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威的德育思想对于后代影响很大,至今仍有可取之处。当前我国的大学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杜威的德育思想可能有一点借鉴意义。这也是本文主要的探讨对象,因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杜威的德育思想,然后再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现状,然后详细说明了大学生辅导员应该如何在实现政治教育中借鉴杜威的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杜威的德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德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杜威认为一切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儿童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使自己的个性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发展。杜威的德育思想对当今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杜威德育思想包括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德育本质;德育无目的论的德育目的;从做中学的德育方法;德育客体主体化的儿童中心论等主要内容。在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探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方法和规律的今天,深刻挖掘并反思杜威教育思想中有关德育思想的论述,对于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社会合格公民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0年以来,国内有关杜威教育思想研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关杜威来华的研究。二是有关杜威教育哲学及其教育思想的国内研究。三是杜威德育思想研究。四是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历程研究。回顾这一时期有关杜威教育思想的期刊文献发现,国内学者对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理性,有望进入专业化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5.
根据杜威的德育思想构建生活化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的德育思想全面而又系统地构建了生活化德育的合理本质与内核。以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作为理论依据,文章解释了生活化德育“回归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即把社会生活作为德育的本源与基础,在新课程的教材上体现了回归有意义的儿童生活的主题;“做中学”思想说明了“经验”和“活动”在生活化德育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们是形成儿童道德品性的重要教育方法;“儿童主体性原则”确立了德育中儿童的主体地位,通过发挥儿童主动性,培养儿童的能力和情感。文章从杜威的思想联系德育实际探讨了生活德育的价值观、方法论和学生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论杜威的德育思想及对当前道德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分析了杜威德育思想的要点,提出杜威的德育思想对当前道德建设的启示:道德建设要从儿童抓起,兼及所有社会成员;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主渠道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个体内部动因,注意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关于杜威德育思想的研究中,研究者倾向于认为杜威否定"直接道德教学".依据杜威相关论著,该观点并未遵循杜威本意.杜威没有否定"直接道德教学".杜威认为"直接道德教学"是有存在价值的,因受制于专门化的学科设立、外在化的教育指向、知识化的教育形态才无法发挥育人功能.杜威提出通过学校生活、教学方法和学科的"三位一体"来实施学校德育,以化解"直接道德教学"的现实困局.这一主张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拓展德育渠道、转变育人观念以及促成德育课程转向具有镜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招生比例的不断扩大,高职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德育现状却不容乐观。杜威的道德教育论虽然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阐述的,但是由于高职生特殊的心理特点和培养目标,杜威丰富而深刻的德育思想仍然可以为高职德育提供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加强德育建设是目前我国职业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杜威作为二十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其部分德育思想拿到现代来看,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阶段,我国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虽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杜威的这些德育理论却给我们正确开展工作,解决现实问题带来了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是杜威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统一于其道德理论教育中,以下简称"杜威德育思想"。其提出"在做中学"的理论,重视学校德育环境的建设、学校道德教育要生活化而不应该脱离社会、脱离实际。杜威的这些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中小学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淼芳 《职教论坛》2007,(2X):53-54
加强德育建设是目前我国职业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杜威作为二十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其部分德育思想拿到现代来看。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现阶段.我国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虽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杜威的这些德育理论却给我们正确开展工作.解决现实问题带来了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杜威是著名的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把实用主义哲学加以深化,结合自己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长期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包括道德教育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本文在对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探讨其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中职学生德育有何借鉴意义,以期我国中职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能更加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杜威的德育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培养民主社会有用的合格公民为目的,以养成"有用的习惯"为主要内容,通过改变教材设计、教育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虽然杜威的德育思想有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别表现在教育观中的唯心主义、实用主义、理想主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与杜威德育思想的异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的人民教育观产生、形成的过程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思想尚未定型、正在如饥似渴地吸收新思潮的青年毛泽东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毛泽东与杜威德育思想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教育实践中所具有的影响、道德教育的形象比喻、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等方面;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内涵的理解、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德育的社会功能等方面;道德教育方法方面的异同也各有利弊;而他们德育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则是其哲学理论基础的不同: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倡导世俗道德教育的代表作之一,其道德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认识论维度、实验伦理学和功能主义心理学维度阐明杜威道德教育的思想渊源。结合文本研究,阐释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直面当前中国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并从实现学校与社会生活的无缝衔接,完善教师指导与学生多主体参与的关系以及协调校园文化“人化”与“化人”功能这三方面分析杜威道德思想在高校运用的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8.
卢景昆 《中国德育》2007,2(7):18-21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出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出路。杜威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道德与人、道德与生活、德育课程和其他课程、德育工作者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等诸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教育思想史上的巨人,杜威的教育思想结合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观点,对于教育问题理解的系统、精辟让人折服。在《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这本小册子中,《教育中的道德原理》虽然所占用的篇幅并不多。但杜威对德育目的的理解,对德育方式等的理解还是很全面、很独到的。如果跟我们中国的德育现状做一下结合,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社会性、道德教育的方法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见地。本文从杜威所处时代与我国当代教育背景特点入手,对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解读,通过比较不同时代道德教育的问题,提出当代我国德育需要适应社会,更要改造社会,学科育德思想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师育德的角色需要转变等方面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