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诗歌意象是诗歌所表达出的一种主要思想和主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深入到诗歌内部去探究本质,把握诗歌的意象。通过对于诗歌意象的探究有利于学生抓住诗歌的形象特征进行筛选和提炼,理清体现诗人的情感、品质的词句,更好地融入到诗歌中,抓住诗人的情感,体会诗人的处境,进而理解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学生要善于透过诗歌的语言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借助诗歌中的意象来探究诗  相似文献   

2.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题材,语言凝练含蓄,意蕴丰富。高中新课标中要求语文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情感。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诗人描绘的诗情画意中翱翔,从而在掌握诗歌鉴赏方法的基础上,增强对我国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3.
诗歌短小精悍、言简意丰、跳跃性强,这就决定了诗歌鉴赏必须依靠想象。想象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欣赏者也是一种必要。因此,诗歌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诗歌鉴赏规律,善于运用"补白"艺术——引导学生通过再造想象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诗歌鉴赏综合课让"诗人"进课堂,从心理学的角度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角色,打破了教法上翻弄花样,做表面文章的做法。综合课就是整合课,写诗本身就是一种沉潜内心的整合,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解析,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让诗歌"摄取"学生心灵的原生态,写诗的内向性,使综合课的诗歌教学极大程度地内化与升华。  相似文献   

5.
陈培 《阅读与鉴赏》2009,(12):49-49,63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明确要求诗歌鉴赏“把握作品的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能力层级为“D”。这“全面理解.深刻领悟”是对我们学生提出的比较高的要求。对我们学生来说.诗歌鉴赏难在对诗歌字面意思的理解上,更难在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上。因为,诗歌鉴赏既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又要学生把握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一切内涵.还要学生调动自己的一切生活体验,才能想诗人所想.说诗人所说。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咏柳〉赏析》是一篇诗歌赏析文章。学习诗歌赏析,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诗歌三味(语言美、形象美、音乐美),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须得在教程教法上为学生设计一种“捷径”,使其登堂入室,探囊取物,得之于心;否则会使学生困惑、枯燥而无所获。  相似文献   

7.
从诗歌文体的本质出发审视诗歌教学,发现传统诗歌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探究诗眼"和"炼字"存在的弊端,提出诗歌教学的三种策略:探究需叙述顺序、理解情感矛盾、体会意象内涵.试图在此基础上,还原诗歌的生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8.
朱英诞40年代创作的《山居》意境深远,诗歌整体上营造了一种诗意的孤寂之境,青色的运用不仅烘托了的诗歌的意境,也暗合了诗人的心境,化合入了诗歌的生命之中,让人诗意地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情感下的另外一种情愫——对于理想的坚守,这也就促使诗歌在情感上产生了一种张力。  相似文献   

9.
《登幽州台歌》作为登高诗有其特殊的一面,具体表现为:在诗歌内容上登高而无景,在诗歌情感上多因登高而悲怆,在诗歌形式上错落而有致。在教学中要立足诗歌的文本特质,针对学生理解的疑难点和困惑点进行设计:补充背景,初识诗人情感特质;细读感悟,品味诗人情感内核;知人论世,解锁诗人情感密码。  相似文献   

10.
朱英诞40年代创作的《山居》意境深远,诗歌整体上营造了一种诗意的孤寂之境,青色的运用不仅烘托了的诗歌的意境,也暗合了诗人的心境,化合入了诗歌的生命之中,让人诗意地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情感下的另外一种情愫——对于理想的坚守,这也就促使诗歌在情感上产生了一种张力。  相似文献   

11.
正在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应试的训练,还应凸显诗歌的人文价值,关注生命的意义,让流传千年的诗歌依旧可以在当今学生心中彰显出应有的魅力。一、反复吟诵,感受诗歌音韵之美"诗言志",诗歌的本质就是诗人情感的诉说,是包含着情感的吟唱。因此,诗歌教学的第一步应当是诵读。中国的诗歌非常讲究音韵之美,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的情感是相协调的。诗歌的音韵之美,不仅是一种美的外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从诗歌的标题分析入手,引导学生感知诗人语言的推敲特点。然后通过对诗歌意图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诗人的独特视角,还原诗歌现场,从不同方位分析诗歌意象,揣摩诗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最后抓住诗歌的创作和修改日期,巧妙布置作业,让学生比较赏析,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和深化。  相似文献   

13.
对高中生而言,鉴赏诗歌的能力要求较之初中有了大幅提高。如何衔接初高中诗歌教学?抓手是诗歌的意象。意象在初中虽是未触及的概念,但又很容易理解,无非就是融汇了诗人情感、观念或哲理的景或物,对学生而言,一点就透,因此可作为高一诗歌教学的过渡和中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紧扣诗歌中的意象特征,勾勒意象所描绘的画面,从而体会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把握诗作中各意象之间的关联,继而梳理、挖掘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和情绪的嬗变;在课堂上创设诗人作诗时的生活情境,从本源上理解诗歌意象的朦胧性和多义性,帮助学生达到对诗歌的精深鉴赏。  相似文献   

14.
正充满感染力的美读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在美读时,阅读者往往可以和诗人一起翱翔在诗歌的广袤天地中。诗歌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通过不断的默读,美读,朗读,学生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去见诗人见过的世界,明白诗人所表达的思想,通过美读,学生可以升华自己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还可以加深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一、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部分占有一定的数量,有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古代诗歌中生僻字繁多,学生在初次接触时读不懂,难以理解,就会产生疑问。教师要让学生对诗歌  相似文献   

15.
诗歌的艺术构思是诗歌结构的特殊方式,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素材的重新组合和再创造。诗人的构思大概经历了初始、深入、完成三个步骤,而"情以物感"是诗人构思的起点。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思维活动,构思是把生活中的现象特质,用艺术设计的蓝图展示给接受者,因此,诗歌的构思又是哲学意义上的诗人审美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运用的妙处:给古典诗歌导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诗歌朗读进入真正的春天,让学生在名家诵读中深深地领悟了诗人的情感;利用直观视觉的冲击中开创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和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全面地去了解诗人生活时代和创作思想,更深地走进诗人的心灵,真正读懂诗歌。  相似文献   

17.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鉴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诗歌简洁凝练的特点入手进行教学,结合具体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展示诗人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再结合诗歌主题的讲解和渗透让学生能够在课上对诗人所传递的态度、感情和精神有所了解,最终达到在循序渐进且针对性较强的诗歌鉴赏中有效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与语言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了解诗人,解读诗题,理解诗句,勾画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诗人不同,诗风也不同,例如李白和杜甫,一个浪漫主义,一个  相似文献   

19.
媒介介入诗歌已是事实。在大众传媒语境下,媒介的发达使得诗人及其创作处于泛媒介场域的范围内。传统意义上的诗人身份随之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颠覆,成为一种传播学视野中的诗坛现象。大众媒介的介入不仅模糊了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的界限,也使诗歌创作者进入写作空间的自由而精神不自由的尴尬境地,而且诗歌创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变得更复杂。另外,诗人精神领袖的地位也被无形的消解,等等。对此,诗人又将何为呢?  相似文献   

20.
沈苇的诗歌存在两种艺术视角,一种是儿童视角,一种是成人视角。选取这样一种角度是基于这样一种发现,即诗人在诗歌中无处不在的对生命的关注和好奇,同时又充满了对生命的悲悯之情和终极关怀。这两种视角同时存在于沈苇不同时期的诗歌中,构成了沈苇诗歌既单纯又深刻的品格。儿童视角使诗人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诗性存在,成人视角帮助诗人把生活的底蕴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