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支持与关注.教师要了解、摸清自己培养对象的情况,主要渠道要与家长沟通,以心换心,全面开展工作.但在山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令人深思.家庭教育没有发挥好自身的作用,现在家长较关心子女就学问题,存在着消极的一面,只注重入学和毕业时的情况.儿童未到学龄家长也要想方设法送到学校.这就违背了教育规律.造成了很多儿童心理早早承受繁重的学习负担.平时对子女教育可以说是漠不关心,每天只要自己的子女按时上学,按时回家帮做家务事,家长认为是个好学生.其实不然,子女背着家长另做一套.这里并非存在教师不家访的情况,课任教帅到学生家,学生表现当可信,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部分家长的心理话很难听到.当着教师面自己是怎样教育,说得很漂亮.过后就言不符实.“小皇帝”现象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农村寄宿制学校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现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办学模式,其产生的主要源由是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日益呼唤导致农村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农村教育结构性矛盾凸显、"两基"普及困难重重等问题,迫使农村学校急需扭转办学走入困境、水平亟待提高的堪忧局面,尤其是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更是势在必行。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实行寄宿制学校教育形式的确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总方向。因为它能有效地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新农村建建设进程;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这些孩子也能接受系统的教育,便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还能极大地解决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少、规模不大成本高、教育教学质量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更能有力地保障农村远距离走读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让家长放心地从事生产劳动等等。  相似文献   

3.
为帮助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学校形成家校协同的机制和特色举措,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以硚口区南阳村小学为调研对象,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家长的家庭教育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依法建立家校协同的育人机制、精准分析需求提高指导的针对性、根据群体的独特性提高指导的弹性、聚焦家长观念误区提升指导的有效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流失,影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严重制约了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由于教师工资待遇水平低,工作环境差,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学校文化薄弱,农村薄弱学校教师流失严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流失,将会导致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教学积极性下降、进一步拉大城乡教育差距。为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增强农村薄弱学校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重视教师的专业培养,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必须依赖于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的配合。家访是促进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的有效途径,它能把学校、班级在各种管理中的规章、制度、措施、要求,以及少年儿童在学校的近期表现传达给家长,以便学校、家庭共同配合、督促子女自觉遵守纪律、维护学校规章制度;同时,还能把教师对个别儿童的教学意图、目的、方法推荐给家长,以利于家长配合教师检查、辅导子女,促进子女不断自新进步;另外,教师也可以在家访中寻到解决班上重大棘手问题的钥匙,使学校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教研模式……然而,在农村的山区学校,一方面,教学条件有限,没有足够的教具,更没有什么多媒体教学新手段,教材中有一半的内容,无法实际操作;另一方面,有很一大部分学生,受到农村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只懂得去听老师讲课,只要求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想在考试中能考出一个满意的分数,因此他们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在学习上缺乏研究与创新的动力;再者,农村山区的家长知识水平有限,在课后,学生只能依靠自己,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的孩子只能遭到淘汰;在农村,大部分家长受知识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脚步哨办事处地处阳宗镇西部,这里位于高寒山区。全办事处人口近八百人。由于山区的特点,这里自然村较分散,交通不便,现在这里有一所完小(按完小的标准,实际算不上完小)两处村小,在校学生近70人,现有教师6人,中师4人,专科1人,民办1人。 由于地形限制,交通极不发达,给发展经济带来很大影响;由于气候的影响,(气温低、风大、水冷),给农作物的收成也带来一定影响,村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家庭,都是以生产农作物为主,变买的钱用来购买大米(这里生产不出大米),维持生活。所以,这里的群众,对教育的认识差,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只有极少数家庭意识到教育的重要,认真督促子女,希望子女成长。教师家访时,有些家长说,只要能识几个字,卖粮食去会算帐就行了。他们落后时代的意识,给这里的教师带来极大的不利。首先,由于家长们没有远见,对子女的最大期望就是会耕田种地,会算帐。所以造成对子女接受教育,乃至理想起了阻碍作用,从思想上给子女对自己的学习造成毫不重视,得过且过。其次,给学校的教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农民及其子女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有限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在改革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农村学校教师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仍然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学生的学习观念不科学,导致基础教育阶段就暮气沉沉;我们津津乐道的课改培训则多被简化为外出游山玩水。种种迹象表明,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只是看上去很美,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克服形式主义,着眼于"人"的因素,脚踏实地,以人为本才是上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年择校现象普遍,从城市内择校发展到农村中小学生进城上学,这不仅反映出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的提高,同时也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校际、城乡及东西部发展失衡,其中以城乡失衡最为严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途径。其具体措施有:完善地方政府绩效机制,加大政府教育投入;统一全国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标准,重点扶持农村及城市薄弱学校,实行城乡教师同工同酬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教委《小学德育纲要(试行草案)》精神,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要求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根据这一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谈谈加强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校地处农村,家长祖辈吃够了不识字的苦头,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念成书,以后能跳出农村,脱离农田活,所在学校就是好学校,所在班级就是好班级,所教教师就是好教师.在农村工作的教师中,相当一部分同志也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只要把学生的文化课教好,提高升学率,就可以上下都有个交待,就算完成了本职工作.甚至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别的方面可以不强求,偏心袒护他们,正好迎合了家长的这种思想.这种现状,我以为目前,不仅仅是一种局部现象,在其它一些地区的学校也程度不同地存在.因此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不能光以升学率作  相似文献   

