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建立档案科研成果转化及推广工作的管理机构。应该建立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公众深度介入的管理工作体制,建立统一、规范的档案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登记制度和利用信息平台。要建立由政府领导、科技主管部门管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的权威管理机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档案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要逐步向市场化、社会化转变,管理机构要逐步向社会中介过渡。  相似文献   

2.
国家非常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建设,教育部于2019—2020年公布两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名单,共包含71所高校。尽管这些高校都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但这些管理机构的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选取其中41所高校作为样本,收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管理机构网站的信息,通过文本分析发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存在单一管理模式和多头管理模式,并细分为5种类型,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建设呈现多部门、多管理模式的多样化趋势。为适应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趋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的管理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也为了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建设,提出由产业机构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并重视管理机构的独立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构基本建立,科研管理制度逐步完善,科研管理队伍不断壮大,管理手段不断更新,科研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但存在科研定位有偏差、基层科研管理缺位、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科研监督约束机制未建立等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进一步认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找准科研定位;建立二级科研管理机构,加强基层科研管理;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科研推广中普遍存在的“孤立”“粗浅”“静止”的思维方式导致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缺乏关联性、层次性和生成性.关注教育科研成果的内在结构,把握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实质,同时把县域教师培训机构作为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主体部门,通过顶层设计、“二度”转化、动态生成策略提高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教育科研成果的本质是知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即是知识传递、转化、共享与创新的过程。针对区域教育科研成果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游离于成果的本质之外、原成果的简单复制、单向的成果灌输等问题,成都市锦江区从知识管理理论入手,提出认清本质,让成果推广回归理性;解构成果,明晰成果管理的组织范式;制造“场”,在共享中实现成果转化的区域成果推广策略,提升了成果的转化效益。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研究地方高校科研成果与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国家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及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高校应深入了解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项目、科研管理体制和成果转化体系等存在的问题,采取提高思想认识、建立有效制度、建立科研成果的推广机构或中介机构等措施,促进地...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的探讨邢宗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原有的封闭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已经打破,科技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由过去的政府组织推动的单一模式,发展成了政府计划推动和技术市场扩散的“两条腿”...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部分大学通过发挥科研组织的作用,运用科研成果进行创业,实现了由传统大学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美国创业型大学的科研组织是一个系统,包括科研合同组织、科研管理组织、科研实施组织和科研成果转化组织。应从系统的观点看待科研组织,成立科研合同管理组织,发展跨学科的科研实施组织,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组织,推动我国大学科研组织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是评价高校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东南大学近年来与企业横向科技合作情况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成果的横向转化绩效,建议要提高高校科研成果横向转化意识,强化政府在高校科研成果横向转化中的引导作用,加强协同创新中心等研发载体建设,提高发明专利申请质量,紧密围绕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或市场需求做科研,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和完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适应我国科研成果数量增加,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现状采取的有效举措.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高校科研经费投入、高校科研机构与其他机构的配合以及高校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各高校需要不断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不断深化高校科研队伍与企业以及政府教育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产出基地和培养高科技人才的主力军,在技术生产和人才培养上具有高度密集性。当今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主要体现为:使各项科研成果顺利与市场接轨,进一步转化成真正的社会生产力,实现高校、科研人员、企业三者共赢的局面。西南科技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对科研管理单位(产业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大学科技园)进行统一整合,探索出一条科研项目由提出、试验、转化为一体的大科研体系。  相似文献   

12.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以课程教材或案例、专题讲座、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指导等形式转化为教学资源,但仍存在认识不统一、成果转化覆盖面窄、保障机制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从增强科研成果转化统一认识、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果、加强线上线下专题讲座、建立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旅游管理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的形式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天台县实验小学现有全国子课题及省市县各类立项课题近30项,积累课题成果200多项,为了使学校教育科研资料更好地得到保存利用,校教科室在校园网站和内部网上建立管理系统,系统由6个部分组成:科研计划管理、科研成果管理、教师科研信息管理、重点课题管理、科研课题过程管理和文件档案及数据库系统维护。学校各项课题的申报立项、实施进展、文献资料、原始材料、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广应用得到即时保存、积累、整理,教师参与科研情况、学校教育科研课题数据文献可灵活方便的查询打印,使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更加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科研工作备受争议,其焦点是教育科研对教育实践的贡献问题.解决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问题,关键是着力抓好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要认识教育科研是潜在的教育生产力,把握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向.探寻推广成果的有效策略.服务政府决策、化解改革风险、改进教育方法和转化为校本课程是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几个基本方向."五步双元"是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成果未能及时转化成为生产力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难点,成为制约高校实施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瓶颈”,究其原因是这方面的工作牵涉到的环节和受到的制约太多。针对普遍影响成果转化的几个主要社会原因,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制,建立管理及转化工作的新机制,提供转化的孵化器,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建立政府与市场结合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开展医药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工作的情况,科研成果与医疗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指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政府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引导和扶持;应提高科技成果的自身质量,重视推广转化工作;培养一支科技成果转化队伍,以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7.
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过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教育科研成果内容进行传播,并在一定范围内运用,使之转化为教育效益的过程。在推广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检验成果的价值、丰富和发展成果内容,同时又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方式。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是在推广活动中,成果为其它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经理解、内化、改造,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科研成果如何向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领域推广应用,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后续工作。本文试图对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过程管理作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依据学校科研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学校科研档案大致可分为科研项目档案、科研文书档案和科研成果档案三类.高职院校在科研档案的日常管理中,应成立科研档案室,出台<科研档案管理办法>,建立科研档案管理体系,明确档案收集、整理、移交、归档的时间和规则,同时建立科研档案的查阅制度.  相似文献   

19.
何倩 《教育探索》2008,(7):88-89
课题管理是科研管理最重要的部分。高校科研课题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指导教师选好课题;为学科建设服务,实施课题档案全程管理;及时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建立健全课题经费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科研成果转化乏力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普遍存在的难题。针对黑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现状及制约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因素,伊春职业学院探索出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思路及途径:走集团新路,办特色职教;科研立项"接地气",科研成果"落地生花";结合专业和地方特色,与企业深度合作;强化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转化,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