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素有胶东屋脊之称的昆嵛山,因800多年前全真教“七真人”在山之西北隅烟霞洞中修炼成仙被誉为“仙山之祖”。而烟霞洞又以道教全真教派发祥地而蜚声海内外。  相似文献   

2.
全真教第二代领袖"北七真"中,生前身后光芒最为耀眼的,当数长春真人丘处机。他的弟子李志常写了一本名著《长春真人西游记》,元中书令耶律楚材写了一本《玄风庆会录》,其实都是有关他万里西行谒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事迹的记录。这两本书的传世是沾了丘处机的光。成吉思汗十分敬重丘处机,以神仙相称,赐之虎符,副以玺书,并接收了丘处机关于"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的忠告。丘处机还燕后,打着成吉思汗的旗  相似文献   

3.
谢宗信大师,少年时出家入道,列玄裔全真龙门派第23代;道貌伟岸清奇,待人慈悲和善。1992年3月中国道教协会第五届代表会议当选常务理事、常务副会长,遂赴京主持中国道教协会日常教务。 为道教的事业北上京都住进白云观;许多人见他炼养有方请教养生秘诀,他回答四个字“清静无为” 北京白云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道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道观得到很好的维修和保护。由于金元之际丘长春真人驻此弘道布教,后羽化又藏蜕此观,白云观遂成道教  相似文献   

4.
白云观坐落在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路,是我国道教全真第一丛林,龙门派祖庭。1946年11月11日夜,众道士将该观住持安世霖、监院白全一强行捆绑,架柴泼油,活活烧死,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过后不再提及,至今鲜为人知的白云观活烧老道案(下称“惨案”)。  相似文献   

5.
刘永海 《图书馆学刊》2005,27(6):122-123
《七真年谱》是关于“全真七子”最直接、最重要的史料之一。但标点本《七真年谱》存在颇多疏漏讹误之处.标点方面亦有不足。  相似文献   

6.
《中国博物馆》2009,(3):52-52
“高奇峰·天风七子书画展”于2003年6月19日至7月8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高奇峰(1889~1933)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在近代画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弟子世人并称“天风七子”,皆在继承传统画学与岭南画派风格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可圈可点。本次展出师生八人书画精品84件,悉为广东省博物馆及画家亲属出品,且多为首次展出,  相似文献   

7.
王重阳的《全真集》最初分为前后集,《道藏》本把前后集合并,并把原书的各卷从前到后依次排列。“教化集”最初分为上部《下手迟》(今《重阳教化集》卷一)、中部《分梨十化》(今《重阳分梨十化集》)、下部《好离乡》(今《重阳教化集》卷二、三)。其中的七篇序分为总序与别序,且它们最初的排列顺序可考证还原。《丹阳真人语录》作于1184年到1241年之间,其后的相关传记对它都有过参考。《体玄真人显异录》的成书时间最早在1197年至1214年之间,最晚在1241年之前。《道藏》本《太古集》不完整,缺失约一万八千字的“诗词歌赋”。  相似文献   

8.
2021年1月和4月,山西大学考古系对长治市沁源县韩家窑摩崖造像、社科摩崖造像、马刨泉摩崖造像、康家庄摩崖造像、渣滩摩崖造像五处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这些摩崖造像中,主要题材为一佛二弟子,另有两龛立佛和两龛菩萨造像。摩崖造像共留存有题记十二处,其中纪年题记有北齐“武平五年”三处、“天保七年”“天保九年”各一处,隋“大业三年”两处,唐“中和三年”纪年一处。根据造像风格与题记,可知五处摩崖造像主要开凿于北齐至隋代,唐代续凿两龛。这些摩崖造像为研究晋东南地区沁河流域北朝晚期至隋代佛教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刊物方面(一)《王曲》周刊。是胡宗南控制下的国民党中央第七分校的机关刊物。16开本,1938年9月18日创办。因校址设在长安王曲故名“王曲”。隶属七分校政治部,由政治部主任王超凡直接领导。主编先后为方本裕、廖伯周、林建成、冯凌云。发行对象七分校学生和胡宗南部队军官。1939年12月七分校政治部成立编审会由政活部副主任余纪忠负责,并改出半月  相似文献   

10.
《档案天地》2013,(10):F0003-F0003
《水阁清幽图》元黄公望绘黄公望(1269一1354 ),元代画家。元代著名全真派道士、画家。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本姓陆,名坚,幼年父母双亡,族人将其过继给浙江行省永嘉州(今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其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发,自创一格;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为"元四家"(外三家为吴镇、王蒙、倪璐)之首。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富春大岭图》、《溪山雨意图》、《快雪时晴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九珠峰翠图》、《水阁清幽图》《洞庭奇峰图》等。  相似文献   

11.
《雍正皇帝》一书的轰动是在其出版两年之后。一些资深评论家面对这部小说,如获至宝,惊喜万分,称之为“当代的《红楼梦》”、“五十年甚至上百年难得的一部小说”。此后便是大众一片声价的叫好。余闻也寡,至今没听到、没见到什么皆议。余性也愚,对书中某些“特异”内容总耿耿于怀,百思难解。所以当此“万马齐鸣”之时,仍欲作飞蛾之扑。好在文艺界提倡百家争鸣,宽容有德之士甚多,我才敢斗胆提出心中疑团,就教方正大家。试看:老道张德明,乃白云观真人,被延至八爷撒把王府,为众人推休咎、测祸福。面对众王爷大臣的洁难,从容泰然…  相似文献   

