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借助于精神生产资料进行的组织化、系统化、理论化的精神产品的生产。德育的简单再生产过程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精耗产品,其效果趋近于零。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是德育作为精神生产活动的扩大再生产的逻辑起点;德育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根本标志,是德育的客体或对象的德性修养得到显著提高。伴随历史的进步.德育作为精神生产活动将得到不断强化,其功能作用亦将得到更深层次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编辑活动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作为精神生产活动,编辑面对的是精神产品(原创产品),而对精神产品的理解、判断、评价和加工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编辑过程中,鉴审原创作品是核心环节。剖析编辑鉴审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总结其特征和规律,是构建编辑学理论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德育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五育”理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常说的“德育”至少有这样四条义项,即作为一种教育活动的德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方面的德育、作为学校一项课程的德育和作为一切教育活动之道德维度的德育。道德既指客观社会伦理,也指主观价值观念,道德研究和德育研究因而也须面对价值问题和科学问题这样两类性质不同因而无法兼容于同一逻辑体系之中的问题。生成于德育研究领域并逐渐独立出来的作为一门科学的德育学或德育科学,可以专注于德育领域科学问题的研究,而将其中的价值问题研究交还给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正如马克思所言,“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非他律,因此,人若在德育过程中丧失了主体地位,因而丧失了精神自决,则德育必然会走向其自身的反面,这就是德育的异化。德育异化是我们在德育领域碰到的很多问题的认识根源。重建和坚守人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克服德育异化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中论述了优先发展第Ⅰ部类生产的作用。优先发展第Ⅰ部类生产即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其产品只进入生产消费),至于其作用,我们从马克思举的第二例中可知。 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是Ⅰ(v m)>ⅡC,这也是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只有当Ⅰ(v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对生命的再创造活动,人文精神是德育的价值祈向。德育的人文精神在这里主要是指坚持人是目的的价值取向,坚明爱是源头的教育理念,坚守面向生活的行动纲领,以人文关怀促进受教育者道德的成长、人性的丰满、意义的辨明、精神的健美、价值的实现,促进其作为生命主体、精神主体的独立、自由与完善,使德育成为人文精神的最直接最自觉的精神阐释和价值守护。  相似文献   

6.
学校德育活动实效性低下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德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活动是教师的意愿与设计;德育活动的内容来自成人视阂,是空洞的、抽离的;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制度化的;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没有统一起来。提高德育活动的实效性,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德育活动中注入游戏精神,即一种自成目的的精神,一种积极开放的精神,一种自由想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一种不断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精神,一种不断创生的精神。而其中。最核心的精神是自由的精神。就实践而言,德育活动应成为学生自主与自愿的活动;德育活动的内容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德育活动的形式应该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应统一。归根结底,改进德育活动在于以自由之精神培养自由之个体。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矛盾直接地是人类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类自身生产)与自然的矛盾。扩大再生产是现代社会生产的基本特征。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扩大再生产必须走内涵式道路。人的生产与发展是社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的。精神生产是推动社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阿基米德点”。科教兴国战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切入点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唐松林 《教育探索》2000,(10):57-59
教师的德育素质是教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素质。教师的德育素质主要包括德育理念 、专业精神和德育能力。德育即教师对德育的理性认识及在此基础上的4德育信念,是教师有效德育的基础和前提,属于德育素质结构的第一维度;专业精神是有效德育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的热情、亲童性、责任感与合作精神等,属于德育素质结构的第二维度;德育能力是教师能使德育活动顺利进行并保证其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包括德育的实践能力、临床技能及  相似文献   

