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的极为灿烂的组成部分。“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学的生命和灵魂,所以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认识活动,还是情感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动的机体中欢腾奔流的时候,才能触及人的内心世界。”于漪在谈语文教学时强调:民族的睿智沉淀在民族的语言之中,教母语也是教民族的思想与感情。的确,我们通过母语对后代进行精神哺育,只有传播它、维护它、珍爱它,我们的民族才不会垮。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注入。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情感传递的过程,为此,情感的传递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而文学的感情就是人和人的共鸣,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就是作者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作者、学生和学生这四维一体的“共鸣”。但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政治性和工具性并存,以工具性为主,思想性为辅,割裂了通过语文的学习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黄丹青 《家长》2023,(21):125-12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朗读是一个把“无声”的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文字的过程,强调脑、耳、口、眼的协同,是一种创造性阅读活动。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读得流利、正确、富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流利、正确、富有感情,这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低段学生的朗读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小学语文低段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现状,  相似文献   

4.
宣雯 《小学生》2023,(8):58-60
情境能实现感情与环境的有效交互。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将人文情感融入到“真实情境”当中,与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互动。在基于情境视角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要强调“真实情境”的开发,利用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赋予学生更为出色的学习素质,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在综合性学习的引导下,设计学习、认知、交互多元合一的真实情境,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马计娜 《成才之路》2014,(20):91-91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变为“主导”,学生应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自主探究的主人。为使“主人”这一角色得以真正确立,语文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情,使其愿学、爱学、乐学、会学,这应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坚持不懈的追求。而要让学生进入“愿学、爱学、乐学、会学”的境界,就需要发挥情感的激励与调控作用。一、发挥情感对语文学习的动力作用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教学活动亦然,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与情感相伴相生、和谐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发生与发展。语文教学应把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差异、满足学生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原则。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而这正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所倡导的教育思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乃语文教学之灵魂,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推进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与学习动力的激发,有助于促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思想熏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情感是语文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和有效开展的动力,如果学生的语文学习染上了积极的情感色彩,那么学习活动就会走向有效与高效;倘若语文教学过程中缺失了情感因素,尽管学生也能学到一些语文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与技巧,但却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熟透的西瓜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将语文教学定位于“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帮助学生探寻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与创作中的真实情感密切相关,强调带有感情的“环境”;建构主义强调的“情境教学”主张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教学,通过模拟情境吸引学生,使其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8.
一、教师在情感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如果离开了情感,认知活动就无法进行。在情感渗透、融合、内化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包忠文先生说:“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审美感情和高尚情感的教育工作者。”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  相似文献   

9.
“自主体验教学法”是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和理性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知识、学习知识,并通过自主体验和探究自我,建构知识、能力和思想情感。新课改强调:语文学习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一、情感派: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强调教师要富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标准》(稿)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中强调: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些论述对目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课文中所饱含的情感,教师讲不出,学生听不来。学生的情感要靠教师去感染、去熏陶;要靠自己去体验、感悟。没有感情的文章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就没有活力,而没有活力的课堂就难以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情感是语文学习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才愿敞开情感的大门“情动而辞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带有情绪色彩,作为最具有人文特点的语文教材,本身大都文质兼美,情感浓郁,充溢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是作家心血的结晶。语文教材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注意从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使语文课成为具有充沛活力和无穷魅力的课程。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呢?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以情育情启发想像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时,首先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好的表演要饱含感情。教学也是这样,要想学生动情,教师…  相似文献   

14.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教育的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实行愉快教学。语文教育学认为,语文学科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围的语言文字,而且还要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中华民族行为方式与思想情感的人。新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教育应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创设情景,加强情感体验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感。语文教学要落实语言训练,就必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运用情感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的活动达到最佳心理状态。学生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和在乏味低沉的情绪中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所以采用情感教学是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的有效保证。采用情感教学的最佳…  相似文献   

16.
罗兰 《宣武教育》2006,(1):16-19
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内容,即:“语文综合性学习”。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指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情感体验一直是阅读教学的灵魂与主线。在阅读中有了“情感”的激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阅读教学区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悟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挥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这崭新而富有挑战性的语文之旅中,我力求摆正自己的位置,注重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引导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去体验,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反对传统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中我注重渗透新课程理念.尝试自主学习的探索.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小主人的实验。主要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