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林语堂《苏东坡传》、曾枣庄《苏轼评传》、李一冰《苏东坡新传》等书之后,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锋又推出了《漫话东坡》(凤凰出版社2008年5月版),阐释了他心目中的这位文称"欧苏"、诗号"苏黄"、词谓"苏辛"的文豪.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13,(1):63-67
《林语堂名人传记典藏》(全五册) 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宋碧云译 武汉出版社35.00元ISBN:978-7-5430-7209-1苏东坡年少中第,扬名天下,仕途之路却走得非常艰辛。林语堂自言他笔下的苏东坡只是一个伟大心灵偶然留下的足迹,真正的苏东坡是游荡在星宿间幻鸟般的灵魂。文章虽尽量用白描手法,却毫不掩饰对苏东坡深深的个人情感。  相似文献   

3.
和梁实秋有点相似,林语堂也是被言论史遗忘的——相对于文坛上的声名显赫,在言论史上是孤寂的. 其实,我对林语堂是有所偏爱的,早年读他的《京华烟云》,惊其才情;又读其《苏东坡传》,叹其功力;再读《中国人》(亦译为《吾国吾民》),赞其洞见.而十几年前读到他的《中国新闻舆论史》时,则服其胆识.  相似文献   

4.
夜读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觉得天上的星月失去了明亮,案头的灯盏失去了光芒,唯一照耀我的是苏东坡旷达的人生之光。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杨嘉)近几年林语堂的作品,包括《苏东坡传》《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等在市场上一直反响不错。然而随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拥有林语堂作品的版权期限将至,其他出版机构纷纷摩肩擦踵,跃跃欲试。近日,群言出版社经  相似文献   

6.
读过不少人物传记,也曾受到很多启迪。但老实讲,不少传记写得干巴、枯燥了些,往往流于“纪年”加“故事”加“评价”,显得生硬而无活力, 新近购得林语堂先生著《苏东坡传》(海南出版社出版),慢慢读来,居然越读越出味。没想到1947年语堂先生写于美国(初为英文版)的这部传记,将近半个世纪之后依然魅力不减。这当然首先是“传主”东坡先生的魅力,但林语堂先生的妙笔(真正意义上的妙笔)有着不可抹杀的作用。 苏东坡是一千多年来历代中国人所喜爱的人物。前不久《光明日报》举办的“袖珍读书系列间卷调查”中表明,“苏东坡最受当代读者青睐”。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林语堂的作品,包括《苏东坡传》《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等在市场上一直反响不错。然而随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拥有林语堂作品的版权期限将至,其他出版机构纷纷摩肩擦踵,跃跃欲试。近日,群言出版社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获得了林语堂先生包括《京华烟云》等在内的,全部作品共三十一卷的授权。  相似文献   

8.
《万古风流苏东坡》是“文侠”小说的开创者龙吟在推出《智圣东方朔》和《诗剑龙洲侠》之后,推出的一部“定型之作”。然而此书第一部原名《人望》却在上市之前就被不法书商盗印。为了打击盗版书商的气焰,光明日报出版社不惜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更改了原来的书名、封面、环衬、装帧设计,这部被盗版书商觊觎已久的文侠小说,终于突破重围,以新的面貌面向读者。此书之所以未出先火,缘于主人公苏东坡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又有一代文学大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流传于世。该书作者龙吟又另辟蹊径,汇集了二十年学术积累之成果,在披露众多历史细节外,还对苏东坡成长的心路历程等作了人性  相似文献   

9.
钱锁桥教授的新作《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是一部关于林语堂跨文化人生的智性传记,通过把林语堂立为与鲁迅、胡适并列的中国现代思想的坐标,重估了林语堂留给现代中国的知识思想遗产。林语堂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中国众多优秀的人文知识分子中独树一帜,与他长期游走于中美两国之间的跨文化经历密切相关。林语堂留学和在海外定居的经历是中美两国“共有的历史”(shared history)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开明书店出版了林语堂先生的《开明英文文法》,润泽几代,至今为人们所称道。有关开明书店当年出版的英文读物,版本甚多,其中优胜者当以林语堂先生执笔的为代表。林语堂的次女林太乙(曾任《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对此在《林语堂传》中追溯道:“1928年,他(林)所编的《开明英文读本》三册,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需要推出更多优秀的对外图书.文章梳理我国图书"走出去"现状,剖析优秀对外图书稀缺的主要原因,并以传播"中国声音"的先行者林语堂的代表作《苏东坡传》为例,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图书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编辑艺术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多数社会读者而言,读过《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林语堂散文集》、《林语堂书话》等作品后,对于林语堂的印象,大致就是一个散文作家、词典编纂家、小说家、畅销学生英文读本编著者。这些印象,大致不差,林语堂就是这样一个有多方面才具的文化人,一个有着较强社会使命感的中国学者。这里要说的,是林语堂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里的一系列期刊编辑活动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编辑艺术,以及由此奠定的他的期刊编辑家的地位。充分的社会阅历与人情练达是办刊的基础1932年,林语堂37岁,这是一个学者最有创造力的壮年时代。从这年起,林语堂先后创刊了《论语》(1932)、《人间世》(1934)和《宇宙风》(1935)三种小品文半月刊。他个人这个时期大量有影响的散文创作,也大多发表在这些刊物上,后归集为《大荒集》、《我的话》(《行素集》、《披荆集》)、《进行集》、《有不为斋文集》等。需要说明的是,创办刊物前的林语堂,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纯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1923年林氏与妻子从德国、美国留学归来,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派的立场应当在他的头脑中有所扎根。在北大、北师大、女师大任教授期间,林语堂先后写了一系列文章发表在《晨报副镌(刊)》上,...  相似文献   