9.
追寻学校德育活动的游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德育活动实效性低下的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学校德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活动是教师的意愿与设计;德育活动的内容来自成人视阈,是空洞的、抽离的;德育活动的形式是制度化的;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没有统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德育活动中注入游戏精神.即一种自成目的的精神,一种积极开放的精神,一种自由想象和大胆创造的精神,一种平等的精神,一种过程就是结果的非功利精神,一种不断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精神,一种不断创生的精神.而其中,最核心的精神是自由的精神.就实践而言,德育活动应成为学生自主与自愿的活动;德育活动的内容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德育活动的形式应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德育活动的发展与享乐的追求应统一.归根结底,改进德育活动在于以自由之精神培养自由之个体.  相似文献   

10.
工匠精神作为当下的热门话题,社会对其的关注和议论集中在产品生产和工作态度的几个相关方面。工匠精神一方面强调对产品生产创造的严谨工作态度,另一方面表达对人才培育的极高要求。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脚步,艺术类研究生比例逐年上升,工匠精神作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正取价值观对于当代艺术类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对于"工匠精神"在艺术类人才德育的环节上研究甚少,实践成果也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1.
编辑活动是主体与客体的双向对象化过程 ;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证编辑活动是社会文化活动与生产产品的物化过程的辩证统一 ,具有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双重选择 ,其产品———出版物 ,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12.
史红 《吉林教育》2008,(5):95-95
研究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所谓主体性,简单地说,就是人在所从事的物质活动或精神活动中所构筑、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的德育应以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德育说到底是教给社  相似文献   

13.
唐开英 《广西教育》2006,(7B):68-68
《德育》读本不仅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其更重要的功能是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范例。在学习和运用《德育》读本和《成长册》的实践中,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得到体现,个性得到发展,学会了做人、做事,使教育活动在和谐气氛中进行,学生没有精神负担,没有心理压力,师生能有效地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团结协作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4.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对工作追求极致的精神理念,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职学校若想培育出出色的职业人才,德育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其深远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工业精神渗透到德育教学课程的目标、过程、评价等环节中,对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具体分析,阐述其与中职德育教学的密切关系,针对学生思维水平、发展能力等多方面,提出工匠精神视域下创新中职德育教学的可行性路径,对提升德育教学效果、协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兰秀玲 《辽宁教育》2006,(11):26-27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我校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我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民族精神教育为主要任务,完善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序列,确定了各年级德育目标,细化了各年级德育内容。开展博爱教育和规范教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德育体系,在德育途径上主要体现“四大育人工程”——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其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如同物质生产活动一样,也存在着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批评处在文学消费的一极,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文学消费活动。本文从文学产品的价值实现、文学创造活动的最后完成,以及对文学产品的再生产的反作用等角度,论述了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文学消费的诸般功能。  相似文献   

17.
活动德育课程是活动课程的一种主要类型,也是德育课程的主导类型。活动德育课程中最为可贵的元素是课程中的实践属性,正是由于这一属性使得它被赋予了不同于学科德育课程的非凡意义。其一,活动是教育对象获得德性的根本途径;其二,活动体验有助于创设主体道德发展的情境;其三,功能的互补性有助于推动学科德育课程价值的实现;其四,高度的参与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性主体精神的发展;其五,活动课程化有助于保障德育功能的长期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目标管理是我国高等学校在学习与借鉴目标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的德育管理方法之一。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针对高校德育的特点正确地运用目标管理方法以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将德育目标既作为德育活动的起点,又作为德育活动的终点,以德育目标为依据,有序、有效地展开高校  相似文献   

19.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道德教化方面创建了自己独特的德育范式——"精神助产术"。"精神助产术"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教育的方法,而是集哲学思想、教育理念、德育目标和实现手段于一体的德育活动范式。对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作范式化解读,能够深刻理解"精神助产术"的建构逻辑,准确把握其全部内涵,对于当代德育的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德育》2013,(12):F0002-F0002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校长周飞虎提出"修德明理"教育,其核心是人格教育。学校确立"读书明理"校风,通过开展"立身、做人、处世"一系列读书活动,以及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校本德育活动、学科德育、生命伦理教育、自助教育、军训远足活动、网络德育活动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学校重视班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