全球化发展语境和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应在理解姊妹节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姊妹节的现代意义,使这一优秀节日文化得以传承下去,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苏霞 《文化学刊》2022,(4):174-177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生命的探索与思考,每个人对生命的认知都有所不同,许多哲学家、思想家也终身都在为此进行探究与总结。庄子作为古代中国历史上对生命有特殊见解的哲学家,他对于生死的见解犀利而深邃,冷静中不乏玄妙。他所著的《庄子》一书中更是对他的生命观进行了宏观、微观的阐述,对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德育教育都有着巨大的引导与借鉴价值。本文就从生命教育视角出发,结合《庄子》生命观,剖析了当代大学生应当如何面对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敬巍 《文化学刊》2014,(5):178-181
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卢梭对待文明与科技进步导致的人性异化,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两千多年前中国的道家学者老庄面对"人为物役"的社会现实,率先发出了"返乎原始"的自由呼声,两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契合。东西方社会背景、文化积淀的差异也使得他们彼此的理论无论在建构基础、达成的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等层面都是同中有异,异中见同。但对于自由的追求,则是贯穿卢梭与老庄政治哲学始终的一条核心线索,这种相似的哲学见地共同折射出东西方先哲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切哲学关怀,同样都值得现代人思考。  相似文献   

15.
墨家逻辑的现代研究,是中国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沈有鼎以其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较准确地诂解《墨经》原典,充分肯定墨家逻辑的成就与科学价值,用比较研究和具体分析方法,辨明中外逻辑异同,是墨家逻辑现代研究的典范.沈有鼎的贡献,奠定了墨家逻辑复兴的基础,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值得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16.
毋庸置疑,整个世界的“传统媒体”大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阵痛和变革。整改的锋芒,不仅直指“传统媒体”曾经奉为天经地义的信息编辑流程,新闻判断标准,传播分销渠道和操作赢利模式,而且更加带有革命意义的是,如海啸一般扑面而来的网络虚拟互动传播技术,直接撼动了“传统媒体”——其中特别是平面纸质媒体像报纸,杂志等——的存在根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2013年8月15日至16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本届研讨会主题为"全球传播:新趋势·新媒体·新实践"。本刊围绕研讨会主题,从研讨会投稿论文中选择了5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刊登,以飨读者。本刊还将陆续选登研讨会其他论文。  相似文献   

18.
韩茹 《职业圈》2008,(4):56-57
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认为:一种品牌在市场上最初的定位是适宜的,但当“消费者爱好偏移”或“竞争品牌逼近”时,它可能不得不面对重新定位的问题。因此,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是企业对原有品牌战略的一次扬弃。品牌重新定位的时机选择和具体实施策略,不只关系到品牌的发展,甚至关乎到企业的生存。“现代”汽车改换品牌之路走得同样艰辛——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的文明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家园,而文化则是一个民族文明的外在体现。贵州布依族"招魂"习俗,既体现了布依族"二元论"的生死哲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也闪耀着增强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具有精神慰藉的心理保健作用、有效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等现代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一个99+“1”=0的公式,被全世界各大最知名、最诚实守信的企业所推崇。许多企业就是凭借99+“1”=0的精神从原本藉藉无名。依靠加强企业诚信建设。从而一步一个脚印。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企。99+“1”=0的经营管理观念。其核心精神就是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