13.
1975年,国际笔会第41届大会,林语堂当选为总会副会长。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是一位知名度极高的作家,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他旅居美国后用英语创作的《京华烟云》(亦译为《瞬息京华》),被欧美汉学家称之为“中国的第二部《红楼梦》”。日本文学界有人曾向瑞典皇家文学院提名将它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林语堂也被国际笔会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1989年2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对国会两院联席会谈到他访问东亚的准备工作时,说他读了林语堂的作品,内心感受良深。他说:“林语堂讲的是数十年  相似文献   

14.
Web2.0时代是自媒体的黄金时代,博客、播客、电子互动杂志、RSS等新技术粉墨登场。在这场大潮中,艺人徐静蕾的博客"老徐"和电子互动杂志《开啦》分获巨大成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传播现象。本文将这一现象置于web2.0时代的大背景框架之下,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揭示出当前自媒体的五大传播新特征:传者个性化、传受一体化、内容精细化、互动多维化、媒介开放化。  相似文献   

15.
记得曾在故乡网站的“读书吧”看到一位网友转载的一篇文章,题曰《黑色阅读》。说起他酷爱读陀斯妥也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鲁迅、张爱玲等人的作品。陀氏无疑是一个用心灵拥抱黑暗的天才;帕氏可谓最伟大也最卑劣的时代里的哈姆雷特鲁迅则犹如一个不带一点干粮和饮水进入沙漠的旅者,抱着九死而不悔的决心,又好像是播种煮过的种子的庄稼人,原本就不怀有收获一颗一粒的希望;而张爱玲,则在惘惘的时代背景中,从女子的内心感受出发,洞穿了人性中所有的局限与悲凉。作者说他喜欢“在咬着牙进行的黑色阅读中,不停地与‘黑色天才’们猝然相遇”的痛感,喜欢那种即使在炎热的夏夜里也深入骨髓的阵阵寒意。也许这种“黑色阅读”的方式,有利于我们冷峻地切入现实人生。然而,当我读到林语堂先生所写的《苏东坡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某些时候更乐于热爱神祗的笑容。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说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在当代中国 ,周而复堪称书海作舟 ,踏遍天涯的作家了。他读书写作 ,利用图书馆 ;他行路考察 ,参观图书馆。他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说 :图书馆也是学术研究机构 ,对一个国家发展文化和培养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企盼有个自己的书斋周而复原籍安徽旌德 ,生长于南京。儿童时代即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的文章他都爱读 ,甚至能背诵他们的名篇。十岁前后 ,他读了很多旧小说 ,给他影响较大的是《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周而复十五岁考进了青年会中学读书 ,…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他翻译的《浮生六记》是汉籍英译作品中成功的典范。本文主要通过对《浮生六记》的翻译的分析,来探究林语堂的翻译观念,以进一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林语堂在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他翻译的《浮生六记》是汉籍英译作品中成功的典范。本文主要通过对《浮生六记》的翻译的分析,来探究林语堂的翻译观念,以进一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林语堂在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做学生时,学现代文学史,知道林语堂早年有些革命性,写过颂“土匪”一类的文章,后来,他钻故纸堆,办《论语》、《人间世》,提倡“闲适”和“幽默”,挨了鲁迅不少批评,“将屠户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便是用在林语堂身上的。此外,就所知甚少了。80年代,有机会看到台湾出的35卷的《林语堂全集》,一口气读下来,这才对林语堂其人其文,大抵有了认识。总体说来,林语堂在文学上散文成绩较好,小说写得甚多,然较贫弱,他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方面,以及编撰《汉英大辞典》等,是有卓著建树的。他的幽默,与一般人对幽默的预期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他翻译的《浮生六记》是汉籍英译作品中成功的典范,本文主要通过对《浮生六记》的翻译的分析,来探究林语堂的翻译观念,以进一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林语堂在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