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孙敏  张莹 《黑河教育》2014,(11):78-78
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最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规律,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过程:常规训练:一分钟口算。一、引导自学师:同学们喜欢去公园玩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哪儿呢?我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过程,知道其个数关系。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是学生首次接触找规律这一数学内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规律,并能够利用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找出"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这种物体的数量比另一种物体多1".……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是学生首次接触找规律这一数学内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一规律,并能够利用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找出"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这种物体的数量比另一种物体多1".……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1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2.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在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页~89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排列规律确定下一个物体。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求排列数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排...  相似文献   

9.
谭小航 《广西教育》2012,(13):63+65-63,6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115找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学习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2.经历寻找、分析、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的过程,知道生活中事物的排列存在循环排列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案例背景:"探索规律"是《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安排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中明确说明"要大力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认真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原来也包含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19~20页是有关"平年和闰年"知识的教学.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1997~2008年2月的天数,来发现平年和闰年的排列规律.在此基础上,明确并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在教学中,当讨论到平年和闰年的排列规律时,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着大致相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判断出下一个物体。让学生能用规范的语言把自己发现的规律描述出来。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各种颜色不同的图形。教学过程:一、玩中导入,确定目标师:今天陈老师想带你们去数学乐园里玩一玩,愿意去吗?生:愿意。师:数…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组合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悟简单的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3.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85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最简单的图形或实物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发现规律过程,掌握按规律将简单图形或实物进行有序排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犤教学内容犦“找规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犤教学目标犦1.让学生在充分参与找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犤教学重难点犦用不同的方法寻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犤教学准备犦糖葫芦若干串、照片若干张。…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规律,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利用和改造事物,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适宜四年级学生探究.学习这一内容,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和数学的价值,并通过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了适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凸显探索活动本身的价值,教材注意淡化规律的具体内容,不仅没有给出有关规律的数学模型,而且也没有给出结论性的语言叙述,这就给学生多样化表述规律留出了空间.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17.
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有规律排列的事物,他们对有规律排序具备了初步的生活经验,但是还没有形成具体概念.因此设计了中班数学活动《小斑马旅行记》,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的现象,并能按规律排列物体,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的现象,能够按规律排列物体.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规律的兴趣。3.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并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旗、小星星、彩花、灯笼、小动物玩具等。四、教学过程(一)创境设疑,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请看。你们知…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96 ̄P97。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过程:一、游戏(一)夹小棒师:如果用两个手指只夹…  相似文献   

20.
[教学背景]从有趣又奇妙的故事入手,借助简单的折纸实验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探究对折次数、折叠层数、叠厚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与"2"的密切联系,从而发现折纸中惊人的数量翻倍现象.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生活,发现身边隐藏的更多的数量翻倍现象,利用数量翻倍规律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引领学生数学思维深远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数学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