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是“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因而对于它的主题的探讨就不能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对此,目前流行的说法还是“愤怒讨伐儒家教育的战斗檄文”,我认为这是很有些编颇之处的。 (一) 《孔乙己》一共写了五个场面,表现了孔乙己的三个生活片断:一、写孔乙己被酒客们逗弄,得不到一点尊重。作者介绍孔乙己这个穷愁潦倒的下层知识分子,穿一件又破又脏的长衫呀,满嘴之乎者也呀,“好喝懒做”,“又不会营生”呀,但是作者着意描写的是“孔乙己一到店,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阅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篇小说时,会发现这样一条“线”:孔乙己的“手”。这双手就像一面镜子,将孔乙己的性格一步步的映照在读者面前。一、手与衫孔乙己出场时,作者写道:“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脏”而不洗,“破”而不补,说明他四体不勤、懒得出奇。没钱买新的,则可看出他的穷困潦倒。但至少可以脱下来换一换,洗一洗,可是他不。因为,他自认为是读书人,脱掉长衫就好像是脱掉了面子,脱掉了清高。——这是一双既不洗又不补长衫的手。二、手与酒孔乙己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说完,“…  相似文献   

3.
“半个秀才”就是半个秀才王棘孔乙己穷困潦倒,落魄到只能在咸亨酒店柜台前站着喝酒的地步。这在实质上已经和“短衣帮”没有什么两样了,可是他却羞与“短衣帮”为伍。一袭长衫,虽然又脏又破,仍不肯脱下,以显示自己的读书人身分与众不同。但因此孔乙己也就受到“短衣...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这篇小说里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一艺术形象,而且还成功地塑造了一群麻本不仁者的艺术形象——“短衣帮” 《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多次写到“笑”:“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的“君子固穷”“之乎者也”之类的话语,常常“引起众人都哄笑起来。”孔乙己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是在别人的笑声中出场,又在别人的笑声中走向死  相似文献   

5.
《孔乙己》一文对于孔乙己偷鸡摸狗品性的描写累计达9次之多,根据叙说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酒店顾客、掌柜对孔乙己冷潮热讽,直宣其“偷”。“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如何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善设疑难,激发思维.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学贵有疑.设疑提问,不失为激发思维的一种好方法.是探讨问题的动力.设疑,可考虑如下两点: 1、在课文的重点或难点之处设疑. 如《孔乙己》一文,肖象描写是重点之一.对于课文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的描写的理解,本来教师只须一句话即可交代清楚,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设置了如下一组疑难:“穿长衫”揭示孔乙己是什么人?“站着喝酒”的是什么人?为什么孔乙己“穿长衫”却要“站着喝酒”?“唯一”说明什么?又如“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洗,也没有  相似文献   

7.
既出于对旧式知识分子的深刻了解,又由于自己精深的艺术造诣,鲁迅为我们刻画了孔乙己这一悲剧形象。对于这一形象,鲁迅自己也深感满意,他曾经对孙伏园说,在自己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他像陈士成一样,梦想着“隽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捷上去。”(鲁迅:《白光》)由于这种愿望太强烈了,孔乙己混淆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界限,在生活中处处以士大夫自居。平日里,他总是穿着长衫,尽管“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了”,但他不肯脱下来,…  相似文献   

8.
单元教学核心为:通过艺术形象含蓄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意图。单元教学核心点在三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是: 一、《孔乙己》通过展现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1.主要通过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表现孔乙己的悲剧性格。 小说用平静的语气表现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主要得力于对人物多方面的描写。 首先,服饰、外貌的描写表明了人物的特殊身份,初步揭示了其性格中丑陋的一面。“站着喝酒而穿长衫”,且长衫“又脏又破”,十多年不曾洗和补,揭示出他追求功名、懒惰成性、缺乏最基本的生活能力的特点。而这,从表面上看,可以说是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个人原因。因此,这里的服饰描写对孔乙己的悲剧性结局起到了预示作用。而且,通过对其  相似文献   

9.
静昕“笑声” 《孔乙己》这篇小说,主人公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孔乙己又是在“笑声”中消失的——他“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孔乙己从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表演,在笑声中谢幕。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时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相似文献   

