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职业圈》2014,(28):50-51
外界对百度有误解。百度现在的访问量非常大,用户规模非常大。但百度还是一个很单纯的公司,主业还是网页检索,网页检索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尽管百度也在不断地尝试—些新东西,比如电子商务、海外业务拓展,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与网页检索相关的业务上。  相似文献   

2.
芃凡 《职业圈》2011,(1):32-33
前段时间,腾讯与奇虎围绕QQ安全上演了一场昏天黑地的互联网商业大战,其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将数亿网民劫持卷入这场"不义之战",双方都置广大客户的利益于不顾,使出了"绑架"客户的杀手锏,极尽威逼、利诱、骚扰之能事,让广大用户好不烦恼。现代商业竞争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就是“客户为本”,  相似文献   

3.
"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句话正是过去几年千团大战的真实写照,从2010年年初到2011年年中,由于资本的追逐和媒体的热炒,中华大地涌现出数千家各类团购网站,一片繁荣景象。如今两年过去,局面已然变成千团万团皆凋零,最终在疯狂的烧钱竞赛中存活下来的团购网站寥寥可数。如今网贷平台的火爆跟当年的团购网站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首先,两者的概念都是急速升温,在阿里余额宝横空出世的一夜之间,媒体对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关注便持续走高,某门户网站的科技频道连续两天的头条都在关注P2P网贷。于是早已默默发展多年的网贷平台借着这股东风,迅速走入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基于特定社会建构和意识形态立场的风险话语为各国开展国家安全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成为少数西方国家遏制中国发展的工具。2023年4月以来,“去风险,而非脱钩”新战略的提出标志着美西方对华风险话语不仅在表述上完成了从“中国威胁论”“中美脱钩”到“去风险”的更新迭代,更实现了从“安全化”到“去风险化”的话语内核转向。它看似放弃了“以中国为威胁”的进攻姿态和“脱钩”的逆全球化立场,实则意在扩大遏制空间、占据道德高地,实现“以中国为风险”的精确“脱钩”。借助强调“风险”而非诉诸“安全”的话语重心变化,美西方也意图进一步转移盟友间和国家内部矛盾,掩盖自身国家安全能力衰退的事实,这最终可能带来“去风险化”风险话语的全球散逸。  相似文献   

5.
常江  杨奇光 《对外大传播》2015,(2):70-72,75
<正>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互联网不但是一种不断改进新闻生产和流通机制的技术,更应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内容和流通等层面的思维方式。目前,社交媒体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是普遍性的事实,具有国际影响力并致力于国际传播的西方主流媒体大多"审时度势"地制定了完备的社交媒体战略,以克服国界与媒体准入政策等现实壁垒,实现有效的跨境传播。目前来看,将社交媒体应用于国际新闻传播主要有如下两种模式:一是传统媒体搜索筛选社交媒体(如  相似文献   

6.
"本土化"(Localization)也被称为"本地化",是指将某一事物转换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过程。在国际传播领域,媒体实施"本土化战略",指的是媒体为适应某一区域市场受众的媒体接触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经营思路和操作手法的改造过程,涉及到媒体的内容生产、经营、人才使用等各个方面。本土化是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  相似文献   

7.
软装饰设计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满足人们的不同审美需求,它的设计观念就是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其中过去的设计原则"雅俗共赏"发展到今天,已不再完美无缺,而受到了时代发展的挑战,必须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那就是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充分张扬其个性,这也是当代软装饰设计应好好把握的一个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东起西汉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绵延数千公里,驼铃相闻,途径中亚、西亚进而到达欧洲和北非地区。其上下跨越2 000多年,搭建起了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政治、经济、宗教等交流与互动的桥梁,是不同文明间相互吸引、交融,求同存异的见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该文通过概述自古而今中国与伊朗两国凭借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倡议为载体而实现的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初步探索中伊未来医疗合作的新机遇、新模式,这在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发展与全民健康,倡导国际合作的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建文 《文化学刊》2023,(9):211-214
杨氏家族从唐末入据播州,到明末因杨应龙反叛被改土归流,前后统治播州七百多年。在这一过程中播州在中原士人中的印象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一个明显的逐渐文明化的过程。笔者从唐、宋、元、明四个朝代角度出发,探讨了不同朝代人眼中的播州。刘禹锡、柳宗元、裴度、唐宪宗等名人事迹,展现出了“播州非人所居”的画面;冯檝认为播州为“不毛之地”,既不可耕而狼子野心顽不可革;元人吴澄转变了对播州的态度,“视犹中州”;明初王绅的诗文中,赞叹播州为“比侔华夏”。从“蛮方绝域”“不毛之地”,到“视犹中州”“比侔华夏”,中原士人之播州意象的变化恰恰发生在杨氏家族统治播州期间,而元明士人在感叹播州今非昔比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对杨氏家族忠于朝廷、建设播州的称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