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写导语     
按照报社的报道计划,今年国庆节期间,要发一篇《苏州市新区建设初具规模》的新闻专稿。这一专稿由我执笔。在写这篇专稿时,我先写了这样一个导语:“为了适应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
勤学老师: 你好。我是忻州日报一名普通采编人员,近日来,正在拜读您的新闻作品集《潮》,越读越上火,现在大部分篇目已经看完了。 读着您的作品,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有话想和您拉拉。您半年的时间,就能发表作品近50篇,平均每周2篇,不知道您哪来那么多的新闻素材。就拿我来说吧!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也抓不到一篇,我感到有力无处使。爱人也天天对我说,你不要只看书不写稿,你要好好地写啊!我说:“我写什么呢?我实在没有写的呀!”您说您每天在太原的大街小巷骑着车子跑。冯老师,恕我直言,您是不是每天不管三七二十一,推开许多单位的门,来碰新闻线索呢?  相似文献   

3.
那天到食堂吃饭,碰到几个新分来的大学生,聊起采访写作,一位小伙子说,詹总,您写了那么多稿子,有些我们上学时就读过。写新闻到底有没有诀窍?如果有的话,您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毫不保留?我说,毫不保留嘛,当然没有问题。可惜写新闻没有诀窍。如果硬要说有,而且用一句话概括的话——我想了想,道:这句话就叫做:带着问题写新闻。此话怎讲,且容在下慢慢道来。先弄清楚两个概念。其一,记者到底是干什么的?提到记者,说法多矣,什么“无冕之王”啦,“社会的守望者”啦,“历史的记录人”啦等等。这些说法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但要我说,记者记者,…  相似文献   

4.
教学琐记     
教学琐记温济泽我在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教书,主要教的一门课是广播业务写作,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写广播稿。虽然当时连现成的教材也没有,但是我有十几年做广播编辑工作的经验。我就把它作为我的“一桶水”。我清楚地记得毛泽东为陕北台写的专稿,为新华社写的新闻、社论等...  相似文献   

5.
一天上午,我坐在公共汽车上,正拿着一本新近出版的《新闻与写作》聚精会神地看着,一个30多岁的青年从座位后面探过头来对我说:“您是搞报纸工作的吧,我对写作也很感兴趣,您说怎么才能提高呢?”我说:“要多练习写,不要放过一切可以练笔的机会,绝不能偷懒。”他说:“对,我一定要多练习写。”车到前面一站我就该下车了,对话也就中断了。看来,今天爱好写作的青年还是不少的。有的却苦于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计划经济年代的那些八股式的新闻写作模式早已为听众厌弃。新形势下应如何写广播新闻呢?我的体会是: 1、广播新闻要信息化,使新闻由长变短。广播新闻信息化涉及到所有的新闻品种、包括广播言论。现在我们急需对会议新闻、经验新闻、成就新闻、年终专稿、节日专稿等作信息处  相似文献   

7.
最近与北大一位学新闻的学生交流,他问了我不少问题,一些问题有代表性,我记录下来与诸位分享. 学生问:去年您写过一篇《为什么要拉黑劝你别报新闻系的人》,很多像我们这样的新闻专业学生也有这样的想法,您怎么看这个专业? 我回答:很多学新闻的学生缺乏专业自信,新闻到底有没有学?如果有学,学在哪里?当然有,但不在“传播”中,而在新闻内容生产的逻辑中.现在新闻学的最大问题,是失去了内容生产的逻辑,而陷入传播陷阱中.当新闻被“如何做一个迅速刷爆朋友圈的10万+标题”之类的问题所主导,新闻学就成了“按摩”服务学,纯粹是术而无学.越往新闻内容生产的源头追溯,越能找到新闻学之本.  相似文献   

8.
年终专稿是一种新闻体裁,必须具有新闻性。近年来党报上年终专稿的新闻性逐步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抓住兴奋点、关注点和引导点,既做到“三点”兼顾,又能够从“三点”交汇之焦点破题和着笔,是年终专稿增强新闻性、提高吸引力的最佳方式。改进年终专稿报道,可从三个方面努力:①寻找和建构兴奋点、关注点、引导点“三点”兼顾的有机联系;②千方百计寻找并表现出报道的新意;③力争写得生动感人、兴味盎然。  相似文献   

9.
发表在下面的《当死亡向我袭来的时候》一文原载1982年9月19日《纽约时报杂志》,曾获1983年普利策新闻专稿奖。在这篇专稿中,作者南·罗伯逊只是忠实、朴素地介绍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这就是西方新闻学者所说的“个人经历报道”。“个人经历报道”并不始于今天。英国一代名相邱吉尔青年时代当记者时,就报道过他自己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见《西方新闻作品》一书中介绍的《我身体虚弱,但我却自由了》一文)。这里说一说为什么允许“记者写自己”。其实,道理不难明白:公众心目中的新闻,同新闻工作者理解的新闻并不完全一致。对于一般读者(听、观众)说来,记者笔下的任何足以引起他们兴  相似文献   

