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良师》2011,(9):45-45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当时了不起的大学问家。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由他和他的助手编写出来的。 司马光小时候在私塾里上学的时候,总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他甚至觉得自己比别人的记忆力差。  相似文献   

2.
说起司马光,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代代相传,已经说明了少年司马光的与众不同。司马光的博学多才,主要来自于勤奋好学和惊人的刻苦。  相似文献   

3.
小同学们一定知道司马光吧,当然,司马光不仅仅做了“砸缸”这一件事,他是北宋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还写了《资治通鉴》。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较差,别人读一篇短文,三遍五遍便背熟了,差一些的十遍也就差不多了,可司马光非背个二三十遍不可。同学们背熟后,都出外游玩去  相似文献   

4.
5.
《少年读者》2009,(1):8-8
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因为勤奋学习、励精图治而成才,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却很少有人知晓司马光也曾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6,(3)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据计算。人若活70年,约有62万小时;减去吃饭、睡觉等生活必需和求知之年.还有33万小时。若每周工作40小时,一年仅2080小时;一生工作35年仅72800小时。所以.能否将剩下的大量时间用起来,是人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7.
人生的警枕     
<正>当我们主动抛弃"天上掉馅饼"的虚空妄想,捡起"习惯于努力"的生活方式,幸运和进步就会纷至沓来。习惯于安逸,还是习惯于努力?请选择!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出身贫寒,幼年不幸。为了节省粮食,他以糙米熬成稀饭,冷之成冻后划为四块,早吃两块,晚吃两块。每日食不果腹,但依旧坚持读书。每当乡里的富户施粥放粮时,穷孩子们都去乞讨吃喝,求得旧衣,唯独范仲淹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8.
对于言路闭塞,司马光有切肤之痛。宋神宗去世之时,“诏求直言”,高太后派人慰劳前来奔丧的司马光,并问“为政之当先”,司马光就说了四个字:“请开言路。”然而,司马光当权之后,是否就能闻过则喜呢?好像也没有这样的豁达。不要说是政见对立,即使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其识见稍有差别,也是要视之为“干扰斗争大方向”之“杂音”的。  相似文献   

9.
温公警枕     
《素质教育博览》2009,(11):21-21
司马光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死后被追封为温公,所以后人又叫他司马温公,司马光从小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学习十分勤奋。  相似文献   

10.
司马光这一生孜孜不倦做了两件事,一是反对王安石变法。二是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11.
化学实验室像往常一样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实验。一位实验员向一个长方体大玻璃水槽里注水。当他把水槽搬到两个工作台间水池前的地板上时,发现放在那里的胶皮管不知让谁给拿走了。为了赶时间,他没有去找寻胶皮管,而违反规定,直接将水槽架在水龙头下的水池上向水槽里注水。架在水池上的水槽的两端底部紧贴着两旁工作台的台面,水哗哗地流进水槽。台面上正在进行着一组化学实验,实验员专注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谁也没有想到此时正酝酿着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为什么司马光在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时候,他没有慌呢?课文里没有直言,但是从他举起石头,使劲砸缸的行动中可以看出他的心理活动:小朋友掉  相似文献   

13.
北宋中叶,王安石在法家思想指导下,曾大张旗鼓地发动过一次变法图强的政治运动。这次运动,打破了当时儒家统治的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搅乱了“习于苟且非一日”的士大夫的酣梦。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有进步必有反动。以司马光为头子  相似文献   

14.
“祖”者,即父母以上的尊长,如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等。人到老年,做了祖父母或曾祖父母以后,自然要为子孙后代的生活考虑,这是人之常情。然而,为人祖者究竟怎样做才能真正有利于子孙后代呢?北宋大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他的《温公家范》一书中,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尽管他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第二课堂“数奥班”里,杨老师同我们一起回顾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按常规的救人方法是让“人离开水”,但是由于缸高、人小,在场的小朋友没有一个能够办得到。这时,司马光反常规而行,砸破水  相似文献   

16.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源远流长,自古被传为佳话。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发问:假使司马光不是施救者,而是掉进水缸中的溺水者,并且旁边又没有可以砸缸救他的另一个“司马光”存在,此时,  相似文献   

17.
何物媚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在没有叫醒闹钟的年代,仅靠灯火闪亮与雄鸡报晓显然不能满足某些有志青年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8.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资治通鉴》这部巨著,前后历时19年。相传,司马光着手写这部书时,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时刻警惕自已  相似文献   

19.
20.
司马光     
司马光大别山名人①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祖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而司马光本人则生于河省省光山县,时间在其父任北宋光山县令期间。司马光少量聪明机警,在五、六岁时,一次姐姐让他肃青胡桃壳,他不会剥便让婢女代劳,还称是自己剥的,结果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