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不要从中国国情出发的问题,当前学术界存在着适应国情论和不问国情论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其中,不问国情论是新课改理论专家所坚持的,它承认新课改脱离国情,认为适应国情论是过时的观念,国情是可以改变的,课程改革不必适应国情而贵在适应潮流和真理。这些认识,值得商榷。第一,关于要不要适应国情的论争,贯穿于20世纪的中国历史进程,而历史发展的基本结论是只有适应国情才能获得成功。第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适应真理,这个真理就是教育的一般规律、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中国现代教育的特殊规律。适应真理最核心的工作,不是脱离国情去宣扬空洞的理念,而是要深入研究中国基础教育实际,全面把握中国教育的国情。第三,国情是一种动态的社会历史存在,人创造历史又为历史所创造。国情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只有深刻地洞察国情,积极利用国情资源,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主体能力,才有可能积极改善国情。由此可见,不问国情论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的思想原则。为了健康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深入揭示课程改革的国情制约性规律,努力全面地、辩证地、理性地认识中国国情,能动地适应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如何改革,却是一个严峻的实践问题,而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层面。对此,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改革必须坚决走改革开放之路,改革必须以开放为前提,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路。我们要大胆借鉴外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要认真分析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与社会条件,从中找到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应该承认,西方国家许多方面都走在我们前面,他们的经验有许多是人类的公共财富,如果视而不见,是非常愚蠢的: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水平,我们的教育改革要与之契合,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在借鉴外国经验之前必须要有国情意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种的国家,中国语言文字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因而做好中国的语文工作,必须了解中国的语言国情,正确地估量语言文字的功能和价值。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民族平等、语言平等,采取各种措施切实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构建语言和谐是处理中国语言关系的首要任务,这当中必须看到多语社会存在语言和谐和语言不和谐的两面性,还必须看到多语社会中存在语言竞争的另一面。两全其美是解决中国少数民族双语问题的最佳模式,但存在"两难",所以在双语教育中必须坚持"两全",即母语和兼用语的互补,而不能顾一头而忽视另一头。要加强双语理论问题研究:研究怎样认识我国各民族语言的关系,怎样认识多民族国家中语言竞争与语言和谐的关系,怎样认识母语和兼用语的关系,怎样估计现代化进程中小语种的生命力,怎样估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濒危现象,怎样认识中国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教育思想中 ,其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彰显 ,直接导引着我国教育的全方位发展。邓小平在把握教育国情、着眼未来的基础上 ,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发展 ,这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宝库 ,也为新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源。一改革和创新是互为一体的。改革意味着创新 ,创新即意味着发展 ,改革派也即创新派。邓小平洞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 ,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改革创新 ,就不能解放生产力 ;不改革创…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国家总理温家宝看望之际,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再次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绝大部分舆论和学者一边倒地支持钱老的质问,而向中国现行教育制度发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状况?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民众忽视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期待过于迫切,对大师的崇拜、从众和极化等,这又可能导致领导决策者的误判和错误决策,而将中国教育引向错误道路。从"钱学森之问"出发,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追问:什么是大师?大师就等于现代教育的成功?我国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我国教育的改革出路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符合教育规律和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这既是对改革目标的要求,也是对改革方式的总结.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并且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子系统,教育改革不能"就教育论教育",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待教育改革.其次,教育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从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改革一个方面就会涉及到其他教育,任何一项教育改革,几乎都是综合改革.如何推进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要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其中,加强省级教育统筹是推进综合改革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行各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也向纵深发展.特别是语文教学的改革,正在不断地推进.我们也看到:现行中小学教育在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陈旧"的东西,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使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笔者就当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指出:“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两者不能偏废。只普及不提高,科学文化不能很快进步;只提高不普及,也不能适应国家各方面的需要。”这一方针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对当前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具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澄波 《考试周刊》2007,(31):32-3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征。"这就表明学语文知识并形成语文能力不全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和目标,教师不能忽视人文教育,在此同时应该注意人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培养人才能够适应现在并且也能够适应未来的需要,为此新课程特别重视人自身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中,这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哪些发展契机?有哪些不良冲击?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正确地发展教育?教育怎样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服务?……所有这些,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经常碰到,又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教师再也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关起门来教书,教育改革也绝对不能只在教育本身这个封闭系统中进行。走出校门,去了解商品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把教育改革置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之中,统筹考虑和进行,这是时代的要求。讨论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仅拘泥于议论诸如"把商品经济的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拜金主义盛行,严重地冲击着学校的德育"、"把经济活动引入学校(校长应抓钱、破墙开店、发展校园经济)"等问题,未免失之简单、肤浅乃至庸俗。商品经济作为"基础",其对教育的影响大都不是直接的,其根本的影响是借助于上层建筑的"中介"实现的。因此,深化"商品经济与教育"的讨论,应当挖掘更深层的一些问题。