10.
我在杭州园林部门工作。近年来,为中国新闻社专稿部写了二十多篇对台湾和对华侨读者的稿件,已经有20篇被采用了。在写这类稿件的过程中,我初步有这么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辽宁日报》是我每天必读的报纸,也是指导我工作和学习的良师益友,每逢把它拿到手里,总感到它沉甸甸的有分量又内容丰富,语言朴实,有一定的可读性。以1997年12月9日的报纸为例,第一版共刊登10条新闻,有通讯、有消息、有省内要闻,也有国内要闻,看后颇受教益。由记者部主办的二版,刊登12条新闻,取材入时,短小精悍。政法部主办的三版,也登了12条新闻,消息、通讯、评论品种全,写得深。五版社会新闻,在6条消息和通讯中,有  相似文献   

12.
我与她相处不到一年,她朴实无华,却知识丰富;她,教我写作催我奋进,慷慨而又无私。我非常喜爱她!也许您会问:她一定是位聪明、善良的姑娘吧?哈哈,您猜错了,她,就是我订的那份《新闻爱好者》呀! 您先别急,听我慢慢讲来:我是1985年底才开始试着写新闻报道的新闻爱好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记者总是希望自己写的新闻报道能够产生社会效益。为要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首要的一条是尽可能写得通俗一些。这方面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新闻作品的服务对象是一般群众,而不是专家;是外行,而不是里手。美国著名新闻学家麦格杜戈尔教授说过:“新闻记者可能犯的最大错误之一是一相情愿地认为他们的读者个个都是百事通。”这确是经验之谈。那末,怎样把新闻写得让人家能够看懂呢?刊载在下面的德新社英文新闻专稿《一台揭示物质秘密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广播电视消息的写作弱化,消息的主体地位在削弱。主要表现为:重通讯轻消息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写消息的人越来越少;消息的整体质量差,远远比不上通讯和新闻专稿,见诸于广播电视大量的是内容平淡、手法陈旧的平庸之作,精品佳作少,严重影响了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为什么消息的写作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认为“消息没有份量”。不如通讯和新闻专稿有份量,有影响,有的认为“写消息没有水平”,容易写得很,不能反映水平,有失自己的身份。二是作风上存在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练笔一得     
您想尽快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吗? ——常写“新闻日记”可使您如愿以偿。几年来,由于本人坚持常写“新闻日记”,所以我采写的稿件不断见诸报端。顾名思议。“新闻日记”就是以日记的形式写新闻。但是,恰恰相反,笔者所说的“新闻日记”不是以日记的形式写新闻,而是以新闻的形式写日记。我写的“新闻日记”选材不拘一格,力求广采博求,无不涉猎。只要自己觉得值得一记的事都要以与之相  相似文献   

16.
病句答疑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基层单位的通讯员,有一问题想请教于您。前不久,我们厂举办了一次新闻知识竞赛,其中有一个改病句的题是: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将原句中的“发生在”改为了“写于”,原句改成为: 这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它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可判卷者认为是错的,说这种改法在语法上是对的,但却改  相似文献   

17.
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新闻评论是众多新闻体裁中比较难写的一种。而在新闻评论中,比较难写的是经济评论。如何写经济评论是个大题目,是需要专家和教授们深入研究的。《新闻实践》的编辑希望我写一篇有关怎样写经济评论的文章,因为有写经济评论近10年的经历,所以也就应承了下来,算是从业的感想吧。大家都说写经济评论难,究竟难在哪里?我看有三难:一是难在掌握经济走势,二是难在发现典型和问题,三是难在掌握经济规律。粗粗想了想,经济评论要写得到位,至少要把握好六个关系:第一,要把握好现象与本质  相似文献   

18.
去年岁尾,本刊记者拜访刚刚率中国新闻代表团出访非洲三国归来的新华日报总编辑刘向东。刘回到南京的第三天,就发表了访非特写,以后一发不可收,一个多月中,共写稿27篇,计5.5万字,除主要发表在新华日报、扬子江晚报之外,还应邀给4家杂志、报刊发了专稿。时间之快,篇幅之多,令人称羡。刘向东为何如此“高产”?请看他应邀为本刊写的特稿:  相似文献   

19.
某寡妇想改嫁,请一位善写状稿的“师爷”代笔。这位师爷写状稿,一个字收费一两银子。寡妇好不容易凑足15两银子交给他,并苦苦请求师爷多“美言”几句。师爷说:我是“金字招牌,不能更改”,还是写了15个字:“十七嫁、十八寡,家贫、无子、翁不良,难哉!”县太爷看了此状,认为理由充足,便批准寡妇改了嫁,那位“师爷”惜字如银的确够“抠”的,但其写的状稿不可谓不精。读罢故事,不由使我想起当前兴起的短新闻写作来。近年来,新闻改革不断深入,短新闻在全国已开始受到重视,“现场短新闻”、“新闻特写”、“视觉新闻”等各类短新闻的笔会、竞赛活动方兴未艾。不少新闻同行正把“多写短新闻,写  相似文献   

20.
幽默,是指用风趣的语言,表达含意深刻的内容。在新闻写作表达形式的不断创新中,幽默语言、幽默风格的运用,已成为新闻写作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新闻写作中幽默的运用,并不能提升新闻的价值,但是在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巧用幽默手法,可以使新闻写得更生动活泼,从而增强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新闻有效传播的效果。我们来看一段有趣的文字:有人问爱因斯坦教授:“听说你的相对论,全世界只有十几个人能懂,真的吗?”“真的。”科学家回答说。“不过,您是十几个人中间的一个”。“别开玩笑了,教授!”“我没有开玩笑。假如您同一个漂亮姑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