11.
本刊2008年第8期刊登了张登平老师的《由孔乙己“盘”着两腿说起》。张老师认为: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因偷窃而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小伙计再看见孔乙己时,见他“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这里有些不妥,打折了的腿是盘不起来的,文章违背了医学常识,这对于曾经到异国去学医的作家来说,是个小小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太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必须首先找到能说明物体准确动作的准确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鲁迅在用词造句方面达到了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程度,其中动词的选用就是适例.鲁迅小说根据不同的人物所处的不同的典型环境,恰当地选用了切情切境、符合典型人物性格的动词,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这里仅就《孔乙己》《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中几个跟“钱”有关的动词,谈一点学习体会.通过不同动词的选用,展示出人物悲剧命运的发展的历史.小说《孔乙己》叙写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买酒有两次.第一次写当所有喝酒的人嘲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上新伤疤的时候,“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而当第二次来到咸亨酒店喝酒时,“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一“排”一“摸”,就生动地表现了孔乙己前后生活境迂的不同和精神状态的变化.孔乙己具有特定的社会地位,他虽站着喝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我”这个小伙计的口吻,叙述了在鲁镇咸亨酒店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写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可怜而又可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文中除了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外,还塑造了“我”的形象。笔者认为:“我”虽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同情者。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我”这个小伙计的口吻,叙述了在鲁镇咸亨酒店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写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可怜而又可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文中除了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外,还塑造了“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初中刊2004·3【教材研读篇】卡片①孔乙己和“偷”《孔乙己》中写孔乙己的“偷”……以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将他推上了悲惨命运的末路。孔乙己是偷了人家东西,但是,孔乙己的“偷”又不是人格的必然,而是命运的必然。孔乙己的“偷”违背了他自己恪守的儒家“君子固穷”的古训,也违背了他的人格良知。通过孔乙己的“偷”,作者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给人以悲剧的震撼力。孔乙己的“偷”,偷得无奈,偷得凄惨,偷得可怜、可悲、可叹。文章由“偷”引出“酒”,表现孔乙己好吃懒做的性格;由“偷”引出“笑”,表现社会环境的冷漠;…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为满意的一篇小说,也是艺术功力和艺术技巧很高的一篇小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显露,有大家作风.”(孙伏园转述鲁迅语——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鲁迅之所以能“不慌不忙”地既描写了孔乙己贫困潦倒的一生,又写尽了社会对孔乙己的冷漠,其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就是艺术地留下了“空白”.《孔乙己》全文仅二千八百字,其中又有五分之一的篇幅描写了减亨酒店,在剩下的极短文字里,作者详写了顾客们逗笑取乐;孔乙己教小伙计认字;分豆;断腿后来喝酒四个镜头,略写了孔乙己代人抄书:偷书挨打;屡试不第;被打断了腿等几个情节.这些描写就为下面留下“空白”做了基础.因为,孔乙己虽然读过书,却又捞不到半个秀才,又不会营生,好喝好喝懒做,没有任何生活  相似文献   

17.
衣着,是人们穿戴的总称。不同的人对衣着的选择和追求也不相同,这就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文化品位以及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层次。由此,我们在阅读与教学中,体会衣着描写的妙处,注重对人物服饰的鉴赏,对成功的把握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衣着描写有哪些妙处呢?一、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衣着是人物性格的外在表现,《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表现了孔乙己好吃懒做而又自命清高的性格特点。而《我的叔叔于勤》中菲利普每周散步时,那套必穿的装模作样的礼服,这些衣着描…  相似文献   

18.
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从鲁镇人的视线中消失了。短衣帮喝酒没了笑料,好生没趣,姑且把推测孔乙己的命运当作下酒菜吧,于是纷纷作自己的猜想。其中最令咸亨酒店小伙计信服的有三种版本。吴敬梓《儒林外史》版孔乙己用手慢慢地“走”回了“家”——一个结满蛛网的破祠堂。他倚在墙上,觉得眼前的事物都在模模糊糊地晃动,想到自己苦读半生,却落到如此境地,只有悲叹一声“君子固穷”。几只老鼠也叽叽地表示赞同。这时,锣鼓声“锵锵咚咚”由远而近,越来越响。祠堂门口站了很多人,两人举着大红喜报走了进来,对孔乙己高声说道:“恭喜老爷,浙江省会试…  相似文献   

19.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 ,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被人称作“孔乙己”的人物。他出现在鲁镇的咸亨酒店 ,并且总是混在“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中 ,是他们之中“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他的分析可以说太多了 ,我只想运用换位法 ,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孔乙己。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寻口酒喝借以麻醉自己那失落的灵魂吗 ?封建科举制度曾经摧残了他的肉体与灵魂 ,他要在这小小的咸亨酒店寻求些什么 ?孔乙己生存的社会 ,“长衫”与“短衣”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孔乙己既然科举失落 ,就不能够与长衫为伍。可…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孔乙己》,自发表以来,评论纷云。但我以为评论家忽略了孔乙己性格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虚伪性。一、“长衫君子”和“短衣小人”孔乙己始终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原因何在?联系小说中的典型环境便可一目了然。鲁迅在文章开头,不惜笔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当时社会的世情图:严重的阶级对立,一方是“短衣小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