12.
王守仁从祀孔庙是明代礼制和学术史上的重大事件。嘉靖七年(1528年)王守仁去世后的政治现实,决定了嘉靖年间不存在讨论王守仁从祀的可能性,然而王守仁的弟子们通过努力,为日后王守仁从祀奠定了学术传统和社会舆论的基础。隆庆元年(1567年)王守仁从祀孔庙的首次讨论因反对者较多而未能成功,但在此次讨论中耿定向突出了王守仁的事功,确立了王守仁相对于其他从祀对象的优势;宋仪望撰写的《阳明先生从祀或问》系统回答了王守仁从祀的诸多理论问题,成为王守仁从祀的纲领性著作。万历年间,因张居正、陆树声等内阁重臣反对,而使得万历初年的两次从祀廷议均告失败,但王守仁从祀的格局已经基本确立。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王守仁终得以从祀孔庙。  相似文献   

13.
原定10月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将提前至9月底升空。具体时间预计会在北京残奥会闭幕至“十一”国庆前。据报道,随“神七”上天的3名航天员中,将有1人执行舱外行走任务,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  相似文献   

14.
王渔洋生于明崇祯七年(1634),卒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享年78岁。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蚕尾老人,谥文简,因避雍正(胤禛)讳,其名曾被改为士正、士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笔下有位王贴,他是天齐庙的一位当家老道士。此公虽名不见经传,却因跟宝二爷偶然胡诌“妒妇方”而赫然上了《红楼梦》的回目,并且给人留下颇为有趣的印象。 这位王道士,原无所长,只是“专在江湖上卖药,弄些海上方治病射利,庙外现挂着招牌,丸散膏丹,色色俱备”。他奔走豪门,在宁荣二府“走动惯熟”,得了个“王一贴”的诨号:言他“膏药灵验,一贴病除”。  相似文献   

16.
唐代文集卷帙浩繁,有如烟海,其中取名可谓五花八门。除我们常见的以姓名取为集名外(如《宋之问集》、《沈佺期集》、《常建诗集》等),还有以字号、籍贯、官职、宦地、封号来作书名的。 1.字、号《王无功集》——无功,是初唐诗人王绩的字。《李太白全集》——太白是盛唐诗人李白的字。萧颖士字茂挺,有《萧茂挺文集》。元结字次山,有《元次山集》。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自号幽忧子,明人张燮辑有《幽忧子集》。晚唐诗人陆龟蒙,自号甫里先主,宋人叶茵辑有《甫里先生集》。卢仝自号玉川子,有《玉川子诗集》。刘蜕自号文泉子,有《文  相似文献   

17.
漫话室名斋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将自己的图书(包括金石彝鼎、法帖名画)收藏处、自己的读书之所冠以名称,这就是通常说的室名斋号。它是随着社会图书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上古时代,“学在官府”,老子任职的“柱下”,应为起始,汉代的“兰台”、“石渠”等名,那是皇家藏书之所的室名斋号,历代官府相承沿袭,至清代有“文渊”、“文津”诸阁,都是充满着至尊的皇家味道。私人拥有室名斋号,恐以东晋桓温为最早,他在南州起斋,斋中悉雕盘龙,因号“盘龙斋”,然而并非是他的收藏处、读书处,只能当作类似今日的客厅名称。作为文人个人收藏处、读书处的室名斋号,实在是起始于唐五代印刷术发明和广泛运用,使图书大量方便产生以后。东汉曹曾的“曹氏石仓”,仅此一例,而唐  相似文献   

18.
打开报纸,这号“王”那号“王”,随处可见,什么“烧饼王”、“建筑王”、“裁衣王”、“运输王”等等,涉及衣食住行,遍布各行各业,真是应有尽有。仔细想来,这些王冠的取得并非难事。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既不是枝术比式中的优胜者,也不是行业中推举出的佼佼者,更不是群众公认的拔尖人才。往往是一些作者凭着自己的看法下的结论,报纸不假思索地加以宣扬。难怪报纸一同群众见面,便引起訾议,有的甚至酿成了风波。有一种行业,这个报纸封这个  相似文献   

19.
王舒羽 《博物馆研究》2009,(4):89-90,67
明末清初,王时敏、王鉴、王挈、王原祁、吴历、恽寿平被誉为画坛“六大家”。其中“四王”、吴历皆以擅山而水驰名画坛,唯有恽寿平除山水外,亦擅画花卉,并继承发扬了“没骨法”,开创了“常州派”。  相似文献   

20.
朱熹在“文化成天下”思想的指导下,为恢复封建伦理纲常,推行教化,把著书讲学、振兴书院、教育仕子作为一生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除了大量儒家经典注解之作外,朱熹及其弟子还对古代先贤的著作进行大规模收集、整理和编次。此外,朱熹修建书院,广征书籍,重视出版刻书,不仅促进了南宋学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对丰富我国历史文献宝库、保存文化遗产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