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华 《文化学刊》2008,(6):153-158
大学精神是大学本真的体现,是大学生命力延续的应有动力。大学精神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同时大学精神也有着普遍性与特殊性兼容的特点,每所大学既会体现共同的追求,又会产生自己独有的理想境界。现代大学精神与人文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互相丰富与内化着对方。但是随着日益多元化社会的出现,大学精神日渐式微,失落的状态显现无遗,如何重拾昔日的大学精神就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目标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胡军 《文化学刊》2008,(5):131-136
从对北大精神的两个版本的评论入手,以北大的性质及其历史作为研究前提,在分析研究详实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梳理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和坎坷实践道路,对北大传统和精神进行新的概括。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10,(3):130-130
<正>涂刚鹏在《理论月刊》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弘扬民族精神是高等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在21世纪,高校的一项神圣使命,就是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刊》2010,(3):123-123
<正>黄子杰、程广文在《教育评论》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大学的任何行为反映了大学文化,折射的则是大学精神。作为观念中抑或实践中的大学,无论其行为的哲学基础是"象牙塔"还是"服务站",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应保持自身应有的精神。没有大学精神,就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10,(3):114-114
<正>王丰在《现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大学精神是现代化过程中人的自我觉醒的产物,是文化启蒙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它深藏于"大学"之中,确又游离于"大学"之外,它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和不同阶段的社会情景中不断地变化和  相似文献   

6.
《文化学刊》2010,(3):165-165
<正>何玲在《科教前沿》2009年6月(上旬刊)发表文章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加强、社会竞争的加剧、各类欲望的延伸,大学已经慢慢地不满足于单纯的"象牙塔",越来越多地强调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然而在这一社会潮流中,能始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0,(3):162-162
<正>武薇在《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第6期撰文指出:众多高校校训皆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不仅体现圣人先哲对"修己治人"的大学之道的深刻认识,在今天仍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发挥着文化传承和育人的奇特功能,耐人寻味。特别是在新时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刊》2011,(4):154-154
陈静在《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撰文指出,文学经典和文学经典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这个课题关涉到当前复杂文化语境下如何面对文学经典的危机处境,如何重建经典观念和确认经典的标准,以引导和规范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11,(3):160-160
周建军、张爱民在《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特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区域范围内,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是区别于其他地区,得以存在、繁衍和发展的内在根基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于淼  刘妍 《对外大传播》2007,(11):20-23
200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提出了和谐世界这一重大国际倡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据此撰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一个重大的国际倡议》。 在刚刚闭幕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内倡和谐社会,外倡和谐世界。中国未来几年中的对外政策无疑也是全球所关注的。《对外大传播》邀请王逸舟教授就“和谐世界”这一理念,以及如何解读报告中的相关部分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1.
《文化学刊》2011,(2):189-189
叶皓在《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撰文指出,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对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一直存在很多误区,典型的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理念,指导了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城市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工作。十七大以后,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地位的逐步确立,标志着社会发展理念的日趋成熟。美国哈佛大学曾召开过一次题为“经济时代的文化责任”的国际研讨会得出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