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邵春艳 《文教资料》2009,(16):107-109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政治中的理想社会观,也是一种最高层次社会理想的政治设计。人类大同思想与现实社会之间的深刻矛盾,是当代人类的一个重要课题,大同思想作为一种积极的思想资源,其现代意义日见明显。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理想破灭、社会批判和自我人性发现三个阶段,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儒家伦理自觉的意义,从对"儒术"的质疑而重新回到儒家仁政理想之上。他从内心深处发现了"恻隐"的善的情感,并始终保持着仁爱理想和博大情怀。同时,他又以诗人的方式不断反身自省,探寻人性的本质。从杜甫的思想界限看,他最终无法逃脱中国专制社会传统政治格局和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思想格局的限制。杜甫的思想遗产尽管包含了上面所说的道德自觉、社会批判、人性关怀等内容,但在整体上或许正属于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权威平民化"的有效组成部分。杜甫本人在思想陷入困惑时,他也曾尝试用中国传统的道家非道德思想和外来宗教佛教的观念来反思儒家道德思想,但不可能有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滕晓婳 《广西教育》2014,(43):127-128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和谐精神通过儒道学派以和谐的社会理想、和谐的生活理念、和谐的审美范畴表现出来,并对以后中国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孔子处于动荡不安的春秋末年,为适应当时人们去乱求治的迫切愿望,提出了国泰民安的“有道”社会理想。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方法是“为政以德”,从而确立了中国传统伦理型政治学说的基本模式和理论构架,其基本精神是高度重视道德理想在维系人伦关系上的功能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由此也确立了道义论在传统社会政治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孔子继承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和谐精神通过儒道学派以和谐的社会理想、和谐的生活理念、和谐的审美范畴表现出来,并对以后中国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康有为的社会变革思想和大同社会理念进行了初步评介。指出康有为的社会变革思想融中国传统哲学变化日新的观念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理想为一体,具有变法图强、强国富民的积极社会意义。他所鼓吹的改良雏新主张。又显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同样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是儒家大同理想与西方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理念融通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大同理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理想,大同世界更是为万千中国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各种先进思想的养分,揉进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为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民众,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图画。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康有为的大同理想进行探讨:康有为大同理想的核心——“仁爱”;康有为大同理想的实质——“平等”以及康有为大同理想的终极——《大同书》及大同世界。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与美学在内涵上具有交融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两个理论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这两大理论来源在内容上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毛泽东革命诗词中所体现的艺术美和理想美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认真挖掘。  相似文献   

9.
葛洪 《教育研究》2015,(2):139-146
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急剧转型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不仅是人类社会迄今依然尚未完结的最为深刻的教育革命和社会革命,而且是以型构现代国家集体生活秩序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政治道德乃至社会政治道德革命。根基于作为中国传统政治道德根本准则的平等主义精神,则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精神领袖的"君主立宪派",一体化地型构"大同"社会政治道德体系,尤其是教育政治道德体系,以选择新型社会政治生活模式,建构新型集体生活秩序的终极旨归和政治诉求。尽管"君主立宪派"所倡导的实用性、实利化主智型新式教育,以满足私欲、涵养私德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但由传统中国根深蒂固的"大同"社会政治理想,尤其是平等主义社会政治道德理想所主导的群体进化思想,乃是晚清"君主立宪派"思想家以公利思想和公德观念为基本内涵,系统型构新式教育政治道德体系的思想逻辑,由此决定了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构成了"君主立宪派"所型构的现代主智型新式教育体系的政治道德本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达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本民族的土壤,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只有重视传统文化,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交融,才能确保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小康”社会思想是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天下为家”是其基本特征。“大同思想”是以农业公有制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天下为公是这个社会的特征,它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大同、小康”之社会理想,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邓小平基于中国国情首次提出当代“小康”奋斗目标,以其独特的“共同富裕”使中国数千年来的大同理想有了实现的现实可能性。“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传统与现代统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统一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以"大一统"思想、"内圣外王"思想、中庸和谐思想和良政善治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精髓经过了历史的洗礼绵延至今、经久不衰,给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重要的积极影响。构建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应当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青年的文化自信、政治自信、价值自信和理想自信,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成长,用中国梦引领青年逐梦。  相似文献   

13.
王楷 《邯郸学院学报》2013,23(1):130-135
就政治思想的层面而言,儒家自孔子而始就确立了德治取向的基本性格。基于此,儒家论政特别强调两点:其一,礼乐教化在价值上优越于刑政;其二,政治精英必须首先也是道德精英。儒家的这一德治传统在荀子这里发展成为一种系统性的礼治思想。荀子对儒家德治传统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作为社会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礼的权威不仅来自于习惯和传统,更在于礼是儒家道德价值的具象化(礼义),体现着儒家基本的理想和精神;其二,就礼与法的关系而言,强调在价值层面上优先性——礼本法末。同时,在此前提之下,对法之作为特定层面上的社会治理的手段的意义亦做了明确地肯定,而不再是单纯的否定和排斥。就思想史而言,儒家的德治传统正是通过荀子礼治思想而发展成为秦汉以下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主导性政治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确立并坚定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其信仰引领价值,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与社会发展进步的统一、个体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导向的统一、"理想的意图"向"理想的力量"的转化。在当代中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仰引领价值,应当倡导以真理的光芒引领信仰,以人格的力量示范引领信仰,在对科学理论的体悟和践行中引领信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治思想史以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主要研究内容除了国家和法的理论、政治哲学问题、社会模式理论、治国的方略和政策、伦理道德问题、政治实施理论以及政治权术理论等精英和经典的思想研究外,还应包括一般的政治知识、政治思想和信仰,其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弘扬传统文化价值和实现现代价值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如何为人处世的丰富哲理,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借鉴、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仁爱宽厚精神;进取精神;理想人格等思想教育资源,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个重要思想资源。从古代到近代,大同社会理想一直是中华民族长期追求的梦想目标。大同社会理想对毛泽东社会理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的社会理想主要受到康有为《大同书》的重大影响,在—些方面与康有为的大同思想表现出某种历史相似性,同时,这种影响在毛泽东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绿色和平主义是一种新兴的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在国际政治领域,它提出绿色和平政治思想。通过分析绿色和平政治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主要内涵和理论特点,可以看出绿色和平政治思想的提出既是对生态环境危机和对传统外交政策的回应和反叛,也是对其他学科关于生态政治研究理论的总结。绿色和平政治思想在内涵上主要包括建立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整体和系统的方法解决全球问题、非国家行为体是构建和平世界的主导力量、坚持非暴力原则,其理论上具有全球性、大众性、理想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发端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政治思想与源自于古希腊的西方政治思想是最重要的两种思想传统,而构成这两种思想传统核心的恰恰是政治哲学.作为政治价值观念的源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规范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过程.优良的社会生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现代人仍然面对着古代思想家曾经面对的思想主题,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不理想,其中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逆反就是一个因素,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大学生自身、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四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