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政策提示     
某文化公司:目前情况下,是不是体外循环一定是买卖书号?如果规范操作,出版社要控制住哪些环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出版管理条例规定,严禁买卖书号、刊号、版号,否则要由法律处罚。我个人认为现在发展中已经出现一些矛盾的情况。原来要求体内循环,出版社要控制出版、发  相似文献   

2.
为维护正常的出版秩序、加强出版计划的宏观调控,杜绝“买卖书号”,福建省新闻出版局最近在下属出版社自查协作出版、买卖书号的基础上,发出3个通知,加强对书号、增补选题、挂历出版的管理。这3个通知的主要内容是: 一、加强书号使用管理。通知要求各出版社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及《中国标准书号使用手册》正确使用书号;各社须由社长或分管编辑工作的副社长直接管理,每个书号的使用须经分管社长签排;指  相似文献   

3.
出版工作者应当如何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指导出版工作,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通过系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使我们能够从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根本任务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从而对不符合这一根本性质的错误认识和行为作斗争。当前,出版界最大的不正之风,就是买卖书号的问题。一些出版社违反国家规定,靠给社外单位或个人提供书号,收取费用,达到盈利的目的。书号是国家赋予出版社出版图书  相似文献   

4.
“买卖书号”是出版行业中突出的不正之风,对出版事业危害很大。1993年,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名发出《关于禁止“买卖书号”的通知》,随后又对少数违反出版管理规定、买卖书号情况严重的出版社进行了严肃查处,使得“买卖书号”现象蔓延的势头得到了明显的遏制。  相似文献   

5.
"合作出版"目前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提起"合作出版",有的会直接想到买卖书号,或变相买卖书号,有的会探究是"体内循环"还是"体外循环"……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具体实践来剖析合作出版的理念、模式、规则及应注意的问题,从而让合作出版回归真正的"合作"本位.  相似文献   

6.
协作出版、自费出版、买卖书号的区别与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作出版、自费出版、买卖书号的区别与界定孙鲁燕一、概念、范围不同1.根据管理部门颁布的有关行政法规和管理规定,协作出版(有的地方称合作出版或委托出版),即供稿单位取得出版社的同意,使用该社社号出书,同时还承担编、印、发等任务。协作出版的本意是利用社会...  相似文献   

7.
违规必究警钟长鸣张凡最近,新闻出版署对严重违反出版管理规定,买卖或变相买卖书号,版号的三家图书版社和五家音像出版社分别给予了停业整顿,吊销出版许可证直至撤销出版社的处分,有关部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这对严肃出版纪律,纠正出版行业的不正之风,促...  相似文献   

8.
“买卖书号”的经济学思考张辉冠编辑手记:自然界曾有鲸鱼集体自杀现象,那是由海洋环境条件的变化所致;我国出版界出现了“买卖书号”的出版社“慢性自杀”为,也有其社会客观原因。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下达了禁止“买卖书号”的规定,但如不从改变社会客观条件根治,出版...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开始不久,听到一位出版社负责人说:“出版社卖书号不合算。”究竟如何不合算,这位出版社的负责人没有说,但账想必是算过的。若干年来,尽管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部门严厉禁止买卖书号、买卖书号却一直是出版界的痼疾,有的出版社还出现不卖书号似就难以为继的征兆。 为什么有的出版社或者出版社的有关人员热衷于卖书号,卖书号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里不妨为卖书号算  相似文献   

10.
说它“老”,是因为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屡禁不止。买卖书号现象早在1984年就已经出现,1985年1月1日,当时主管出版工作的化部在这年的第一天就下发通知,严肃指出有的出版社出现“卖书号”“卖牌子”的现象,并明令禁止,这是国家政府部门件中首次使用“卖书号”的字眼,从那时到现在的十几年来,买卖书号现象一直在不同程度地发生,管理部门也一直在三令五申地禁止,很难统计十几年来有多少书是通过买卖书号出版的,也很难统计管理部门为此发了多少个通知,多少个件,多少条规定,人们说到买卖书号,过去常用的字眼是“怪胎”“毒瘤”“幽灵”之类,后来经常用的是“顽症”。“顽症”就是难治或久治不俞的病症。  相似文献   