例如,在政治思想领域,弄清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某些上层建筑,使之在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等诸方面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找到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关于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近几年《教育研究》杂志和有些省市都组织了专题讨论。我省尚未举行有关的学术会议。现特邀部分著名专家、教授和颇有建树的学者撰稿,办成此"笔谈会",以聊补阙如。期望该栏目能对读者深入研究此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如果全体教育工作者不能做到这一点,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素质教育就会流于形式,由此可见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学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创建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中,这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哪些发展契机?有哪些不良冲击?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正确地发展教育?教育怎样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服务?……所有这些,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经常碰到,又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教师再也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关起门来教书,教育改革也绝对不能只在教育本身这个封闭系统中进行。走出校门,去了解商品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把教育改革置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之中,统筹考虑和进行,这是时代的要求。讨论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仅拘泥于议论诸如"把商品经济的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拜金主义盛行,严重地冲击着学校的德育"、"把经济活动引入学校(校长应抓钱、破墙开店、发展校园经济)"等问题,未免失之简单、肤浅乃至庸俗。商品经济作为"基础",其对教育的影响大都不是直接的,其根本的影响是借助于上层建筑的"中介"实现的。因此,深化"商品经济与教育"的讨论,应当挖掘更深层的一些问题。例如,在政治思想领域,弄清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某些上层建筑,使之在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等诸方面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找到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关于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近几年《教育研究》杂志和有些省市都组织了专题讨论。我省尚未举行有关的学术会议。现特邀部分著名专家、教授和颇有建树的学者撰稿,办成此"笔谈会",以聊补阙如。期望该栏目能对读者深入研究此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之中,这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哪些发展契机?有哪些不良冲击?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正确地发展教育?教育怎样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服务?……所有这些,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经常碰到,又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教师再也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关起门来教书,教育改革也绝对不能只在教育本身这个封闭系统中进行。走出校门,去了解商品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把教育改革置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大环境之中,统筹考虑和进行,这是时代的要求。讨论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仅拘泥于议论诸如"把商品经济的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拜金主义盛行,严重地冲击着学校的德育"、"把经济活动引入学校(校长应抓钱、破墙开店、发展校园经济)"等问题,未免失之简单、肤浅乃至庸俗。商品经济作为"基础",其对教育的影响大都不是直接的,其根本的影响是借助于上层建筑的"中介"实现的。因此,深化"商品经济与教育"的讨论,应当挖掘更深层的一些问题。例如,在政治思想领域,弄清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某些上层建筑,使之在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等诸方面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找到社会主义的教育与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关于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关系,近几年《教育研究》杂志和有些省市都组织了专题讨论。我省尚未举行有关的学术会议。现特邀部分著名专家、教授和颇有建树的学者撰稿,办成此"笔谈会",以聊补阙如。期望该栏目能对读者深入研究此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面的经济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形势的发展,教育改革已愈加刻不容缓.教育改革本身是一种对现实挑战的能动反应,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必然会面临传统观念与现代化观念的冲突.这就要求我们抛弃已被社会历史发展证明是落后的旧观念而代之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对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应怎样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对科学教育的要求呢?对此作提出了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推进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改革的初步想法,针对当前化学教学论教学中,教材、教法、评价等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提出了改革意见和具体方法。希望通过化学教学论课程体系的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近两年的制定过程中,以中国基本国情为"底色",以改革和发展为"主线",以民众的呼声为"亮点"勾画出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线图".它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决心和战略眼光,让人们看到希望,增强了对中国教育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一、联系国情,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 人们普遍关注的国内"热门话题",是一个时期内刚发生、正在发生或正准备进行的国内大事,人们对此兴趣很浓.这样的国内大事正是地理学科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的有利时机和不可多得的教育材料.如"西部大开发"是世纪之交中国第一大热门话题.在学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节内容时,结合这个最现实的实际来理解中国的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教学会更具体生动,学生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18.
集思广益     
温家宝总理关于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讲话日前全文发表.作为"指导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纲要"看来注定会成为2009年中国教育发展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新鲜经验,比较科学地确定了未来教育发展的目标、方针和战略。当然,这个文件还有不少地方值得讨论,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正是《规划纲要》公之于众、问计于民、广集民智的意旨所在。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放思想是推进改革的必要前提。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思想不解放,就迈不开改革的步子。《规划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和基本工作方针。从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文龙 《学子》2014,(3):46-47
正1、前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要求"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并把深化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实现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作为未来10年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两大重点。并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教育"的思想审视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