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汉末年,我国文学史上形成一个新的文学流派,由于这个流派产生在汉献帝时期,而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叫建安,所以文学史上便将这个流派称之为“建安文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非仪式性音乐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形本来是单纯的器乐演奏、徒歌(清唱)、但歌(清唱加帮腔)和带有局部伴奏的演唱,音乐和诗一向未能全程相配;这种情形到建安时代发生一个大的变化,曹操将自己的诗作全程配以器乐演奏,成为所谓“乐章”,此事对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汉王朝的衰微和崩溃,原先音乐机关保存的雅乐和俗乐都严重亡佚,在建安时代因诗-乐配合新方式而得到促进的音乐创新中,新的“清商三调”渐渐形成;到曹丕、曹睿的时代,新的“清商三调”全面确立,并在后来长期流传。建安诗歌创作的不少问题都可以由当时诗-乐关系的新变动得到某种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三曹,多成为后世评论三曹文学贡献的理论根据,多有可资学习借鉴之处。刘勰对三曹作品的批评,系将其安放到整个文学演变的历史长河中去做动态的具体考察;对于曹操的文学成就,刘勰并无故意贬抑的偏见,但由于时代的影响,其对于曹操文学存在某些认识不足之处;关于丕、曹兄弟文学,刘勰认为应将政治地位等因素加以排除,这有其合理性,刘勰肯定曹丕乐府诗的特定贡献,认为其理论建树优于曹植,而在诗文创作方面,则给予曹植"独冠群才"的高度评价,都是合乎实际的。  相似文献   

4.
建安文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了历代对建安文学的评述中众说纷参云的三题加以辨析,对(1)曹操诗作是否真诚,“奸雄”能否有真诗;(2)建安七子究竟是哪七位,有无异说;(3)王粲、刘桢孰优孰劣,刘勰、钟嵘如何评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梳理。  相似文献   

5.
汉末建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时期,形成了盛极一时的建安风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本文拟对建安时期的文学嬗变作一宏观考察,从建安文学创作主体,创作形式,创作风格,创作精神的角度分析建安文学的特点,试图再现建安文学发展的部分风貌。  相似文献   

6.
人文主义文学与建安文学作为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两种文学思潮,它们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都是从当时社会统治思想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实现了文的自觉。从其思想意义上来说,它们都标志着人的觉醒,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文主义文学与建安文学都表现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视,赞美自我、肯定自我;其次,人文主义文学与建安文学都表现出追求个性解放、享乐人生的精神,尤其重视对"情"的描写。  相似文献   

7.
不要想当然     
东汉末年,曹操打败了袁绍,攻下邺城。曹丕在袁绍家中看见袁绍的儿媳十分貌美,欲娶为妻。其父曹操遂其愿。孔融对此不满,便写了一封信给曹操。信中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其义,问孔融事出何典。孔融回答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人便用"想  相似文献   

8.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家庭.长子。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时有位名土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相似文献   

9.
韩愈的一生,在致力古文实践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在古文理论建设方面作出了贡献。虽然他没有理论专著,但是从他给朋友、弟子的书信及其它赠序等作品中可以看到韩愈的文学理论观点。这些观点关乎对创作方法和创作过程中诸因素关系作用的探讨和描述,是值得我们"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进学解》)的。本文所论及的"不平则鸣"观点就是其中之一。"不平则鸣"这一理论观点见之于韩愈著名的《送孟东野序》。此文开篇就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进而慨叹"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一言以蔽之,不平则鸣,  相似文献   

10.
我早年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后来又在地球村808个城市演讲,亲眼目睹了广大人民的幸福、快乐、痛苦和灾难,我曾多次发出呼唤:但愿大千世界无灾难,但愿人类社会无征战,但愿生活环境无污染,但愿人的一生无病患。我的呼唤赢得广大群众的共鸣,但我经常为之忧虑,因为要想实现并不容易。我为讲《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图  相似文献   

11.
第7期《人民文学》最值得注意的是《断桥记》(晓航,中篇)。以“智性写作”风光独具的晓航这几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创作势头,此篇则显示出一种明显的创作转型:从早期结合通俗故事元素探讨哲学科学命题的“智性写作”路数(以曾获鲁奖的《师兄的透镜》为代表),转向探讨当下社会现实核心命题的“寓言式写作”。  相似文献   

12.
西奥多·赫曼·阿尔伯特·德莱塞(1871.6.27-1945.12.28),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以探索充满磨难的现实生活著称。他的作品贴近广大人民的生活,诚实、大胆、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嘉莉妹妹》真实再现了当时的美国社会,而《美国悲剧》则是德莱塞成就最高的作品,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至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它是沉默的,我的梦中城市,清冷的、静穆的,大概由于我实际上对于群众、贫穷及像灰砂一般刮过人生道途的那些缺憾的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这篇散文之所以成为历代人们争相传诵的佳品,除了思想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希求外,还在于作品具有朴素自然的独特风格。扫荡当时的腐朽文风与批判当时的黑暗现实相结合,即文和道的高度一致性,正是这篇名著流传千古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杰作,作品创造了不朽的典型阿Q,概括了那个时代国民精神某些方面的本质;描写了清朝末年的社会生活;反映了辛亥革命妥协、不彻底的历史悲剧。《阿Q正传》之所以赢得了高度的评价,不仅在于其深刻的思想,还与其完美的艺术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