11.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然而在城市中小学欣欣向荣甚至人满为患的情况下,许多农村公办中小学却是"门可罗雀"。农村公办中小学"空巢化"现象会造成教育不公平、合理社会流动受阻、读书无用思想重现等危害。公办学校信任危机、家长教育观念转变、政府教育职能缺失、农村学校布局不当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提高教育质量、政府有力干预、合理规划布局、打造教师队伍等是解决农村公办中小学"空巢化"现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教育列为我国的战略重点之一,各级政府为此把教育摆在了重要位置,列入了自己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分级管理、分级办学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大大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的确,教育前后的变化,尤其是山区基础教育的变化,令人瞩目。腊戛底小学就是其中一例。 腊戛底村是个交通不便、山高坡陡、信息闭塞、民族杂居、村落较分散的偏僻特困村,文化教育起步较晚。这一现实,注定了这里的人们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从内心里没有一个正确的、充分的认识,他们很少甚至没有尝到读书学习的甜头,送子女入学的习惯较差,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去不复返,然而封建思想的遗毒却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许多家长重男轻女现象较突出,女儿童入学率极低。更有甚者认为,他们祖祖辈辈门大的字不识一个,照样也能扶犁站耙种庄稼,书读不读没关系。另外,谈到集资办学,人们的积极性就是调动不起来,许多人认为,盖学校是国家的事,校舍坏了国家会想办法修等等。这一系列的现象,在过去几年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家校合作就是指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也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本文主要讨论运用家校合作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家校合作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校治理的显著特征是多元共治。作为伴随孩子成长的“编外教师”,家长成为治理主体是自然且必然的。通过深度访谈内蒙古自治区多地中小学教师和家长发现:家长普遍具有参与意识,但实际参与人数较少;参与多限于子女的个体发展,参与层次偏低;鲜有参与学校决策、监督教育教学的行为;家长委员会代表性不足,职责流于辅助、配合层面。深究家长参与难为的原因,主要在于家校平等关系缺失、家长精力与能力不足以及家长参与机制不全、操作性措施不足。建议中小学校从建立家校之间的信任机制、开展需求导向的家长培训、协商制定系统性的家长参与规划等多方面入手,深入推动家长参与学校治理。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 ,农村基础教育出现了“升学主义”观念有所加强 ,“育人价值”受到忽视 ,“身份歧视”导致辍学现象的发生 ,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下滑和课程结构滞后等问题。只有通过实施转变基础教育观念、发挥基础教育的文化功能 ,消除“身份歧视”思想 ,加强对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监督 ,改革和完善课程结构 ,才能确保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相似文献   

16.
汉正街个体工商户学校是1988年创办的,是一所以省内外来汉正街经营的个体户子女为对象的民办学校。在校学生全部是来自于农村乡镇的个体户子女,这样的学校在全国还是第一家。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生在农村、长在个体户家庭中的孩子与城市儿童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同时也存在城市儿童少有的弱点。研究他们的特点,探索教育方法,成为我校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单纯、质朴、无“骄娇”二气,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中小学必须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特点、人口素质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甘肃省陇右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从而导致了陇右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比较落后。因此,研究陇右地区课程标准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对积极推进农村地区课程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是农村学龄人口减少、税费改革和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的现实选择,也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追求教育公平、规范教育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尽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但在调整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家长不理解、村民不支持和投入严重不足。政府应成为解决这些困难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9.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对7-9年级学生的闲暇教育重视不够,家长闲暇教育观念淡漠,闲暇教育设施匮乏,社区(村组)缺乏对闲暇教育指导和引领等问题。农村7-9年级学生对闲暇教育的憧憬与企盼同现有的闲暇教育现状矛盾突出。农村7-9年级学生闲暇教育应该引起政府、学校、家长和社区的高度关注:政府应加强对农村7-9年级学生闲暇教育的投入,学校应充分发挥闲暇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应提高对闲暇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如果学校教育没有得到家长的认可,一个学校不可能有良好的声誉;学生的教育,如果缺失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作用自然要大打折扣。可见在学生的教育中,老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多么重要。作为班主任,理应主动架设沟通的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与家长交流沟通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调整观念,接纳欣赏家长有了家长的配合,学校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只要家长热心学校教育事务,即使有些挑剔,要求有些过分,也大可不必计较。因为,在家长关注孩子、关注班级、与老师交换意见的过程中,肯定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