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对中国古代棋戏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概括。前人对棋戏的研究包括:古代棋种起源、演变的研究;不同历史朝代棋戏的研究;棋具、棋局的研究;棋戏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棋戏文化传播研究;棋戏保护与传承研究。然而,中国古代棋戏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体现时代特色,在保护与传承中的“复兴”研究还较为鲜见,因而提出“复兴”中国古代棋戏,并提出四个步骤:古代棋戏进一步深入研究;“改良”古代棋戏;“新”棋戏“本土化”推广;“新”棋戏“国际化”推广。  相似文献   

2.
《史记·苏秦传》曾记载齐国都城临淄的体育娱乐活动:“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秦汉时,六博仍是当时宫廷和民间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之一。所谓六博?如何博法?对于广大青年读者来说是不大了解的。本文向你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双陆在中国古代的传播、影响及消亡原因进行分析.双陆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带有博弈性质.它始自曹魏,消亡于清,在一千余年的传播历程中带来了多方面的社会影响.作为体育游戏,它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其赌博色彩也引导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古代双陆的消亡主要原因在于清初的严厉禁赌、自身益智功能的缺失、清代新兴游戏的兴起.  相似文献   

4.
《体育文史》一九八六年第五期载罗时铭《古代棋戏——双陆》一文,说:“双陆又名握槊、长行、波罗塞戏。”并引《唐国史补》、《谱双》、《通雅》为证,得出结论;“大概三国时称这种棋戏为双陆,北魏时称握槊,隋唐时称长行:宋以后又称之为双陆。”这种说法并不确切。按:握槊与双陆同为古代棋戏,二者之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视角研究古代棋弈文化。中国古代棋弈具有广泛性特点。在文学作品中,棋弈能够推动作品情节的发展,表现作品人物的性格,棋弈具有文学功能;棋局如政局,使统治者从中悟出治国道理,棋弈具有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6.
弹棋是古代一种体育游戏,它的起源还和古代足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创始于西汉,盛行于隋唐,而灭绝于两宋,流行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能反映汉唐时代文化的风貌。 弹棋创始的时间是在汉代,但却有三种不同的创始说法。  相似文献   

7.
洪洲  项跃 《围棋天地》2007,(14):8-11
作为剧作家,过士行可谓大器晚成——年过不惑才在剧坛上崭露头角。然而一发不可收,十几年间在国内外上演话剧达八部之多。他写戏,偏爱系列,除应日本新国立剧场之邀写的《青蛙》和应挪威易卜生国际短剧震演之邀写的《遗嘱》外,国内上演的六部,分别是闲人三部曲和尊严三部曲。这里来侃他的棋戏,一时兴起凑他一趣也来个小曲三部,算不算效颦却不去管它了。  相似文献   

8.
网棋,源渊久长,是古代宫殿中的一种游戏,而这种宫殿中的游戏,是有其意图的。据《史记·殷本纪》记载:“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古代把宫殿比作网,表示京城(首都);东南西北表示天下分封的诸侯,是巩固统治王位的一个重大措施。在京城(首都),对天下四方都可入宫,但对任何一方只开一面。从网棋盘上反映出古代历朝君候之间的斗争。网棋由东南西北,宫殿、河等构成棋盘。棋子分四色(每色有王1、将5、兵6个)组成。可供2人、3人或4人娱乐对奕。  相似文献   

9.
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创造 象棋是中国四大传统艺术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千变万化、引人入胜、老少咸宜。千百年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爱好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象棋起源于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近年来,有关象棋起源的争论在国外却骤然升温,其中“印度起源说”已对“中国起源说”构成极大威胁。实际上象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六博戏,即宋玉《楚辞·招魂》的“蔽象棋、有 六博些”。接下的演变顺序为塞 戏、北周象戏、唐代象戏、北宋象 棋,定型于北宋末年。这一过程 已由现…  相似文献   

