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及电话访谈法等,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且对课程设置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现阶段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应以武术专业课程设置为主体,以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专业为铺,各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条件进行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构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价值文化三部分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障,价值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在分析近五年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得出专业训练与教学技能实用、基础理论知识全面以及创新能力强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时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以此为基点,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应当分为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创新力课程,并对各类课程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传统体育及其专业设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和内涵、历史变迁、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指导思想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等方面的方针原则。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传统体育及其课程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概念,它的发展经历了习武强国精神教育模式、增强人民体质模式到身体、心理、社会健康体育模式的转变。本文同时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中小学开发的意义、内容、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完善相关课程内容与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的发展定位与内涵,坚持专业定位于保持时代的同步性;进一步丰富与拓展专业内涵,凸显专业特色;加强课程建设,确保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支撑;构建和形成专业、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三位一体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就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与社会发展需求而言,有必要把复合型人才与高水平专门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考虑;课程设置应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建构涵盖人格素养课程、专业课程、科学研究与创新思维课程和自我完善课程,融必修与选修、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强势体育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形成新的冲击,使民族传统体育处于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境地.但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民族文化复兴和世界体育文化生态体系的构建,因此提出了提高生源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小学单列武术课等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课题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采用献调研方法,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完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培养,为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承载了中华民族重要而宝贵的文化内容。民族传统体育要想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从民族走向世界化就得借助于高等教育这一平台以国家和民族发展视角加以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新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通过回顾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专业教育中的得与失,并在此基本上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发展思路。其目的在于克服当前专业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使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变成一个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的动态性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运用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分析了新课标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的契机和意义,对制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材开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一直都是在自然状态下,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实现其现代化,而这种转变的过程是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在由自然走向规范性过渡中进行了走向世界的尝试。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保留其基本文化内涵,并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以吉尔兹为代表的阐释人类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发展的新方向,这一理论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理论工具,也为真正建立具有中国风味和中国气派的中国体育科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对比法等对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民族预科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现状及与其在高校普通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以期能改变当前预科生体育参与的现状,形成积极、健康的体育行为。结果表明:(1)大多数预科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较浓厚的学习和锻炼兴趣;(2)锻炼态度端正,动机明确,积极健康;(3)喜欢竞技、娱乐性结合度较高的项目,如高脚和板鞋竞速、跳竹竿、跳绳等;(4)锻炼时间主要集中在30-40min,以中小强度为主,锻炼次数达到3次/周的人数仅有1/3;(5)对体育指导的满意度较好,对体育场地设施表现为一般。在对调查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民族传统体育美学价值与广场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现代城市广场文化建设已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发扬民族传统精神,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价值,发挥广场民族传统体育的美育功能,作用于广场文化建设中,将成为增进广场文化内涵,提升市民精神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着重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意蕴以及在广场文化建设中的美学教育功能,结果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动作美、音乐美、人体美、服饰美、人文美、社会美的特性,广场文化具有直接真切的不隔之美、热烈壮观的恢弘之美、斑斓多彩的复合之美的特征,由于两者有着精神文明建设和健身娱乐的共振点,可在建设广场文化的同时融入民族传统体育,二者得以在协调相宜情况下相辅相成,共荣共存。进而提出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教育功能加强现代城市广场文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为提高全民美学欣赏水平与现代社会文明建设水准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下的体育隐蔽课程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体育隐蔽课程的作用正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起着体育隐蔽课程的作用。由此,研究校园体育文化,有助于完成体育隐蔽课程的整体优化,实现体育隐蔽课程的教育目标,为体育课程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从不同社会形态的体育存在形式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从侧面折射出社会的形态,不同的社会形态产生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运用社会形态学的观点,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整理、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所处的阶段,不可能提前超越。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表现在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四个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参与观念的转变、参加人员的增加、民族传统体育产品的多样化需求等方面。文章对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四种互动模式,即政府引导型、市场主导型、学校辐射型、城镇带动型。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伦理教育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民族传统体育集健身性、竞技性、趣味性、民族性、艺术性于一体,隐存民族精神情趣,蕴藏人文价值内涵。从精神文化层面认识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人文精神,关注民族传统体育的伦理教育价值,为现代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人文熏陶作用和伦理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