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站在两个巨人的肩膀上,向前推进 《地理知识》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最早的刊物之一。1950年创刊,几十年来,在宣传普及地理知识,介绍报道祖国大好河山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学的人,不少人都阅读过这本刊物,受过它的恩泽。  相似文献   

2.
《人民画报》(以下简称《画报》)自1952年开始向国外出版发行英文版《中国画报》后,成为我党对外宣传的刊物之一。就是在“十年动乱”我国仅有20种期刊出版的非常时期,《画报》仍未停刊,至今已出版了580多期,今天仍继续以14个文种向全世界182个国家出版发行,是我国对外发行量最大、涵盖面最广的一本对外宣传期刊,1996年被列为我国对外宣传三个重点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3.
1996年,87岁的张允和和张兆和姐妹决定恢复他们家早已停刊的私家刊物——《水》,于是便有了这本由滴水集成的《浪花集》。《水》本是一本家庭刊物,创办于上个世纪30年代,是由张家姊妹兄弟们自撰、自编、自印、自发的,记述了张家七代人一百多年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03,(1):33-33
为推动中韩两国关系的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在中央外宣办和中国驻韩使馆的大力支持下,人民画报社和韩国启明社就以版权转让的形式合作出版《中国画报》韩版事宜进行了多轮磋商,于2002年11月签定了合作协议。《中国画报》韩版已于近日出版创刊,成为中国在韩国出版发行的首家官方刊物。  相似文献   

5.
提起《人民画报》,许多读心里都蕴藏了一份珍贵的记忆。建国以来,《人民画报》就以一幅幅精美的黑白照片滋养着自己的读。几代国家领导人都对这份创刊于1950年的刊物投注了极大的关怀,毛泽东主席当年亲自为之题写的“人民画报”的刊名,那熟悉的字迹至今让人感到亲切。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2010,(8):54-54
2010年7月8日,《人民画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庆祝活动,纪念毛泽东同志为《人民画报》题写刊名60周年。与此同时,《人民画报》图片藏画展也在此拉开帷幕,人民画报书画院揭牌成立。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文种最多的对外宣传刊物,《人民画报》(各对外文版使用《中国画报》名称)的全体同仁始终自觉地承担着“民间大使”的职责,在采、编、译等工作中,时刻想着读  相似文献   

8.
美术家的抗战出版是桂林抗战美术运动和抗战出版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参与创办和编辑报刊显然是美术家最重要的出版活动。如:黄新波、刘建庵、赖少其、盛特伟、廖冰兄创办和编辑《工作与学习》和《漫画与木刻》,赖少其、刘建庵、廖冰兄等编辑出版《救亡木刻》十日刊,黄新波、刘建庵等主编《木艺》,张安治主编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音乐与美术》月刊,并和刘建庵参与报纸《艺术新闻》的编委和编辑,阳太阳担任《诗创作》月刊的编辑。美术家参与创办和编辑的刊物,一方面多依附于当时有影响的美术社团,另一方面又大都主张务实的编辑方针,具有时代进步性。  相似文献   

9.
何宝民 《文化学刊》2014,(1):183-186
<正>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作家中,剧作家、杂文家孟超,也是一个编辑家。孟超(1902-1976),原名孟宪棨,笔名有林默、东郭迪吉、南宫熹等,山东诸城人。1928年,他与蒋光慈等在上海成立太阳社,出版《太阳月刊》,创办春野书店。1932年,他参加"左联"。抗战时期,他在广西、四川、香港等地从事报  相似文献   

10.
《对外大传播》2011,(5):23-23
3月12日,《国学新视野》(春季号)正式创刊。该刊物由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联合创办。作为一份高端学术刊物,《国学新视野》由何志平、纪宝成担任编辑委员会主席,邀请了大批海内外国学鸿儒担任编辑顾问,并面向全球发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文局下属的《北京周报》、《今日中国》英文版、《中国画报》英文版等刊物,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对外宣传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信息的英语类新闻刊物,对让世界了解中国、树立中国的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些刊物却面临着调整编辑方针、明确市场定位、参与国际竞争等一系列新问题。以下刊发的这篇文章,或许会对这些刊物的定位、经营等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打开新出版的《刘佐尹画集》,赏读佐尹兄一百多幅山水画佳作,不禁连连赞叹,感到震撼。佐尹的画好,我是早知道的。他是上世纪40年代上海美专国画系科班出身,解放前到浙东打游击时就办过《金肖画报》,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名城》是由国家名城委创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支持的专业性、前沿性学术期刊,也是国内唯一专门研究和宣传历史文化名城的刊物,已创刊22年。杂志全方位展示历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名城》是由国家名城委创办,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支持的专业性、前沿性学术期刊,也是国内唯一专门研究和宣传历史文化名城的刊物,已创刊22年。杂志全方位展示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5.
叶炬 《文化交流》2014,(3):77-80
桐乡的老家中保留着一本名为《世界》的奇特画报.说它奇特,一是画报开本特别大,高41厘米,宽30厘米,比一张“晚报”还大;二是用纸之好,印制之精,绝非民国时期画报可比;三是经仔细分辨,这本《世界》画报的出刊时间应是民国以前的清末时期;四是在国内有关清末民国时期书刊目录中,从未看到过这本《世界》中文画报的介绍资料.  相似文献   

16.
半个世纪过去了,《人民画报》这份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期刊发生了哪些变化?如同一棵不老松的《人民画报》怎样才能独步其林?它占领今天地位的独特资源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4月8日,由中国外文局与上海世博局合作创办的《世博周刊》中、英、日三个文版同步面市。作为上海世博会唯一一份国家级多语种刊物,《世博周刊》将以上海世博会为核心报道内容,于4月至11月间出版24期,全景式展现本届世博会。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世界语者把世界语运用于民族解放事业,团结一批世界语者,共同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他们出版刊物向世界介绍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争取进步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他们用世界语发表宣言,呼吁人民团结起来,投入到抵抗侵略者的战斗中去。当时,在中国各地先后出版的世界语刊物有《中国报导》、《东方呼声》、《中国怒吼》等等。一些文学青年还把一些抗战小说翻译成世界语发表在刊物上,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战热情。世界语运动融入到中国的  相似文献   

19.
春去春又回。今年1月,《今日中国》迎来了第45个春天。值此社庆之际,我谨代表全体同仁向所有关心支持过《今日中国》的海内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难忘的厚爱时间回到1950年10月,周恩来总理对宋庆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应当向全世界更多地介绍新中国的情况。他建议宋庆龄以她与各国人民建立友谊的长期经历和丰富经验创办一本对外的刊物。宋庆龄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亲自为这本杂志命名为《中国建设》。这个名称不仅表明这本杂志的宗旨是报道新中国的建设,而且还借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曾经办过一本名为《建设》的刊物。  相似文献   

20.
自《今日中国》杂志1952年由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创办以来,历经44个春秋,从原来仅有英文版发展到现在的英、法、德、西、阿及中文共6个文版,读者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长期的实践中,《今日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风格,成为我国对外宣传战线上一本有影响的刊物。一、《今日中国》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强对外宣传针对性的过程新中国诞生不久,周恩来总理便向宋庆龄副主席建议,由她创办一本杂志,向国外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