10.
珍贵的元代棋具 中国象棋在南宋时代,走完了它大普及的历程,成为民间普遍的不可缺少的娱乐工具,但是元代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压制汉族文化,按《中国象棋史》作者、棋史研究家张如安先生所述“南宋象棋蓬勃的发展势头,进入十四世纪开始受挫,中国象棋进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时期”。 但是象棋以它惊人魅力,顽强地生存于人民大众之中,展出的棋具可以为证,图一为罕见的元代青花釉里红棋子。该棋子整体器形为扁圆柱体,棋底露胎厚重扭曲,系手工捏造而成。胎骨较厚,略显疏松,有瓦质感,但十分坚硬,呈灰白色,可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拔河戏”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考察中国古代“拔河戏”的起源、衍变,探讨它的祈禳功用所蕴涵的文化因素,认为中国古代“拔河戏”与祈祷农业丰收之间存在关联:荆楚地区民间游戏在借鉴军事战技的过程中,孱入了巫术文化成分,形成的在“拔河戏”中蕴藏祈祷丰稔的文化传统。对“拔河戏”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整理,时保存和整理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行是双陆之异名吗王俊奇宋、明、清以来,人们在谈到古代棋戏时,大都认为长行是双陆之异名。诸如:宋人洪遵说,双陆“以传记考之获四名:曰握粱,曰长行,曰波罗塞戏,曰双陆”(《谱双·序》)。明人方以智曰:“握塑、长行局、波罗塞、双陆,要一类也”。又有清人厉...  相似文献   

13.
张凌云 《收藏》2008,(8):30-31
棋类运动是中国古代休闲活动之一,并在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有所表现。唐代(618~907年)政治开放,经济、文化繁荣,女子体育娱乐全面展开,仕女画《内人双陆图》就是对这种现已失传的棋类运动的描述,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棋内棋外     
福建联赛如火如荼,但比赛之外,一直支持福建围棋的“艺术企业家”范总的一句话却让我思索良多:“尽管我围棋下不过你们,但是围棋带给我的却一定比你多,围棋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爱好,是一种道,围棋的棋理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几乎都能贯通,这才是围棋最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棋人棋事     
当年摆棋摊的汪老头发花白,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人。残棋功夫了得,马炮兵残棋更是轻车熟路。其最大特点是瞧不起别人,如有人说有一位高手来了,他就应声答道:"高丑来了!"汪老还是象棋围棋双枪将,如果象棋与人下输了,他会来盘围棋。如有围观者说:"这步棋厉害,是手筋。"汪老马上反驳说:"手巾?还抹布呢?"类似这样的话语常惹得围观者大笑,也因此汪老的棋摊人气很旺,是许多棋迷向往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6.
再穷的人也下棋,就拿我说吧,虽近不惑,却有而立的棋龄,然命运坎坷,30多岁还要上大学,至今仍为维持一家人最起码的新陈代谢和还账天天在高危的矿井下工作,难道真的是十个下棋九个穷?  相似文献   

17.
枯棋与势棋     
查丕栋 《围棋天地》2006,(13):67-68
阅读古代咏棋诗的时候,发现诗人写到棋子时,有用“枯棋”一词的。如宋胡宿《寄昭潭王中立》诗日:“十干美酒花期隔,三百枯棋弈思沈。”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公渐》诗日:“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撙。”为什么把棋子称作“枯棋”呢?这个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好奇之心,很想探索个究竟。  相似文献   

18.
王华 《围棋天地》2007,(23):94-95
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曾写道:“围棋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 市井“手谈”生出“笑谈”,百姓“雅戏”也有“雅人”。取其一二,稍作描摹,遂写成棋人棋事二则。  相似文献   

19.
正婴戏图,即描绘孩童游戏的图案。自晚唐五代出现以来,婴戏图历经宋、元、明、清及至民国的长期发展,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传递着传统儒家哲学中多子多福的观念以及人们对子孙满堂美好生活的追求。晚唐及五代瓷器上的婴戏图,最早形成于晚唐五代时期。南方以湖南长沙窑青釉褐绿彩扛莲童子纹和越窑青瓷刻划划海水莲花婴戏图为代表。北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婴戏图作为一种民间传统风俗画,记录了大量古代少儿体育游戏活动,有着"礼失求诸野"之价值.婴戏图中展现出的少儿体育游戏形态具有浓厚的民俗性、娱乐性、地域性和阶层性等特征.少儿游戏的道具应是环保和安全的;少儿游戏的空间应是敞开式的;少儿游戏的群体应以生活中的伙伴为主;少儿游戏的目的应重在"寓教于乐",不能太功利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