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和教学需求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也是当前时期高校教学的常态化手段。现阶段高校“双线”混合教学资源配置缺少顶层设计规划,线上线下教学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偏差、学科适配性不足,需要从构建高校学生互动学习环境、增强教学资源学科适配性和提高教学资源效率出发,优化“双线”混合教学资源配置。通过打造“高适配”示范学科、优化教学资源的学科布局和线上线下教学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科学、合理的“双线”混合教学资源配置格局。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分析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我国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多种趋势,并结合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三校合作进行的“高校继续教育立交桥及其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加快继续教育立交桥建设是促进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明确了做好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分银行以及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是高校继续教育立交桥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环境,面对新的教育对象,我们需要更新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达到高校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环境,面对新的教育对象,我们需要更新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达到高校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的急剧转型和高等教育的大扩招,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恶化,以及国外高校的分流与抢滩,导致中国高校面临严峻的生源危机,后扩招时代提前到来.后扩招时代的到来导致一些高校债务危机加深,教师严重过剩,教师收入大幅下降,办学条件恶化,严重激化社会矛盾.只有从宏观层面对教育目标进行合理定位,从中观层面对所开设学科进行合理筛选,从微观层面对学科发展战略进行合理调整,各高校才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各自的教育质量,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澳洲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终身教育为基本理念,注重学校教育和社会继续教育的有机结合,强调高校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着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建立了科学的教育资源配置评估监督机制.当前我国应用型大学建设应以此为启示,积极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服务新兴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是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的主体,推进转型发展需要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理念引领,需要对转型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回答.新建本科院校从合格本科院校的“新建期”建设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形态”塑造,再到“新型大学”的“新特质”形成,“应用型”始终是其核心要义和内在特质,转型发展的目标趋向是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根本指向是培养真正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3):141-147
教学资源本土化是应用性高校转型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即使是传统的基础类课程,也有必要思考如何进行本土化转变.作为地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自然地理学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其教学资源的本土化具有突出的优势和意义.本土化教学资源建设需要遵循"相对性、系统性、适度性、可行性"原则,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组建建设团队,搜集多元化信息,分层次整理资源,按照系统性知识体系设计资源框架.以石家庄学院自然地理学教学资源建设为例,阐述了本土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从我校的学科专业结构特点和学科特色出发,我校申办了生物科学专业,并在专业方向定位、专业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整合及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合理完善,突出了我校的学科体系的基础性、综合性和适应性,反映了新颖的教育的观念,也为学科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6年以来高校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数据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学科动态调整从政府主导学科调整逐渐向政府引导和监督、市场调节、高校结合特色自主调整的趋势转变。高校学科动态调整既深受国家政策影响,也展现出高校学科动态调整以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高校学科动态调整与高校内涵式发展更加紧密、更趋理性和客观,高校学科动态调整逐渐摒弃功利、回归立德树人本质等趋势。这种高校学科调整趋势有利于高校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市场协调发展,但也存在以“增量”为主以及“存量”调整不足、缺乏科学学科规划和基础数据支撑、忽视交叉学科设置、盲目割裂知识生成性而导致陷入“实用主义”陷阱等问题,这些均需要通过一系列策略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