11.
「买卖书号」问题历史考察的(上)章宏伟“买卖书号”是近年来一直困扰出版界的难题,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社会舆论众口一辞,一定要杜绝“买卖书号”。治理买卖书号不只是简单的出版管理问题,内中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因素,涉及我国现行的出版体制、出版政策、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出版社书号使用总量进行合理控制,是实现出版工作从数量增长向优质高效阶段性转移,搞好出版宏观调控和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一些出版社由于搞“广种薄收”,大量超专业分工出书,甚至买卖书号行为滋生蔓延,造成书号使用失控,品种总量膨胀。从1985年起,平均每年以15%的数量递增,到1993年,出书已达97600多种,大大超出了出版社编辑出版和图书市场的承受能力,使整个出版结构、秩序失衡,导致了图书质量的滑坡。  相似文献   

13.
刘妍 《出版经济》2001,(5):44-46
出版运作同其他物质产品的生产一样,其生产的产品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但出版运作又有别于可以由任意单位、个人进行的一般物质产品生产,即出版运作只能由出版单位进行,因此出版运作出现的问题有别于一般物质产品生产运作的问题。买卖书号作为出版运作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本文的考探对象,但不包括符合规定的协作出版。  相似文献   

14.
在现行出版体制下,民营文化公司,工作室要想进入出版领域,就必须与国有出版社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双方的合作先后出现过多种方式,起初主要是单纯的书号买卖,如今已不多见.目前双方主要有三种合作方式:挂靠出版社、项目合作、注册合资公司.在实际运作中,规模较大的民营文化公司经常采取复合型的合作方式,即同时采用上述三种方式与不同的国有出版社进行合作.同一家民营文化公司或工作室也往往会根据条件的变化而调整合作方式,如挂靠一家出版社一定时期之后脱离出去,再选择另一家出版社进行项目合作.毫无疑问,不管哪一种合作方式,都以书号为基本纽带.离开了书号,合作无须存在.  相似文献   

15.
审稿既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专有出版权的核心所在。合作出版与买卖书号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出版社是否对书稿认真履行了审稿权。出版社在与民营书业的合作中,必须坚持"三审"责任制,加强出版流程管理,实行全程监控,确保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半月掇闻     
为进一步加强出版物市场的管理,加大对“买卖书号”的查处力度,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01年度书号使用情况检查,清理和检查“买卖书号”问题。此次检查将主要针对2000年1月以来出版的各类图书。在这次清查“买卖书号”过程中,凡自查出问题能够如实上报并认真整改者,可视情况从轻处理;凡自查自纠时隐瞒不报者,其“买卖书号”问题一经查实,将从严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17.
易图强 《出版参考》2009,(13):12-12
在现行出版体制下,民营文化公司、工作室要想进入出版领域,就必须与国有出版社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双方的合作先后出现过多种方式,起初主要是单纯的书号买卖,如今已不多见。目前双方主要有三种合作方式:挂靠出版社、项目合作、注册合资公司。  相似文献   

18.
出版空壳现象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何时,出版业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码洋很高,却没有什么利润,实际效益当然不会好到哪儿去。出版社的外壳看上去很大,但囊中空空。这就是近年出现的出版空壳现象。出版空壳现象是指掌控书号的正规国有出版企业——出版社,以合作方式向业外非国有文化单位——“工作室”提供书号、负责终审,而图书的成本投资、营销策划、编排制作等运作均在“工作室”完成,“工作室”图书制作费用经出版社转账,日:“内循环”,“工作室”向出版社支付(书号)管理费用,或提供较低折扣的图书由出版社自行销售后获得利润。也就是从投入到产出到获利整个过程在社外进行,出版社只对部分关键运作起控制作用,从中获取管理费或少量利润。这种现象称为出版空壳现象。由于审批制的原因,“工作室”即使已经具备了出版功能也无法获得合法身份。因此,出现了“工作室”借鸡生蛋、借社生书的奇特现象。在其他行业几乎是不存在的,出版空壳现象也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19.
正本清源刹歪风──山西省新闻出版局纠正“买卖书号”纪实樊泽民卖书号”一直禁而不止,其根本原因是相当一批业务人员,甚至有不少出版社的领导干部对“买卖书号”的危害性、腐败性认识不足,对禁止“买卖书号”抱有一种消极抵触情绪,归纳起来有三种:一种人不承认“买...  相似文献   

20.
新闻出版署日前发出《关于核发1994年新书使用书号总量的通知》,对各出版社1994年新出图书书号使用总量做了规定。通知指出各地出版局、各出版主管单位可在规定数目中提留3%作为机动数字,用以支持重点图书的出版。在1993年受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表彰的15家出版社及1994年即将表彰的出版社书号使用总量不作限制,只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