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统筹解决“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将是教育事业发展面  相似文献   

2.
冯帮  赵丹 《河北教育》2008,(5):11-11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的“上学难”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与此同时,流动子女“高考难”问题却逐渐显现出来。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成长十分不利,而且会危及社会公平,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由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面对近60%的流动儿童,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宁波市鄞州区在“高位提升,惠及全民”的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指引下,在“幸福教育”创新工程实施的平台中,将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纳入整体教育规划,采取各种措施,在“内涵式融合”中让流动儿童共享教育的幸福,以提升区域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在促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儿童少年随父母迁徙异地,如何解决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和实施,还关系到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为此国务院专门颁布了《流动儿童少年就学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流入地人民政府应为流动儿童少年创造条件,提供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在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借读为主……”。这一规定明确了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属地化,明确了流入…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并在近年来逐渐形成家庭化流动趋势,“城市流动儿童”现象也因此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对流动儿童的教育,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它是劳动力流动的一个副产品,也是“三农”问题的延伸,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问题在教育层面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胡杰明  方涌 《江苏教育》2007,(21):24-25
流动儿童教育是“三农”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集中反映,如何在正确贯彻中央“两个为主”政策,切实保护流动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优势,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弱势群体子女的就学问题,成为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新课题。无锡市惠山区通过扩大公办学校接纳能力、政府举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和加大对民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管理和扶持,全心全意解决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同时补齐了影响区域教育现代化的“短板”,提升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流动儿童不仅要“进得来”,而且要“学得好”。为此.可以借鉴美国,设计和实施流动儿童信息传递系统。在中国,构建流动儿童信息网络有其必要性、可行性,也对信息要素和网络技术存在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8.
实施全民教育,推进教育机会均等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似乎还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就是流动儿童。所谓流动儿童即城市流动人员的子女、打工者的“第二代”。他们是生在城市或者很小就在城市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但是他们却没能享有与同辈(同龄)城市儿童相同的受教育机会。高额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将他们挡在城市公立学校的门外,而他们能够就读的那些打工子弟学校,实际上并没有作为“学校”的资格。首先,这些打工子弟学校,大多没有经过地方行政部门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乡村流动儿童的教育及其经验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青 《外国教育研究》2007,34(4):44-47,52
在美国,由于一些从事农林渔业生产的家庭的流动性,伴生了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及健康问题。为解决农村流动儿童的健康和教育问题,美国联邦政府长期实施一种被称作“流动学生教育计划”的项目,在解决美国流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和健康问题方面积累了经验。该计划在出台的背景、运作方式和服务的内容等方面,可为我国解决农村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学前流动儿童的“入园难”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选择南京三个有代表性的区县,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之以访谈法,对南京地区学前流动儿童受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能改善这一状况,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吴承红  蔡澄  邰启扬 《教育探索》2005,(12):100-101
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课题组于2004年6月15日至7月15日分别对甘肃、河北、江苏三省五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据调查报告反映.在中国广大农村已经出现了因父母外出务工而急需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关注的一大批青少年儿童。《中国教育报》2004年9月16日第6版发表了刘亚、孙晓军撰写的《留守儿童,“心事”向谁说》的章。该揭示了留守儿童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四类心理问题:情绪问题、交往问题、自卑心理、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2.
“儿童本位”思想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受到国人瞩目。《大公报》作为优秀的民营大报,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已经关注国内儿童教育的发展,五四运动之后针对中国当时热衷于学习的西方“儿童本位”教育思想,刊载文章,积极宣传普及儿童卫生学常识、改善与加强儿童体育、增加儿童娱乐场所和丰富儿童娱乐内容、注重家庭教育等教育观念,旗帜鲜明地倡导“儿童本位”教育,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科学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存在较多关注大城市、很少关注乡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任运昌  林健 《今日教育》2007,(1S):10-12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群体。2004年5月。教育部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讨座谈会”。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2006年9月,全国妇联召开“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学苑教育》2012,(23):4-4
免费基本医疗、享受“三同”教育、免费安全手机……记者在江苏省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获悉,江苏通过加大教育、医疗、安全、文化等公共服务和一系列实事项目,促进全省近180万留守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讨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解决与父母一起流动的孩子在城里上学的问题。而对于那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却鲜有人予以足够的重视。不可否认的是,留在农村的子女的总数要远远大于流动到城里的孩子的数量,且这些儿童由于情感缺失引发了诸多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郑荔 《幼儿教育》2004,(7):10-11
2004年4月10日,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的“儿童的文学&;#183;儿童的文化&;#183;儿童的教育——多重视野中的儿童早期阅读与教育”学术研讨会拉开帷幕:与以往研讨会不同的是,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的会议代表从事不同领域的工作,他们中有儿童教育家、儿童文学理论家、儿童作家、儿童画家,儿童读物出版界人士、低  相似文献   

17.
1.完善立法 在美国,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很早就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早在1960年,美国就针对迁移学生的学习问题发起了“迁移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为迁移学生(主要指5-17岁迁移的农场工人的子女)提供补偿教育和服务支持,以降低迁移流动对学生的不利影响。1988年通过的“学校促进法案”又将年龄范围调整到3—21岁。2002年1月,美国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其使命是保证美国的每一个学生受到成功的学校教育,消除流动学生与非流动学生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两为主”政策出台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入学问题得以缓解,但并没有根本解决。新城镇化背景下,其困境表现为以流入地城市分类为特征的差异性新“症候”:“隐性”限制流动儿童入学,部分流动儿童返乡成为“留守儿童”;通过“购买民办学校服务”的形式回应“两为主”政策,“以公办学校为主”被弱化;疲于完成“两为主”政策,挫伤流入地政府积极性,教育质量受到影响。形成如此困境的深层原因为:城镇化政策对教育政策的限制、财政政策对教育政策的负面影响。综合教育改革的视域则为摆脱当下困境提供了可行性思路:通过顶层设计理顺教育政策和城镇化政策的关系、调整财政政策使流入地政府的责权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普及“三优”知识,使“三优”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由“心系好儿童”活动组委会主办,达能食品贸易(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心系好儿童”三优家长学校教育基地上海市成立仪式暨上海市儿童营养主题家长流动课堂首场课于2007年4月12日上午9:00在上海六一幼儿园举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的“上学难”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与此同时,流动子女“高考难”问题却逐渐显现出来。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成长十分不利,而且会危及社会公平,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