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是新时期引领和指导法学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方针。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基础和前提,认真思考法律伦理道德素质教育定位,将法律职业道德课程纳入教学内容,全面拓展法律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具备法律心性和人文精神的未来法律职业者是培养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民族院校是我国专门为民族地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各民族院校普遍设有法律专业。法学是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案例教学法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刑法学在法学科目中的应用性首屈一指,它在整个法学教育中起着前提、基础、范例的作用,关系着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和热情。民族院校状况有其特殊性,有必要对其刑法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方法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高职法律专业教学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高等法律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不仅要强调教育的技能性和实用性,而且还应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法律专业课程教学当中。本文试图在高职法律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内容、思路与方法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首都经贸大学法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革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地方财经类院校法律人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复合型、应用型、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高层次法律人才.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的设计能够与就业结构契合;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特色化法学教育是我国法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在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在法学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院校法学教育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法律人才的重任,实施案例教学法是推进素质教育,为民族地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针对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实意义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是教育中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在新时期、新阶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陆海  折沂  贺淑萍 《成才之路》2014,(36):I0003-I0004
走校企合作之路,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西安邮电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在与企业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寻求突破,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在目前条件下信息类本科院校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建立以学科基础、专业技术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能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模式决定了法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法律诊所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一不足,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方面具有优势.明确法学教育改革的内容、目标和关键问题,引入法律诊所教育模式,构建法律诊所教育模式体系是这一模式选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法律本科教育被定位成通才教育,加之知识层次、社会阅历等因素,本科毕业生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法学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学术训练,在实践能力上也存在欠缺之处。因此,培养大量高层次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的任务便压在法律硕士教育的身上。法律硕士JM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法律职业人才。本文针对法律硕士教育的这一特点,对法律硕士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发展作一探索,以期对培养高层次法律职业人才有所裨益。一、培养模式法律硕士教…  相似文献   

10.
改革传统法学教育模式以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是近年来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法学院系着力探索的法学教育难题,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1+1(X)培养模式正是这种尝试。培养内容设计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本论文对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本课程体系在保证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突出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从而实现"应用型"、"卓越"这一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卓越法律教育是国家在法学教育大规模无序扩张的前提下,注重内涵和质量提升而提出的国家教培、教改计划。卓越法律教育是法律实践品格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法学教育要上质量、出精品的追求,是法学界审慎思考法学教育现状基础上意欲完成法学教育根本转型的改革路线图。其要义为:定位于职业教育,追求卓越,突出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突破口在于高端法律人、基层紧缺法律人才的培养。卓越法律教育有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重塑尊荣,但针对目前社会上一些对法律职业的不利影响因素,法学教育不仅自己要争气,要葆有应有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要争取从国家层面重构"小法学"格局,并限定司法考试的报名门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部2011年"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推行,培养高素质、高层次、高能力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已成为各地区法律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贵州省法学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少数民族相对较多,有必要建立一套既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又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民族地区卓越法律人才为宗旨,推动贵州省法制建设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3.
法学教育藏汉双语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藏区高校在法学教育中先后开展藏汉双语教学,其目标在于培养熟练运用藏汉双语从事法律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的法律人才。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扎实有效、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现阶段法学教育中藏汉双语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藏汉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实践教学中,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是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藏汉双语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传统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已遭到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挑战,改革势在必行.为建立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我们需构筑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国际化观念;通过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法学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确立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法学教育目标,并以此为基点设计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国际法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钟铧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5):103-107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进行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分类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应根据科研规模划分学前教育专业类型,由此确定其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及不同类型人才的比例."立足幼教师资、兼顾相近相关",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两类人才的培养由必修课与选修课的适当设置来作平台.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分类培养需要考虑开设学科导论课,实行学业导师制度,开展职业倾向测评,构建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对于生物工程专业来说,人才的需求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来说,也是企业所需要的。这对生物工程专业教育提出要求。因此,要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性,以此落实好方案,真正将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际中去,满足发展要求,实现教育目标。基于此,文章针对生物工程专业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进行简要阐述,提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完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发展迅速,却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要解决好当前法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方式。促进法律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法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法律人才职业道德素质,完善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推动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浪潮下,一些法学家提出法学教育和法学人才培养必须要走国际化的道路。实际上,这种提法欠妥当。并非所有院校的法学教育都要培养国际化人才,也并非所有院校的法学教育都能培养出国际化人才,只是少部分具备雄厚师资、良好生源并处于开放前沿的高校才有条件把国际化作为培养目标。特色化才能应对全球化,国际化只是特色化中的很小一部分,特色即优势,特色即竞争力。各高校的法学教育要根据院校的类型、功能、层次、历史传统、地域等方面的差别,充分结合本校其他学科资源,形成自己的法学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则主要取决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对旅游业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须应对挑战,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高技能人才总量、素质和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需求不匹配,这成为产业升级的瓶颈。大师工作室是一个能够快速实现技艺传承和将创新技术转化为成果的平台,它以其独特的优势,高效快速地开展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培养。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专业依托大师工作室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使职业教育逐步由校内教育向企业实践转变,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